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967&run=13

岳赓廷(1764-1842)字载臣,号石村,清廪贡,崖头镇郭家庄人。
岳赓廷家道贫寒,自幼好读诗书,博览群籍,过目不忘。凡未见之书,必借回抄
录,熟读成诵,日积月累,诗文满腹。学使赵鹿泉欣赏他的才气,曾以科名相期许,
而他潜心诗书,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
荣成县曾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过县志,但未及付印,版即焚失。道光十七
年(1837年),县知事李天骘倡修荣成县志,聘岳赓廷为主编。岳赓廷博古通今,且深
谙修志之道,他十分重视资料的采访与考证。他说:“志书之修,采访之责居其六,
纂辑之责居其四。纂辑者,斟酌于字句,商榷夫体例,纵有未当,其失犹小;采访者
或徇一己之私,或狃一念之偏,宜与而不与,不宜与而与,纂辑者不得尽知,一时错
误,千人指责。”因此,他要求采访者“勿尚新奇,勿作好恶,勿牵引附会,勿琐屑
支离”,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在编纂过程中,岳赓廷坚持做到“不失之杂,
不失之略,不偏执己见,不妄听人言”,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他专心致志,勤奋笔
耕,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写出了县志初稿。为了提高志书的质量,又以一年半的时间,
反复考证、修订。道光二十年(1840年)《荣成县志》刊行,全书共十卷,两万余字。
县知事李天骘作序,岳赓廷写了跋,这就是荣成县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县志。

梁萼涵(?-1858) 字心芳,号棣轩,桥头镇孟家庄(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清道
光年间历任功臣馆编纂、国史馆编修、顺天乡试同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河南乡试
副考官、光禄寺少卿、浙江按察使、甘肃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山西巡抚、云南巡抚。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病告归。因在山西巡抚任内,明令废除交城县贡余皮张陋规,
廷议时,一致认为他廉节自爱。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降旨召用,因腿疾得免。清
咸丰八年(1858年)卒,著有《伯孟书斋稿》。

姚景星 (生卒年月不详) 字筱慕, 荫子镇前荫子夼村人, 清庠生。清光绪八年
(1882年)因在实录馆抄录校勘同治圣训有功,赏六品顶带州吏目,不久,即补县主簿
分发吉林。历任伊通州吏目、双城厅典史、新城巡检、山河屯经历。任内勤政爱民,
治绩显著。
任山河屯府经历时,正值八国联军进攻中国。俄国军队接近山河屯时,主官弃城
而逃。姚景星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坚守城内。俄军入城后,姚景星理直气壮提出
抗议和警告,慑于姚景星的凛然正气,入城俄军才不敢胡作非为,使全境百姓少受磨
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农安知县时,垦荒种地,抚恤灾民,“案无流滞,民鲜
冤狱”。他崇尚新学,对优秀的读书人大力培养,劝他们弃旧学,习新学,以求实用,
并出资送他们入省学读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调任磐石,那里天主教徒们依仗主
教的势力,欺压百姓,历任知县惧怕主教,放任不管。姚景星到任后,无私无畏,严
惩为非做歹的教徒。主教求见,他拒不接见,教徒们才不敢再行凶做恶了。任满后,
调吉林省,补同知衔。
告老还乡以后,创办了启文两等(初等、高等)小学堂,附近弟子可免费上学。卒
年60岁。

刘荆山(1860-1900) 字雪堂,桥头镇江家口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其为人豪
爽正直,自幼练就一身好武艺。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将刘公岛、 威海湾之群岛及威海全湾沿岸以内10英里,总面积为640.5平方公里划为
英租借地。英帝国主义这一行径,激起人民极大愤慨和强烈反对。富有爱国热情的刘
荆山,联络本村武秀才江正己、圈于家的于义山、张家山的张义山等人,共谋抗英大
计,成为威、荣交界一带抗英斗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六日,刘荆山组织发动了著名的碑口庙抗英集会。他
在会上号召大家“维护主权,不怕流血,团结一心,把英国侵略者赶出威海去! ”他
首先将英国人埋的一块租界石拔出,当众砸得粉碎,接着带领群众把所有的租界石全
部毁掉。次日又将英军运到报信村的租界石全部砸碎。英军寻机报复,在马井泊村抓
了20多名老人囚禁于英军营盘。刘荆山闻讯后,连夜率众偷袭,将被囚的群众全部救
出。是年6月7日,他率领群众在垛山顶同埋租界石的英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英军
前面埋,他们在后面拔。英军头目举枪向群众射击,刘荆山眼疾手快,冲上去飞脚踢
落了英军头目的手枪,此时,英军齐向他射击,刘荆山中弹牺牲。至今民间还流传着
颂扬他的一首民歌:提起刘荆山,人人称好汉;满腔爱国志,抗英他领先。脚踢沙鬼
子(沙鬼子,英军头目沙巡察,群众称其为沙鬼子。),洋人心胆寒;虽死犹光荣,千
古英名传。

郭丕甲(1876-1910) 字景汾,号绍义,斥山镇郭家村人,清庠生。其父去世后,
无心追求功名,弃儒经商。
清朝末年,荣成商业兴盛。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石岛创设商会,郭丕甲被推
举为商会总理。他竭力拓展商略,兴利除弊,维护商人利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在维新思潮推动下,郭丕甲为了开通民智,培育人才,以其在商界的声誉,带头
创办学校。他与张俊采、刘培源、陈臣等人,在崖头青山创办了宾兴小学,并被选
为乡学务公所议长。他还在石岛天后宫创办了明德小学,在自己村中设立了慎余小学,
于斥山建立了日余半日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他个人捐助,从不累及他人。清宣统二
年(1910年)卒,是年34岁。

