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喜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942&run=13

贺新婚旧时,贺新婚要携礼,其丰吝因贫富而异,一般为“莲子” (用莲花模子
磕制的面食品) 和“红包”,红包内钱数宜双不宜单,主人记录在礼单上,并摆宴招
待。客人离去时用麦子、馒头压包袱(回礼)。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结婚、贺喜时仍沿
旧俗,而城镇职工则喜事新办。70年代后,“上份子”数额渐增,20元、40元不等,
或相当的实物。进入90年代后,贺喜钱额更多,少则一二百元,多则上千元。
贺新生自古到今,这一习俗一直延续着。新生儿出生的一个月里,亲友、邻里的
妇女均来“看喜”,礼物多为鸡蛋、红糖、老母鸡、小米等滋补品。娘家有的则带婴
儿衣物、手镯、脚镯、长命锁之类饰物。待婴儿满月后,要设宴招待“看喜”者。进
入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喜”的礼物日趋丰厚,多送高档衣物、高
档滋补品,主人大摆宴席,铺张奢侈之风日盛。
过百岁小孩出生百日谓之“过百岁”,此俗在境内北部非常流行。届时,孩子的
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姨、舅等及父母的朋友,均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小孩
的父母必须举行重大宴会答谢。现此习俗较过去又有发展,因为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
儿,亲朋好友借此机会表达心意,结果每次宴会,动辄千元,浪费甚巨,且越演越烈。
贺生日也叫“抓周”,婴儿满周岁,亲朋带“(一种面食。)”(音jū)、糕
点及幼儿衣物、玩具等前去祝贺。亲友到齐后,在簸箕内放上书、笔、秤、土块等十
几种物品,令婴儿随意抓,抓到笔、砚等,意味着将来读书好;抓到算盘、秤,意味
着将来会经商等;若抓到土块,意味着将来要一辈子种地,因此人们都把土块等东西
放在离婴儿较远的地方。此风至今不衰。
贺寿一般从60岁开始,老人每年都要过生日,子女备好寿桃、寿酒、寿糕等为长
辈祝寿,亲友也来同贺,最后必食“长寿面”。进入80年代后,生日蛋糕日渐兴起。
贺乔迁俗称“温锅”。农村一般带粮食、餐具等,而城镇职工的乔迁,其同事和
亲朋携礼一起前去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