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962&run=13

金大定年间,“全真七子”之一的王处一在崖西镇朱埠村伟德山前筑圣水庵修道,
后徙槎山云光洞。元至元年间,王处一之徒孙道古在圣水庵前建玉清宫。金、元时期,
道家的观院增多,明代至清代境内有道宫观35处,规模不大,每处道观有道士二三人。
民国时期,道教衰败,道观有的改为学校,有的年久失修倒塌。《山东乡土调查录》
载:荣成有道观13处。新中国成立后,道士纷纷还俗,至60年代破“四旧”时,道观
多被拆毁,仅存石岛天后宫。1982年,落实了宗教政策后,道教有所复苏,先后重修
了槎山云光洞庙群、 圣水观的三清宫。1994年统计,全市有道士2名,分居在全市新
修的道观中,而信教群众却百中无一。
附:
王处一字玉阳,东牟人,创圣水庵。金大定年间将圣水庵交弟子孙道古,去文登
县昆嵛山烟霞洞侍奉王重阳(重阳子),王重阳授之道法36卷。其后,王处一徙居槎山
云光洞,创立全真教昆山派,著《云光集》。后迁槎山清凉顶千真洞。
孙道古名彬,荣成人,以放蚕为业。金泰和七年(1207年)拜王玉阳为师,起名道
古。元至元年间在圣水庵建玉清宫,号为“贞晦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