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球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933&run=13

篮球清末,就读于威海卫安甘立堂中学的荣成籍学生把篮球传入境内,但无球场
,爱好者只能练习投篮。1926年,青山高级小学于校园内修建一处篮球场,为境内正
规篮球运动之始。随后县立一小、河南高小、师范讲习所、民众体育馆等单位相继建
立篮球场。1931年6月,荣成县举行第一次民众体育运动会,篮球比赛为此次运动会
的主要项目,对篮球活动有所推动,但仍局限于学校中。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抗日民
主政府的大力提倡,篮球活动由学校向社会扩展,机关、部队驻地及较大村镇修建了
简易球场,推动了篮球活动的开展。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赛场地及训练
方法日趋完善,篮球活动呈蓬勃势态,每年均举行职工、农民、中小学生篮球赛。荣
成县男女篮球代表队多次夺得烟台地区篮球赛冠军。在1988年、1989年两年内3次举
办“朱埠杯”、“崖头杯”全国女子篮球邀请赛,12支省级女篮参加角逐;1994年7
月,亚洲篮球名星穆铁柱应邀来荣成举行了专场表演赛。1995年全市共有篮球场490
个,其中灯光篮球场10个,水泥、沥青篮球场18个;球队818个,队员达万余人。
足球1910年,于烟台就读的荣成籍学生把足球传入境内,但无场地,没有形成一
种体育项目。1917年,荣成县政府于县城东门外修建境内第一处足球场,占地16亩,
足球运动开始按规则进行。此后,县立一、二、四小和师范讲习所相继修建了小型足
球场,供学生踢球。1931年6月,荣成第一次民众体育运动会有4支球队参赛,师范讲
习所获得冠军。由于受场地、师资限制及运动激烈、对抗性强,足球运动始终未能向
社会普及,中等学校虽有场地,但也处于自发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荣成足球
运动一度发展较快,特别是1988-1993年在初中和小学开展“三球”(篮、排、足)运
动,有1/3的镇教委和市直学校建起足球场和足球队,每年定期进行比赛。但由于师
资水平和输送运动员的途径上下不衔接,足球比赛逐步停止,仅成为学校体育课、课
外活动和社会零星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1994年荣成市建起全市第一个带灯光和草坪
的国际标准足球场,是年7月成功地举办了威海市女足邀请赛冠亚军专场比赛(由山东
队对北京队),荣成上万名观众第一次在本市灯光通明、绿草茵茵的足球场上观赏国
家级女足表演赛。
乒乓球建国初期乒乓球传入境内,深受青少年欢迎,部分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
位设立了乒乓球台,并由教师指导训练,乒乓球运动很快普及全县,水平也有很大提
高。1958年,乒乓球运动员鞠维侨参加烟台地区乒乓球比赛,获男子单打第三名。1
962年7月,县体委、文教局于崖头举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等学校乒乓球比赛,经
过筛选,10个单位60名运动员进入决赛圈,经过93场比赛,涌现7名等级运动员。赛
后,许多小学土法上马修建乒乓球台,据1966年统计,全县有各种乒乓球台568个。
“文化大革命”中土球台全部拆除,乒乓球运动处于停滞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
后,乒乓球运动又焕发生机,各中小学、机关、厂矿相继恢复乒乓球活动。1983-19
95年,全市发展乒乓球室367个,拥有标准球台600个,乒乓球队368个,队员3600人
,每年举行200场次比赛,其中市乒乓球协会和市体委举办大型比赛10余场。
台球1983年,台球由个体经营者引入荣成,传播势态十分迅速。除崖头、石岛等
乡镇驻地个体经营台球外,机关、厂矿企事业、宾馆也大都设立球台,供人消遣。到
1995年,全市镇镇有球台,天天有比赛,2/3的村子也有球台,台球已成为广大群众
业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基本上普及。
排球1943年在文荣威联中兴起,并迅速向境内传播。1953年,荣成中学修建了排
球场,正式开展排球活动,尔后,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也增添设备,开展排球活
动。1956年,荣成正式组队参加莱阳地区排球比赛。此后,曾于1972年、1973年两次
组队参加烟台地区排球赛,均获3名以后名次。1980年后,与其他球类相比,排球运
动起伏大,发展缓慢。1988-1993年,一度在中小学开展“三球”运动,排球运动发
展再起高潮,校校有排球场、代表队,年年举办全市性比赛和基层比赛,排球运动水
平不断提高。后期,因输送运动员的途径上下不衔接,全市性比赛暂停,集中力量搞
田径和篮球,所以排球便成为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内容,社会上排球运动成为自发
性活动。至1995年全市拥有排球场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