张英(1825-1910) 城西镇棘子埠村人。因其武术高超,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常
以财物资助贫寒人家,故人称“老三善人”。
他20岁那年,其父不堪地痞流氓的欺压,托人从河北省沧州请来一名武术名师教
其习武。自此,张英终日从师苦练武艺。一天,闲谈时师傅无意之中说了一句“蛋犍
子肉包饺子好吃”。他马上跑到地里,跟父亲商量好,把正在耕地的公牛牵回家宰了,
包了饺子给师傅吃。师傅见他情真意切,教得更加用心,连原来想留下的几手绝招,
也都毫不保留地教给了他。几年的功夫,张英学得了精湛的长拳三十六趟。
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技能,张英先后到过南京、山西、东北等武术之乡拜师访友,
使他的拳脚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天,张英在村北大道上拾粪,迎面走来一条彪形大汉恶声恶气的问:“这村有
个张英吗?”张英听其言观其色,断定此人非善良之辈,便不动声色地说:“有一个,
你找他干什么?”“听说他武艺高超,想请教请教! ”张英不紧不慢地说:“那是我
哥,等我抽袋烟,再去找他! ”话音刚落,嗖地一声,蹲在粪叉子杆的顶端,纹丝不
动的打火抽烟。那人一见傻了眼,心想,他弟弟武艺尚且这般高强,他哥哥就更非寻
常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连声说:“隔日再会,隔日再会!”便溜之大吉。
后来,张英在村里开设拳脚房,收徒弟40多人。他的徒弟带徒弟,徒弟的徒弟又
带徒弟,相传了7传,约有500多人学了他的武术,使棘子埠村成了文荣两县有名的武
术之乡。

孙葆田(1839-1911) 字佩南,埠柳镇不夜村人。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自幼酷
爱《左传》、《国语》等书和韩、柳、欧、苏等名家的文章。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调任合肥
知县。合肥城内贵族颇多,其亲属子弟依仗权势,横行城里,百姓怨声载道。孙葆田
到任不久,大学士李鸿章家的人催租逼债,将一县民活活打死。案发后,全城轰动,
百姓们均为死者抱不平。被害家属报案后,孙葆田带领忤作、衙役赶赴现场,证实被
害人确属为李家人殴打致死。孙葆田传令,立即缉拿凶手归案。李鸿章家族里的人围
住捕快吵闹起哄。葆田喝令:“拿下为首者,痛打四十大板! ”围观的百姓见状,无
不拍手称快。审讯犯人时,权势人家有说情送礼者,有恫吓威胁者,孙葆田皆不为所
动,依律宣判凶手死刑。消息传开,城中百姓奔走相告,齐声说:“包青天又出世了!”
孙葆田秉公执法,为民除害,却触犯了权贵。有人诬告他办案草率,执法不公。
光绪皇帝降旨安徽巡抚陈彝前往查处。终因证据确凿,无懈可击,风波暂平息。
孙葆田目睹官场昏暗,无心为官,毅然辞职回乡。途经潍县时,当地绅士名流赠
房一处,执意挽留,葆田全家便在此地住下。孙葆田渊博的学识闻名于世,先后受聘
主持过河南大梁书院和山东尚志堂,学者皆奉为大师。
光绪十五年(1889年),山东巡抚张曜奏请开设通志局,编修《山东通志》,聘孙
葆田为总纂。不久张曜卒于任所,修志搁置了近20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河南
南阳县令潘守廉纂修县志,孙葆田应聘为之更定凡例,志稿成,又为之修订,使《南
阳县志》成为佳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杨士骧继任山东巡抚,重整通志局,复
以孙葆田为总纂,他提出了“后胜于前”的高标准修志要求,并且强调修志人员不仅
要“肯俯首从事” 修志事业,还要具备“马班之笔”,熟于《史通》之例。3年间,
孙葆田专心致志,历尽艰辛,成书百余卷。不幸,志书将成,他便作古了。
孙葆田著述颇丰,主要有:《校经室文集》、《汉儒传经考》、《孟子编略》、
《两传经考》等170多部(篇)。

