修志始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114&run=13

修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历经各代连绵不断,代代相继,永不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就提出修志。
1980年春胡乔木提出要继承传统,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修地方
志。多年来,中央、省、市政府都重视修志工作。莱芜市政府在1985年就对部门修志
工作作了部署。在盛世修志的大好形势下,《莱芜卫生志》的编纂工作于1985年4月,
在局党委的领导重视与支持下,组建了编纂领导小组,由局长、党委书记李光前任组
长,于建才、李蕴实、邢攸文、孙长修任副组长,王学鑫、袁训书、邹振业、苗香圃、
吴茂春、安淑范、李占胜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王学鑫任主任,潘耀华任副主任;韩
启龙、潘耀华、孙长修、吕素玉为主笔;编辑:尚宪和、亓克德、纪延龙、李润秀;
摄影黄维国; 绘图:孙长修;四通打字:陈业梅。办公室地点设在凤城西大街7 4号
(原城关东路路南)市结防所办公楼二楼。随后召开全市卫生系统史志工作会议,进行
部署,与有关单位确定了分工负责人和资料协编人员,形成了一套修志网络。并以会
代训的方法讲述了有关知识,在市史志办的指导和帮助下、办公室拟定章节提纲的基
础上, 开始了搜集修志资料的工作,全市参加卫生志编修专兼职人员共114人。因修
志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又是一项新工作,从市局办公室到市直基层乡镇医院从
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都是第一次,从史志知识到资料的搜集、整理、编写都得从头学起,
特别是市局办公室的同志,既有自身资料的搜集和志书纲目拟编任务,又要对基层协
编同志工作的指导。在任务重、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大家克服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
抱着对修志的强烈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上跑争取指导帮助,下去骑车跑遍全市、乡镇。
到过济南、泰安,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了细心查阅抄录,对曾在莱芜从事过卫生工作
的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走访座谈。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开始了志书的编写。主笔,
潘跃华、孙长修、吕素玉三同志,都是解放前参加工作,而且长期从事卫生工作,当
时均已退居二线,本应休息,但他们离岗不离志,工作热情不减当年,靠戴着花镜长
年坚持撰稿,核对资料。主笔韩启龙同志是中医院唯一的在第一线看病的副主任中医
师,为了编志,他离开了工作岗位,到局史志办公室担起统编的艰苦任务,工作五载,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特别在后期,办公室人员变动减少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直到
1990年将志书的初稿编纂完成。并由局党委书记李光前、局长于建才分别作序。初稿
共计20余万字。
志书初稿编纂完成后, 使用老式四通打字机打字,于1991年9月完成了初稿的油
印任务。后因种种原因未能装订,直到1993年地级市建立后,文卫体委领导及曾参编
的办公室负责同志认为初稿来之不易,资料宝贵,损失不可弥补,随即研究决定,抽
调专人进行整理后, 由一中印刷厂装订成册,共计120本。并打算将志书初稿分送至
有关部门及关心支持和提供过资料的省内老领导老同志,恳请他们审阅,在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修订出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除分管领导及局
有关科室、参编人员拿到一本外,其余即存入档案室封存。至此志书的编写告一段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局领导班子虽几经更替,但对修志工作均锲而不舍。2002年
6月,市局党委对志书的编修工作重新启动。6月20日在做好筹备的基础上,召开了全
市《卫生志》编修工作专题会议,市局局长、党委书记孟庆辉同志会上就修志的深远
及现实意义和指导思想、工作要求作了重要讲话。对编修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请
市史志办的领导同志到会讲了指导性意见和修志的基础知识。两区卫生局、市直各医
疗卫生单位的分管领导及资料协编联系人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为志书的编修奠定了
基础。
为切实加强对《卫生志》编修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了以局长、党委书记孟庆辉
