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母婴保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922&run=13

荣成县的妇幼保健工作开展于1949年,当时的日常工作由荣成县医院负责。1954
年1月, 成立了专业机构,负责对全县妇幼保健进行业务指导。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绩,孕产妇死亡率由1954年的4.6%下降到1995年的4.25/万,婴儿死亡
率由30%下降到11.94‰。
开展新法接生荣成县在建国前一直是用旧法接生。由于旧法接生不讲究科学,很
容易造成孕妇产后感染和新生儿破伤风、产褥热等疾病产生,产妇、婴儿的感染率和
死亡率都很高。1947年冬,荣成县政府曾指示要试办母婴卫生训练班,培训新法接生
员,参加训练班的绝大部分是以前有群众威信的旧产婆及一些中年妇女。据不完全统
计, 1947-1955年先后培训新法接生员297人。为确保母婴健康,1955年山东省第三
届卫生厅行政会议提出以改造旧产婆,训练接生员,推行新法接生,降低婴儿死亡率,
预防产褥热为乡村及中小城市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1955年的新法接生率达到20%,
使新法接生取得了初步成果。1956年后,接生员的培训工作逐步偏重于新法接生的空
白和开展较差的区域。到1958年,全县共培训接生员800名,新法接生率达到了95%。
为了进一步搞好此项工作, 荣成县于1958年发动大队办妇产院343处,收容产妇
936名,从而基本达到了产妇入院分娩,为进一步减少产妇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县产院绝大部分垮台,坚持办下来的只有东山公社柳树、
崖头公社河南两个大队,大部分产妇在自己家中分娩,新法接生率70%。
“文化大革命”初期,新法接生率全县平均75%,但个别公社较低,如崂山,新
法接生仅占35%,婴儿死亡率高达67‰。1973年全县重新整顿了新法接生队伍,配备
产包580套。1975年以来,先后培训合作医疗、卫生所的女赤脚医生804名 (其中县级
训练163名,公社医院培训641名) ,占女赤脚医生总数的88.3%;1980年占99.7%,
产妇死亡率为2.96‰, 婴儿死亡为15.5‰。1976年建起农村产院757处,1979年后全
县有所下降。
80年代中期,根据上级有关指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孕产
妇及婴儿死亡率,提出提倡孕产妇到当地公社医院进行分娩,全县只留下埠柳公社的
不夜、凤头,石岛的大鱼岛、张家村等条件比较好的大队卫生室坚持新法接生。至80
年代末,此类卫生室总数为40个左右。1992年,取消所有村队卫生室的接生工作,统
一由公社卫生院开展此业务。 截至1995年,住院分娩达4680人,住院分娩率为99.81
%,孕产妇死亡率0.43‰,婴儿死亡率8.29‰。
普查普治妇女病荣成县自1960年以来, 进行了3次规模较大的妇女病普查普治。
1960年共查出子宫脱垂6300人,月经闭止5232人。1962年进行的百病普查中,共查出
月经不调2442人,经闭575人,子宫脱垂2024人,患病率占2.16%。1972年2月,在埠
柳、黎明公社进行了普查妇女病的试点,结果证明,患病率平均56.8%,最高的村如
埠柳公社沙楼庄和邹家、黎明公社不落,妇女病患病率高达65%。为此,全县组成
了妇幼人员和外科医生参加的普查队伍,从1972-1974年,连续进行了三年的全面大
普查。全县应查122231人,实查85936人,占81.6%,患病者达45938人,患病率为55
%,其中施行外科手术的1838例 (主要手术为阴道壁囊肿、宫颈息肉、巴氏脾囊肿和
子宫肌瘤等)。根据这一情况,荣成县自1975年以来进行有计划的普查、复查与治疗,
平均每年治疗1万多人次。至1979年妇女发病率已由普查前的55%下降到29.5%。
1979年10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两名官员在卫生部、省卫生厅领导的陪同下,考
察了荣成县的妇幼保健工作。通过考察,对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所采取的县、公社、村
三级预防网、迅速普及新法接生、普查普治妇女病以及妇幼卫生工作的各项指标给予
了高度评价。
1980年,在继续做好妇女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对产前检查、住院住室分娩、新
法接生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全县共出生婴儿10158人,产前检查率96%,住院住
室分娩率60%,新法接生达99.7%。1981年,全国妇幼处长会议在青岛召开,由于荣
成县妇幼工作突出,与会代表专门到荣成县参观考察了大鱼岛、凤头、不夜等卫生室,
并参加了东山公社医院召开的女乡村医生例会。
1982年7月, 全国妇女两病防治工作会议在荣成县石岛召开,出席会议的专家、
教授共达40多人。1983年,联合国三方会议在青岛召开,有4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在荣成县的大鱼岛、凤头、不夜等卫生室设置现场,与会代表进行实地考察
与指导。
1984年,开始推广妇幼工作程序化管理。1985年在全县28处乡镇实行妇幼保健程
序一条龙服务。是年11月,全省妇幼卫生工作改革现场会在荣成召开,会上,荣成县
介绍了如何实行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程序化,不断开创妇幼工作新局面的经验。会议代
表共参观考察了11个乡镇的妇幼保健工作。
1986年9月, 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妇幼保健培训中心助产专业
会议在石岛召开,联合国卫生官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顾问林佳媚以及来自19个省、
市的助产专家、 教授共13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参观了荣成县21处三级妇幼卫生
保健网。
1987年荣成县开展了妇幼程序化管理保偿服务试点工作,1988年由市政府行文在
全市推开。1989年威海市政府召开会议,全面介绍了荣成市推广妇幼保偿程序化服务
的经验。
1994年开展了创建爱婴医院活动。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荣成市妇幼保健所成为
威海市首家国际爱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