刘培源(1870-1912) 字清,成山卫镇马山寨人。他幼年丧父,事母至孝。在私
塾读书时,即慷慨仗义,疾恶如仇,同学中谁受欺负,他便抱打不平。后为县学廪生,
文学成绩优异,但他不以此为满足。为了寻求修身治国之道,他潜心钻研儒家的经典
著作,对儒家的哲学思想推崇之至。他曾说:“先进的思想学问,不是供人空谈,最
重要的是在于实践。所以对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在实践中努力运用。”在家读书时,
订有《槐荫日记》,把每天自己所做所为一一记录下来,以检验学识是否长进,言行
是否端正。在读书时,凡是有益于修身治国的文字,都用楷书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
早晚不停,几十年如一日。他说:“治学之道,在于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循序渐进,
这样才能使学问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中日甲午战争后,刘培源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便以钻研旧学的精神,致力于新学。
他一面力劝读书人外出上学,一面不辞劳苦,筹集款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在青山设立了宾兴小学,接着又创办了劝学公所,被推举为劝学总董。其间,刘培源
筹划经营,不遗余力,一月之间,全县成立了数十处小学。是年,山东优级师范学堂
招生,刘培源赴省报考被录取。在全校百余名学生中,他品学兼优,深受教师们的器
重。1910年,刘培源毕业,被推举为登州中学及登州师范两校校长。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济南、烟台同时独立,刘培源在
蓬莱、 黄县一带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12年1月中旬,登州、黄县宣告独立后,刘培
源奉命回荣成,联络同志,酝酿起义。莱阳人左雨农以招抚使的名义带领光复军东进,
1月29日光复军的前队乘船于马山登陆, 并光复了荣成县城。左雨农、刘培源等人立
即召集绅学各界开会演讲,宣布推翻清朝县知事刘文炳,建立民国军政府。全县士绅
推选深孚众望的刘培源为民政长,曲璜为司法长。刘培源就任民政长后,与政府诸人
以兴利除弊为宗旨,惨淡经营,夜以继日。凡正直人士,都予以重用,对贪官污吏则
惩罚之,曾将城内劣绅周玉春及清官吏张殿甲、袁子经等列为被消灭的对象。
不几天,左雨农统兵返回烟台,荣成警备空虚,未及镇压的劣绅恶吏很快勾结起
来,疯狂地向革命党人反扑。曾充刑房书吏的恶霸袁子经纠集戴四、刘忠海等,沿途
裹胁了千余名不明真相的百姓向县城涌来,刘培源闻讯,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
策,并致函各乡分议会,速赴城共商抵御之计。此时,城外聚集的匪徒越来越多。城
内的警察在旧城守张殿甲的煽动下哗变,局势非常危险。许多人劝刘培源暂时出城躲
避,他慷慨地说:“余受众托,守土有责,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何避为! 且地方秩
序,端赖吾辈维持,苟为身家计,使全县秩序紊乱,将何以自安乎?诸君其各努力,
勿以余为念!”
1912年2月11日, 匪徒破城而入,冲进军政府,刘培源、曲璜等人被捕。凶残的
敌人用铁丝刺穿刘培源的双掌,绑在县学的庭柱上用棒棍痛打,刘培源坚贞不屈,骂
贼不止。12日晚,慷慨就义,是年42岁。同时遇难的还有:李培之、于伯源、李慕棠、
李宪棠、张映埙等。

曲璜(1870-1912)字渭纶,埠柳镇凤头村人,清恩贡。
在北京游学期间,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列强的横行,他痛心疾首,立志救国。其
父去世,回归乡里。在维新思潮影响下,他联合志同道合的人士,创办了凤鸣学堂。
因热心公益,县议会成立时,被选为议员,凡有关地方自治之事,他无不认真办理,
如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提倡天足,禁止鸦片、赌博,办联庄会维持地方治安等都办得
很有成效。同时,著有《辟佛说》、《恳告同乡诸君为地方自治之预备浅说》等文章,
宣传破除迷信、改良教育、开通风气、团结社会等思想。他还建立阅报室,组织宣讲
所,使新思想风行一时。
辛亥革命爆发,曲璜闻讯后欢欣鼓舞。正在这时,他被乡绅推选为劝学员长,名
为赴省研究教育,实为去济南参加革命活动。到达省城后,城内革命人士正紧张地筹
划山东独立,曲璜踊跃参加。山东独立不及20天即取消,巡抚张广建、巡警道吴炳湘,
大肆镇压逮捕革命党人,曲璜与刘培原悲愤回乡。
1912年1月29日, 左雨农率光复军光复了荣成,在成立荣成军政府时,曲璜被推
举为司法科长,上任不几天,即将所有积案秉公判决,百姓称颂不已。不久,左雨农
奉命统兵回烟台, 荣成警备空虚,是年2月11日,旧吏袁子经等纠集地痞流氓,裹胁
乡民千余人,攻进军政府,曲璜、刘培源等人被捕。匪徒用铁丝刺穿其双掌,投入监
牢。12日晚,在西门外慷慨就义,是年42岁。

李慕棠、李宪棠、张映埙、于伯源、李培之辛亥革命烈士。
李慕棠(1855-1912) ,字子孺,崖西镇隆峰村人,清岁贡。早年就读于济南泺源
书院,后又入同盟会山东主盟人徐镜心创办的黄县师范,李慕棠深受其影响,思想激
进。毕业后任荣成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教员,因宣传革命,为反对派所不容,流亡东北。
辛亥革命爆发,李慕棠返荣,在崖西、夏庄一带宣传革命,发动民众,并与刘培源、
曲璜等人一起率众为内应,协助光复军攻克县城。于1912年2月12日蒙难。
李宪棠(1872-1912) ,字子原,崖西镇隆峰村人,清痒生,后就读于登州中学、
省立高等学堂、省立师范。毕业后任荣成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教员。1911年秋又入省立
师范单级传习所学习。此时,辛亥革命风暴波及山东,李宪棠由济南回乡,在家乡一
带宣传革命,劝导剪发,兴办公益。1912年2月12日被害,是年40岁。
张映埙(1864-1912) ,字伯仁,崖西镇隆峰村人,清痒生,后入荣成县师范讲习
所。光复军攻克县城时,张映埙率众入城,欢迎光复军,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不幸
被捕。 1912个2月12日同刘培源等22人被绑至西门外就刑,张映埙身中10弹,倒地又
站起,手指刽子手骂道:“贼奴毙人尚不中要害,乃欲作乱乎! ”刽子手再次开枪,
他壮烈牺牲。
于伯源(?-1912) ,字小庄,成山卫镇康村人,原任海圻舰巡察。他为人豪爽,
见义勇为,为光复荣成的骨干。后被反动派逮捕,行刑前他眼球被打落,满面血污,
但仍向左右疾呼:“吾同志不幸至此,死则死矣,惟愿诸君勿以将死,少挫志气,效
儿女悲啼态也!”
李培之,系马山寨人,亦惨遭枪杀。