为组长,郭向芳、霍太林、董海燕、高振海、郑子平、董建华、王学鑫为副组长,局
办公室、人事政工科、两区卫生局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
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郑子平任办公室主任,王学鑫、王清军、李绍贵为成员。
下设《卫生志》 编修办公室,地点在花园北路7号市食监所三楼,郑子平任办公室主
任,王学鑫任副主任,成员孟庆法、张文。随即开始了拟定章节和搜集资料提纲的工
作。 在此基础上,着手到市档案局查阅档案,利用微机扫描搜集资料。7月底,张文
回中医院,8月1日换王玲接替扫描、打字,继续整理资料。进入8、9月份孟庆法因忙
于医院搬迁, 办公室只有两人坚持工作。9月23日和27日,公佩晋、胥秀增两同志分
别到办公室,由胥秀增接替孟庆法工作。10月初,焉立华也到办公室协助打字。人员
调整后,在初步接触和熟悉前段情况的基础上,大家边学边干,干中学,学中干,抱
着乐于奉献修志的精神,带病坚持工作,靠花镜解决视力困难。在办公条件较差的情
况下,历经两个酷暑,两个严冬,近两年的时间撰写了约83万字的志书。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为了保证志书的质量,确保起到存史的功能,发挥其资政、
教育的作用,局长、党委书记孟庆辉同志多次到办公室听取情况汇报,对工作进行指
导鼓励,要求一定保证志书质量。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郑子平不断到办公室检查指导
工作,并修改志稿。修志人员也为此深感重负,大家坚持求真存实,存史资治的要求,
反复修改印证,为了落实一件不甚清楚的事情和资料,发扬了前修志老同志的精神,
往往要多次查阅档案,反复查询,直至找到当事人进行落实,直到把问题落实清楚为
止。办公室除打字员王玲外基本都是退休人员。王学鑫同志参与了前志书初稿的章节
拟定,因情况较熟,在本志书有关章节的拟定、调整、衔接和搜集资料方面提出了主
导性意见。公佩晋同志除撰写了“第四章卫生防疫”和“市人民医院”志稿外,还参
与了其他章节资料的搜集和撰写。胥秀增同志除完成本人担负的志稿任务外,还对上
对下、对内对外做了大量的联系协调和行政工作。王玲除保证了志稿打印外,还积极
协助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和档案的整理、移交以及办公室的事务工作。同志们的共同
心愿就是能够编修出一本服务当代、垂鉴后世、质量较高的志书。
经过共同努力,于2003年11月15日《志书》初稿编写完成,共十三章七十二节八
十三万字。 2004年1月18日由印刷厂印刷初稿40册,由市局发通知分送市政府、市人
大分管领导,市史志办公室,市卫生局的原任主要负责人、老同志、《志书》编委的
领导成员,驻莱大厂矿卫生单位,两区卫生局,市直卫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医
疗卫生业务专家,请他们对初稿进行审阅,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许多同志牺牲了春节
休息的时间,认真审阅,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建议和修改补充意见,特别是市史志办的
同志提出的意见对《志书》修改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在广泛争求意见的基础上,针
对提出的问题,对各章节按统编的要求集体讨论作了补充、调整、修改,由王学鑫对
《概述》、《医疗卫生改革》作了重点修改并补充了《初级卫生保健》一节。2004年
4月20日完成了《志书》的修改稿。5月12日,市卫生局召开了由两区卫生局长、市直
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志书》编委成员参加的《志书》定稿会议,会上回顾了《志
书》的编写过程,介绍了有关情况,局长孟庆辉作了重要讲话。市史志办负责同志应
邀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认为,《莱芜卫生志》是一部质量较高的志书,达到了要求,
同意印刷出版。
《莱芜卫生志》得以完成,是与市领导的关心,市卫生局领导重视修志工作,市
史志办公室的指导,市局各科室、卫生系统直属各单位的支持和帮助,驻莱、中央、
省、地厂矿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提供资料分不开的。特别是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修志
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领导的重视,系统的支持、部门的帮助,也极大的鼓舞了修
志人员的敬业精神,所以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本志书编纂时间较长, 前后长达7年之余,期间得到了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支
持与帮助。特别是历届老领导的支持,对此,我们表示深深谢意。受编修人员的水平
和时间所限,可能存在诸多疏漏、错误,敬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