王承然(?-1917)石岛镇张家村人,石岛渔民抗税斗争领袖。
1917年,春汛歉收,渔民们在饥饿线上挣扎。石岛渔税局局长洪所亭却勾结公太
隆和盛兴商号老板胡秀生、王新斋变本加厉增加渔税,逼得渔民无法生活。王业品、
王国同、宋六等老艄公找王承然商量抵制渔税,王承然认为应先礼后兵,让渔会出面
调停,如能达成免税协议,就不发动渔民进城。交涉的结果,渔税非但不能免,反限
端午节前完税,否则扣船捉人。
情况紧急,王承然和宋六等商量了一夜,决定发出渔民行会的火急信号--“转牌”,
约集海阳所、乳山口、靖海卫、镆铘岛等海口渔民于农历4月25日齐集石岛抗税。
25日清晨,西起海阳,东至镆铘岛,百里海口,万余渔民从四面八方涌进石岛。
王承然等诉说了洪灼亭等人罪行,介绍了抗税斗争的经过。渔民们一听,义愤填膺,
呐喊着包围了渔税局。胡秀生、王新斋吓得越墙逃走。洪灼亭藏在渔税局里找人通知
水上警察派兵镇压。水上警察赶到时,洪灼亭窜了出来,喝令警察:“开枪,拿人!”
宋六中弹牺牲。渔民们怒不可遏,冲上去与警察搏斗。
警察全副武装,渔民手无寸铁。为了使渔民少受损失,王承然冲进厨房,操起一
把菜刀,揪住洪灼亭,要他下令停止射击。洪不但不接受,反而命令警察继续开枪。
这时,一排子弹击中王承然,他挣扎着举刀向洪砍去,刀刚砍下去,第二排子弹又射
来,王承然倒在血泊之中。愤怒的渔民一齐冲向警察,水上警察见势不妙,仓惶驾船
逃走。渔民们捣毁了渔税局,又包围了公太隆、盛兴两处商号。胡秀生、王新斋迫于
渔民的压力,甘愿具结,放弃承包渔税,抚恤被害渔民。洪灼亭也因伤重而亡。

蔡秀荣(1913-1939)女,又名蔡雪滋,成山卫镇成山四村人。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蔡秀荣离开正在读书的济南乡师学校,返归乡
里。回乡后,被推荐为荣成县立第二小学(女子小学)校长。她经常向学生灌输抗日救
国思想,教唱抗日歌曲,在学生中影响很大。
1938年4月,由汤丁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担任了荣成县妇女运动委员,
是荣成县妇女解放斗争的第一位负责人。她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白天教学,晚上写标语、发传单,油印《每日快报》、《火星》等小册子,宣传抗日
救国的道理和我党的主张。并发动青年组织了“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带领“社员”
不顾疲劳和危险,跋山涉水,巡回演出《血洒芦沟桥》、《还我河山》、《放下你的
鞭子》等剧目,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抗日工作的开展。年末,她跟随曹漫
之、李耀文、丁光带领的部队一起西进,开辟新区工作。
1939年春,蔡秀荣被调到文登县葛家“八路军五支队联合办事处”做秘书工作。
当时,国民党地方杂牌部队制造反共摩擦,排挤人民抗日力量,并采取卑鄙手段对抗
日组织和进步力量大肆破坏和屠杀。 6月16日,国民党杂牌部队秦玉堂部包围八路军
五支队联合办事处,蔡秀荣不幸被捕。敌人企图从她口中得到党的秘密,软硬兼施,
百般折磨,蔡秀荣意志坚强,毫不动摇,最后敌人对她下了毒手。牺牲时年仅26岁。

曲显明(1911-1940) 原名曲荣本,化名周毅,宁津镇西南海村人。曾任中共荣成
县委第一任书记、荣成县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1940年7月在战斗中牺牲。
曲显明在凤山完小读书时,就向往革命,接受进步思想。1933年考入文登乡师后,
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国民党政府为了镇压学生运动,逮捕了乡师校长于
云亭。1934年春,为营救于云亭,曲显明与其他学生代表一起,赴省府与国民党当局
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后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遭到学校顽固派的排挤而被迫退学。
“七七”事变后,曲显明在荣成尹格庄村教学,他白天教书,晚上组织民众夜校,
教唱革命歌曲,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937年10月,由王本贤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 王本贤奉胶东特委指示,来荣成恢复党组织。曲显明积极协助开展
工作。当王本贤离开荣成后,他担负起荣成县南半部党的领导工作。一方面在石岛、
斥山一带积极发展巩固党的组织;一方面主动加强与全县各地党组织的联系,致力于
全县党组织的统一工作。1938年秋,曲显明到伟德山前的“抗战文化供应社”开展工
作。 以该社为基地, 日夜奔波于全县各地党组织之中。经他多方宣传动员,终于在
1938年10月将全县分散的党组织,第一次统一起来,在崖西乡院东村成立了“中共荣
成特支”,他任支部书记。
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1939年2月,中共荣成特支在夏庄乡石硼丁家村召开会议。
会上,曲显明根据东海特委指示,宣布将中共荣成特支改为中共荣成县中心区委,曲
显明任书记。 是年4月,东海特委派人来荣成,在石硼丁家召开中心区委扩大会议,
正式宣布成立中共荣成县委员会,曲显明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年仅28岁。
1940年2月, 日本侵略者侵入荣成,国民党王兴仁、胡寿恒的部队闻风逃跑,荣
成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组织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日斗争,1940年4月,曲显
明根据上级指示,在崖西乡后高家庄主持成立了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他当选为荣成
县第一任县长,同时还兼任荣成县大队大队长。
1940年7月, 荣成县委、县政府驻扎在埠柳镇大梁家村,因汉奸告密,被敌人包
围。为了掩护党政机关人员撤退,曲显明亲自带领县大队的战士们向敌人反击。突围
时,身负重伤,他忍着剧痛对指战员说:“现在敌强我弱,不能硬拼,必须马上突围,
不要为了我个人影响大局! ”战士们眼含热泪抬着他向大山上撤退,终因流血过多而
光荣牺牲,是年29岁。

王斋(1910-1940)原名梁学宗,桥头镇墩前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38年9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2月任中共威海特区委民运部长,在墩前、雅格庄、盘川夼一
带,秘密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他的家是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往来的同志常在他
家食宿。 虽然家贫,但他和父母总设法使同志们吃饱住好。1940年3月25日晚,威海
特区委在西山后村第二次集合新战士时,国民党郑维屏部别动队张培文等20余人,冒
充抗日人员混入会场,王斋被捕。为保守党的机密,他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是年4月,在文登县晒字村惨遭杀害,是年30岁。

岳东(1919-1940)原名梁培泰,桥头镇柴里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38年9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威海特支组织委员和中共威海特区委组织部长。他在江家
口村以教学为掩护, 宣传组织群众抗日。1940年3月25日晚,威海特区委在西山后村
第二次集合新战士时,国民党郑维屏部别动队张培文、张培绪等20余人,冒充抗日人
员闯进会场。岳东挺身而出,为掩护其他同志脱险而被捕。敌人对其施尽酷刑,他始
终坚贞不屈, 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是年4月,在文登县晒字村惨遭杀害,是
年21岁。

张铎(1915-1941)原名张锡国,埠柳镇汉章泊村人。
张铎的幼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13岁那年,在叔父的资助下,才得到入学的机会。
1931年考入荣成县凤鸣学校。为了实现报国大志,弃旧学,考入革命气氛比较浓厚的
文登乡师。入学后,他主动接触刘家语(谷牧)、丛烈光、于荣瑞等党员同学,与他们
一起下乡“交农友”,向农民宣传“耕者有其田”的道理。经过党的教育和实践的锻
炼,张铎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这年秋天,由校长于云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张铎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发动的“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他回到
原籍,在庙院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当时,威海境内虽有不少共产
党员,但无统一的组织。为了尽快建立威海的党组织,他先后联络了徐启明、苗雨等
几个中共党员,酝酿成立中共威海特支。他与荣成县党的负责人曹漫之接上了关系。
每逢三、六、九集日,即到城厢向曹漫之汇报请示工作。同时在王官庄、庙院、松徐
家、北港西等村办农民夜校,组织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并发展了一批“民先”队员,
为后来威海党组织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1937年4月, 中共威海特别支部在王官庄成立,张铎任书记。“七七”事变后,
他仍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是年12月,他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发动
的天福山起义, 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连队指导员。1938年9月,任八路军山
东纵队五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41年1月,张铎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1月29日拂晓,
五旅旅部和警卫营从平度县山西崖刘家村转移到马戈庄村时,因汉奸告密,遭到日伪
军的突然袭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五旅机关虽冲出了包围圈,但电台却没带出来。
张铎即对战友们说,电台是我们的耳目,是部队的命根子,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来。
他当机立断,率一个排的兵力冲进敌人包围圈。命令一个排在正面佯攻,他带领部分
战士从侧面直插村中,冒着枪林弹雨,终于把电台夺了回来。正当张铎指挥部队撤离
时,日伪军发现了部队的意图,蜂拥而来,穷追不舍。情况十分危急,如打不退反扑
的敌人,电台将得而复失。为了保住电台,张铎带一个班的兵力阻击敌人,从而使保
护电台的队伍很快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而张铎却不幸身负重伤,
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宋澄(1910-1941)原名宋奎锡,又名宋文山,黄山镇黄山村人。
1921年,入黄山高小,在读书期间,他怀着救国的强烈愿望,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30年,在省立烟台八中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读了
许多马列书籍,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以国民党员的
公开身份打入国民党文登县党部,任组训干事,从事我党的地下工作。他经常以“侦
缉不法分子”为掩护,深入到农村、工厂、学校,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的组织。是
年12月下旬,他建立了文登县第一个党小组,并担任组长。
1932年,他受党组织的派遣,到北平西城区和门头沟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当时,
党的活动经费没有保证,他完全靠朋友的接济维持生活,经常饿着肚子工作。为了防
止敌人的搜捕,常常一天要转移几个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
志,组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搞“飞行集合”,开办工人夜校,宣传救国道理,扩
大党的影响。
1933年5月, 共青团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中共北方局委派宋澄任共青团山东省委
书记。同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监押在国民党第四监狱-青州监狱。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被迫承认共产党的合法
地位,释放在押的共产党人,宋澄始得出狱。多年的铁窗生活,使他的身体受到极大
摧残。出狱后,他不顾病体,赶到泰安,与当时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取得联系,
接受任务后回到胶东。
宋澄回到胶东后,参与了胶东特委的领导工作,与理琪、林一山等一起,于1937
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简
称“三军”),宋澄任三军一大队政委。
1938年2月12日, 宋澄与理琪、林一山等一起,率领三军攻打牟平城,打响了胶
东抗战第一枪,攻城战斗旗开得胜。战斗结束后,部队撤离牟平城,三军领导人在离
城不远的孤庙-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时, 不幸被敌军发现。日军海军陆战队在
飞机的掩护下,突然包围了雷神庙。当时,三军司令部机关只有20多人,面对数十倍
凶残的敌人,干部战士英勇抵抗。战斗中,理琪腹部中弹牺牲,林一山胳膊负伤,昏
迷不醒。宋澄右胸中弹,他带伤坚持指挥战斗,最后终于胜利突围。
1938年4月,宋澄和其他特委领导,率领三军西上蓬、黄、掖,与兄弟部队会合。
是年9月18日, 三军改编为山东抗日纵队第五支队,宋澄任支队政委。此后,他转战
胶东大地, 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0年9月,宋澄调
任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副科长。1941年,宋澄积劳成疾,病故于鲁南革命根据地,
年仅31岁。

张晶麟(1926-1941)女,寻山镇青安屯村人。
1940年2月, 日军入侵荣成,到处烧杀抢掠,张晶麟的家乡也惨遭蹂躏。14岁的
张晶麟,为了抗日救国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4月初, 她到峨石乡,担任了妇女自卫团干事。峨石乡与日军据点相距不
足半里,敌人经常来此骚扰,张晶麟就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发动妇女站岗放哨,缝衣
做鞋支援前线。
1941年农历7月27日, 为了防止日伪军扩大据点,决定拆除部分庙宇。张晶麟自
告奋勇地承担了拆除虎础寺庙的任务。
虎础寺距俚岛不远。清晨,张晶麟带领群众出发,由于汉奸告密,日伪军在庙内
外设下了埋伏。当张晶麟率领群众赶到虎础寺时,密集的子弹向群众射来,当即有几
个群众倒在血泊里。此时,欲进不能,欲退不行,情况万分危急。她不顾个人安危,
一个箭步跨上一块高地,大喊一声:“赶快分散! ”在她的指挥下,大部分群众突围
脱险了,她却不幸被捕。
伪军中队长孙克文妄想从张晶麟口中得到更多的秘密。先是以华服美馔、封官许
愿等手段诱骗她。但是,张晶麟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使敌人的阴谋破产。诱骗不成,
又用皮鞭打、坐老虎凳等种种酷刑。张晶麟威武不屈,痛斥日军侵我国土,指责汉奸
孙克文卖国求荣。敌人恼羞成怒,于农历八月一日将张晶麟押赴虎础寺杀害。刑场上,
日伪军全副武装,刀枪立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张晶麟大义凛然,视
死如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等口号,在敌人的屠刀下
为国捐躯,年仅15岁,被当地群众誉为“少年女英雄”。

孔宪武(1907-1941)埠柳镇孔家村人。1940年,任风山区公安员,1941年7月牺牲,
是年34岁。
孔宪武担任公安员时, 主要任务是保卫区委安全, 并配合开展党的中心工作。
1941年7月的一天, 区委决定到敌占区旭口村组织征收田赋。下午两点,区长郝光和
孔宪武等6人先集合在旭口庙, 研究如何开展征粮工作。不多时,由于坏人告密,北
港西据点里的日伪军,出动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将旭口庙包围。此时,区长郝光命令
“快撤!”孔宪武首先想到的是区长的安全:“你们先撤,我掩护!”说完,冲到门口,
向敌人射击。
区长安全撤离后,孔宪武一转身,看见通讯员小宋背着文件包还没走,即蹲在墙
根,厉声命令:“踏着我的肩,翻墙! ”他噌地一下把小宋擎了出去,尚未转身,日
伪军端着明晃的刺刀,一齐围了上来。
孔宪武被俘后, 在炮楼里被审讯了8昼夜。敌人用了种种酷刑,逼他自首,他始
终毫不动摇。后来,又用高官厚禄引诱,他坚定地说:“要杀要砍干脆点。要我和你
们同流合污,瞎了你们的狗眼!”日军黔驴技穷,凶相毕露,将孔宪武剖腹残杀了。

徐杰(1917-1942) 女,出生在桥头镇墩前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一个贫苦农民家
里。4岁时被卖身作童养媳。6岁时父母因生活所迫下关东,她便被接到桥头镇墩前婆
母家,15岁时结了婚。当时丈夫在外地给地主扛活,后来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八路
军。 在丈夫的影响下, 徐杰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于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担任了威海八区(今属环翠区桥头镇)的妇救会长。她中等身材,说话干脆,办
事利落,工作大胆泼辣,很受群众拥护。当时,桥头、孟家庄一带没有日军的岗楼,
敌人经常到附近村庄残害百姓。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徐杰经常组织青妇队员张
贴标语,散发传单。她亲自将传单包上石头,扔进敌人的据点。在她的努力下,桥头
区的村村庄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鼓动抗日,反对投降的标语。敌人对她恨之入
骨,怕得要命,一心要除掉她。
1942年的一天,徐杰在报信村开完会,冒着刺骨的寒风,星夜赶回墩前村。由于
汉奸告密,天刚蒙蒙亮,她家被包围了。10几个日伪军破门而入,将她逮捕。
第二天,敌人对她进行审讯。伪中队长梁俊逸亲自出马,微笑着将2000元伪钞放
在徐杰面前,说:“你侄儿是我的干儿子,咱们是亲戚。只要你交出共产党员的名单,
我保你享尽荣华富贵。这只是点小意思! ”徐杰哗的一声将伪钞打散在地,手指梁俊
逸道:“谁稀罕你们的臭钱!告诉你,金钱富贵打动不了我的心,要杀要砍随你的便!”
伪中队长恼羞成怒,向外一摆手,进来4个刽子手,对她鞭子抽,杠子压,灌辣椒水,
徐杰宁死不屈。梁俊逸气急败坏地吼叫:“你为什么要跟共产党干?”“你是中国人,
为什么给日本鬼子当走狗?”“我枪毙了你!”“我死是光荣的!”梁俊逸仍贼心不死。
集日,将徐杰押到桥头集,绑在戏台上开大会。梁俊逸气势汹汹地走到徐杰面前说:
“再给你一点时间,只要你交待了谁是共产党,我立即放了你。不然,哼! ”徐杰早
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她利用集日这大好的时机,揭露汉奸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丑行,
大声疾呼: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戏台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徐杰的
呼声更高了。敌人心慌了,忙驱散群众,把徐杰拉到桥头河杀害了,牺牲时年仅25岁。

夏云超(1917-1942) 桥头镇观里西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35年以优异成绩
考入北平某医学院。“七七”事变后,学校南迁,他便回到了故乡。回乡后,在城厢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并很快与曹漫之、李耀文等党组织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秘密为
党组织传递信件,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
1938年7月, 夏云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入伍后,历任军医、后方医院院长、五旅卫生处政委、胶东军区医务处长兼政委等职,
为胶东抗日部队医务工作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战斗中,他总是同卫生员一样,冒着枪林弹雨到火线抢救伤员。行军路上,他
跑前跑后,生怕有一人掉队。到达驻地后,他先安排好伤病员的吃住,接着便研究治
疗措施、查看病房,每天夜间12点钟以前很少休息。
他对伤病员关怀备至。1938年10月,部队在平度城北大青杨遭到日军突然袭击,
我军伤亡很重,领导干部相继牺牲。夏云超一面指挥战斗,一面组织人员把伤病员一
批批抢救出来,及时包扎转移。重伤员刘琪,肺部打穿,坐不住、躺不下。夏云超从
群众家里找来一个“驮篓”,让刘琪坐在里面,他背着驮篓急行10多里,一直把刘琪
背到安全地带。
1942年冬,日军大扫荡。夏云超亲赴第一线组织转移、疏散马石山附近的伤病员,
不幸落入敌人的包围圈。11月24日,在突围时,夏云超和警卫员王敖先后负伤。两人
同时突围已不可能,夏云超将重要文件塞进王敖的背包,命令他突围。左说右说王敖
誓死不走,夏云超只好用枪逼着他离开了自己。在夏云超的掩护下,警卫员突出了重
围,夏云超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25岁。

梁学福(1918-1944) 埠柳镇学福村人。自幼家境贫寒,从15岁起就给地主放牛,
当长工。1940年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一个风雨之夜逃出虎口,参加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区中队,后转入威海县大队特工队,任便衣队长,经常活动在文、荣、威三
角地带,出没于草庙子、桥头、威海等敌据点之间。他胆大心细,行动神速敏捷,作
战机智勇敢,经常只身钻进敌碉堡,掏敌酋,摸岗哨,除汉奸,惩恶霸,搅得敌人日
夜不宁,闻名丧胆,是出了名的“虎胆英雄”。
当时威海有个日伪武装特务组织,经常破坏地下党组织,谋杀共产党员,气焰十
分嚣张。上级决定要严惩这群歹徒。梁学福便化装潜入城里。天近中午,他正在一个
饭馆吃饭, 突然闯进来4个敌特盘问梁学福,梁学福装成“哑吧”麻痹敌人。待敌人
吃喝时,梁学福一个箭步窜到敌特面前,眼疾手快抄起了敌郭班长的匣子枪,同时自
报姓名:“我是梁学福!”敌人一听,吓得呆若木鸡。当他押着这4个俘虏路过戚家庄
时, 迎面又遇上了3名汉奸。梁学福当即压低声音对俘虏命令说:“都要放老实点,
有人要问, 就说新队长在后面。”接着,趁汉奸与俘虏问答话时,又机智擒获了3名
汉奸。
1942年春,文登县草庙子敌据点新来的伪军中队长心毒手辣,无恶不做,当地人
民恨之入骨,上级决定除掉这个铁杆汉奸。一天,正逢草庙子集,梁学福与两名化了
装的战士潜入岗楼附近,他分工一人放暗哨,自己同另一名战友走进了一家饭馆。天
近中午,从街上传来了“卖土豆,一角钱二斤”的叫卖声,这个暗号告诉他们,伪中
队长带两个护兵来了。于是他们便走出饭馆跟踪。当伪中队长在一家熟肉铺前强吃白
拿的时候,突然一个战士掐住了他的脖子,结果了他的性命,两个护兵也在不知所措
的情况下被缴械当了俘虏。
1944年1月4日,获悉孟家庄据点伪副中队长许子明的护兵要去威海,他立即与队
友孙保赶赴江家口村东大路旁设伏。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背后遭到路过这里的桥头南
台据点伪军的枪击,不幸中弹牺牲,是年25岁。
梁学福牺牲后,中共胶东区党委和胶东军区追认他为中共党员,授予他“一级战
斗英雄”称号。为了纪念他,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决定将他的家乡东豆山村更名为“学
福村”。
张干卿(1919-1944) 斥山镇东泊子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参加八路
军。历任排长、连指导员。
1942年,斥山据点日伪军下乡扫荡,荣成独立营二连奉命截击敌人。二连指导员
张干卿,发动四乡民兵,军民协同作战,痛击敌人,俘敌36名,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是年,我军获悉桥头据点敌军倾巢出动,下乡抢粮。他立即建议部队采取“围魏救赵”
的打法,乘其内部空虚,奇袭敌巢,当敌人闻讯回救时,据点已被捣毁,活捉敌兵10
余名,既破坏了敌人的抢粮计划,又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
1944年夏季,城厢敌据点在我军民围攻夹击下,中断了补给线,弹尽粮绝,便求
救于威海敌军, 纠集200余名日伪军,组成抢粮大队,向埠柳一带实行抢掠。我军获
悉后,埋伏于庙院一带。天近中午,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张干卿带领一个排,往
返冲杀,浴血奋战,夺回了被抢去的粮食,毙敌10余名。敌军依仗人多势众,武器精
良,负隅顽抗,一时形成对峙局面。为了扭转战局,赢得胜利,他爬向了敌军机枪阵
地,一个饿虎扑食夺下了歪把机枪。部队乘胜一拥而上,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战。
张干卿冲锋在前,一路拼杀,连续刺死数个日本兵,他冲到山顶时,又与日本军官佐
藤展开了白刃战,经过几十次拼杀,终于穿透了佐藤的胸膛,张干卿也因连续激战,
多处负伤,流血过多,为国捐躯。
经上级批准,追授张干卿为战斗英雄。广大军民为悼念他,还谱写了一首挽歌,
时为胶东人民所喜唱。歌词为:张干卿同志家住荣成县,曾任部队副班长,升为指导
员;“抗大”去受训,学习是模范,他为国家为人民,把宝贵生命献;凄惨的六月,
作战在庙院,干卿同志在那天,光荣地牺牲。

鞠承颖(1872-1944) 字思敏,成山卫镇马山村大疃人。20岁时考选生员、补廪。
成年后,曾在马山大疃任塾师。
1904年,被荣成知县保送入济南师范馆 (后改为山东省师范学堂、山东优级师范
学堂) 。1906年经刘冠三介绍,加入同盟会,并在同盟会创办的山左公学任教,传播
革命思想。1909年优级师范学堂毕业。
1911年武昌起义时,任山东省视学,曾参与策划山东独立。不久与去济南观察形
势的刘培源、曲璜返回荣成,共同发动荣成光复运动,驱走县知事,成立荣成县军政
府。 1912年1月,封建复辟势力围攻县城,“光复”失败,刘培源、曲璜等就义,鞠
思敏在村民的掩护下脱险,假道威海返回济南。是年任山东省高等师范学堂教务主任,
后任校长。1913年兼任新设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是年秋,与刘冠三等人创办济南
私立正谊中学,鞠思敏任校长。1915年与王世栋自费赴江浙、京、津考察教育,后又
赴日本考察。 1917年回国,仍任正谊中学校长。1929年8月,任山东省第一乡村师范
学校校长及正谊中学董事长。
鞠思敏是山东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山东教育的发展产生
过巨大的影响。1913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国民教育谭》,提出改革教育的主张:
“居今日而解决教育之根本,与负教育上之急务,首当与吾国最近教育史上,不正确
之言论、思想、希望所构成之社会宣战,并与老大之国家、旧染之民,革新更始。举
国民普通之弱点,不能生存之大患,足以亡国、亡种之内容真象,拔本塞源,扫除而
廓清之,庶国家人民,有发达进步之一日也。”
鞠思敏是位正义的爱国教育家。对受当局迫害的进步青年,总是千方百计予以庇
护。当年乡师的共产党员学生于一川、王路宾、张宏凡、姚仲明等同志,都受过他的
庇护。高启云、陈锡德、赵健民等同志,不论是否亲受其教诲,都对鞠校长爱护进步
学生,为乡师树立的民主传统有所称述。30年代的第一乡师校风民主,学生思想活跃,
积极进取,有“红色乡师”的称号。
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党政当权者当面斥责他:“你本是山东的教育家,可是你的
学生却成了共产党,你已昏庸老朽了!”鞠思敏愤然道:“我老而不朽,庸而不昏!我
只知道他们是抗日爱国的,余无所知。这样的学生,有理想,有斗志,没有使我失望!”
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打算撤换他,但由于鞠思敏在山东教育界的威望,不敢贸然行
事,乃示意他“引咎辞职”。他断然拒绝:“我办学无差错,辞职不行,撤职则可!”
反动当局不顾社会舆论,悍然下令免去鞠思敏乡师校长职务。
鞠思敏被国民党当局撤职后, 已年逾6旬,四壁萧然,清贫自守,因素无积蓄,
生活难以维持。各地正谊校友闻讯,自动组织为鞠思敏校长晚年生活乐捐委员会。捐
款所得,为他在济南县东巷筹建四合院平房一所,并把余款千余元作为养老费用。
1934年,赵长江倡修《荣成县续志》,聘鞠思敏为总纂。他广征史料,博采名志
精华, 起草了一个完备的《荣成县续志》目录。全志16纲,123目。由于抗战事起,
续志中辍,仅草成舆地、建设、教育、选举、人物、物产6卷。
1937年济南沦陷,日伪政权企图利用鞠思敏的声望,让他出任伪山东省教育厅长,
多次登门敦请,威胁利诱,均被拒绝。
1944年8月7日,鞠思敏病逝于济南寓所,终年72年。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将济南市阎公祠街改名思敏路。
正谊中学还修有纪念亭,陈列了鞠思敏的遗像和手迹。

宋文胜(1919-1945)桥头镇中于家夼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41年2月入伍,
后任威海抗日大队班长。 1942年2月,在所前泊战斗中,他左眼受伤,不下火线,带
领一班人, 缴获日军机枪一挺,荣立一等功。是年5月,在驾山西山痛歼大刀会战斗
中,他冲杀在前,又立一等功。1944年夏,任武工队侦察分队长,经常带领战士深入
敌巢, 机智勇敢地打击敌人,多次缴获敌人的武器。是年冬,他同5名战友化装乘马
车去北竹岛伪警察所,佯称是伪村长报户口,制住门警,冲进屋内,打伤伪警长,擒
俘所有警察,缴获步枪10多支。1945年,中共威海县委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是年10月,被调往东北部队,在解放南满执行侦察任务时,被敌包围,为掩护战士突
围,英勇牺牲,是年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