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三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910&run=13

结核病、皮肤病、精神病统称三病,荣成在全省属高发区。建国以来,经过普查
治疗、预防等综合措施,从而得到了有效控制,有的达到基本消灭的标准。
肺结核病防治解放前肺结核病流行猖獗,且死亡率很高,有“十痨九死”之说。
儿童感染率也很高,有资料记载,感染率在50%以上。当时人们生活水平很低,营养
缺乏,患病率在3%以上,多数人无钱治疗,只有待毙,故群众对“痨病”都很恐惧。
解放后,群众生活逐步改善,有效的抗痨药物相继问世,结核病疫情有了缓慢下降,
但70年代前,没有设立专门结核病防治机构,只是医疗单位临床进行诊疗。1972年,
开始在儿童中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1973年,防疫站设专人专管结核病防治,是年秋
季组成防疫小组,在夏庄、兰家、埠柳、寻山、大疃、崂山、东山、王连、荫子、黄
山、邱家等公社对可疑病人进行线索调查,此项工作一直进行到1975年底,共查出现
症病人749人,给予中西药进行治疗。1976年3月,在省、地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共组
织6个普查小组,分片包干,在全县逐村逐人进行大普查,历时半年,9月份结束,共
查出现症病人5352人, 患病率为76/万。疫情查清后,积极进行防治。为了加强治疗
管理,建立了县、社、队三级防治网。1977年成立了荣成县结核病防治所,公社卫生
院设三病医生,大队卫生室由赤脚医生负责,对现症病人登记造册,按期发药,并每
年进行一次复查。经过4年努力,共治愈3143人,至1980年底,尚有现症病人2189人。
根据上级指示,卡介苗列入了计划免疫程序,按规定进行接种。由于采取以上措施,
截至1984年,现症病人只剩下344人,患病率降至0.47‰,全县有708个无结核病村。
1985-1991年, 主要进行人群线索调查,累计查体46000人,查出新发病人308人。为
加强肺结核病的防治,1992年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为了很好地
实施这个项目,荣成市于1992年10月成立了荣成市结核病控制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
长任组长,计划、财政、卫生等部门参与组成,并成立荣成市结核病控制科,具体负
责此项工作,卫生局为此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荣成肺结核病自1976年普查以来
至1995年底,累计发病8041人,经过努力防治,现症病人不足百人。

1976-1980年荣成县结核病防治情况一览表
┌──┬───┬───┬───┬───┬──┬──┬───┬────┐
│年份│原有 │新发 │治愈 │治愈率│应复│实复│复查率│年底现症│
│ │病人数│病人数│病人数│(%) │查数│查数│(%) │病人数 │
├──┼───┼───┼───┼───┼──┼──┼───┼────┤
│1976│749 │4658 │55 │0.1 │724 │580 │80.11 │5352 │
├──┼───┼───┼───┼───┼──┼──┼───┼────┤
│1977│5352 │204 │1462 │26.31 │5024│4646│92.48 │4094 │
├──┼───┼───┼───┼───┼──┼──┼───┼────┤
│1978│4094 │155 │622 │14.64 │4066│3767│92.65 │3627 │
├──┼───┼───┼───┼───┼──┼──┼───┼────┤
│1979│3627 │139 │843 │22.38 │3787│3571│94.3 │2923 │
├──┼───┼───┼───┼───┼──┼──┼───┼────┤
│1980│2923 │201 │935 │29.93 │2568│2471│96.22 │2189 │
└──┴───┴───┴───┴───┴──┴──┴───┴────┘

1981-1995年荣成市(县)结核病防治情况一览表

┌──┬───┬───┬───┬───┬───┬───┬────┐
│年份│原有 │新发 │治愈 │治愈率│调查 │发病率│年底现症│
│ │病人数│病人数│病人数│(%) │人数 │(%) │病人数 │
├──┼───┼───┼───┼───┼───┼───┼────┤
│1981│2189 │153 │947 │40.44 │ │ │1395 │
├──┼───┼───┼───┼───┼───┼───┼────┤
│1982│1395 │112 │544 │36.1 │ │ │963 │
├──┼───┼───┼───┼───┼───┼───┼────┤
│1983│963 │100 │476 │44.78 │11159 │8.96 │587 │
├──┼───┼───┼───┼───┼───┼───┼────┤
│1984│587 │108 │351 │50.5 │ │ │344 │
├──┼───┼───┼───┼───┼───┼───┼────┤
│1985│344 │112 │147 │32.24 │23052 │4.86 │309 │
├──┼───┼───┼───┼───┼───┼───┼────┤
│1986│309 │105 │171 │55.34 │ │ │243 │
├──┼───┼───┼───┼───┼───┼───┼────┤
│1987│243 │175 │124 │29.67 │33650 │5.2 │294 │
├──┼───┼───┼───┼───┼───┼───┼────┤
│1988│294 │166 │159 │34.57 │33240 │4.99 │301 │
├──┼───┼───┼───┼───┼───┼───┼────┤
│1989│301 │125 │141 │33.1 │ │ │285 │
├──┼───┼───┼───┼───┼───┼───┼────┤
│1990│285 │162 │124 │27.74 │27753 │5.84 │323 │
├──┼───┼───┼───┼───┼───┼───┼────┤
│1991│323 │167 │154 │31.43 │ │ │336 │
├──┼───┼───┼───┼───┼───┼───┼────┤
│1992│336 │101 │232 │53.09 │ │ │205 │
├──┼───┼───┼───┼───┼───┼───┼────┤
│1993│205 │76 │139 │49.47 │ │ │142 │
├──┼───┼───┼───┼───┼───┼───┼────┤
│1994│142 │37 │106 │59.22 │ │ │73 │
├──┼───┼───┼───┼───┼───┼───┼────┤
│1995│73 │31 │58 │55.77 │ │ │46 │
└──┴───┴───┴───┴───┴───┴───┴────┘

皮肤病防治性病 解放前, 由于荣成地处沿海,来往船只较多,且有3处公开的
妓院,还有暗娼。每年渔业春汛期间,沿海村镇卖淫现象严重,性病早有传播,发病
数量今无资料可查。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弊病,采取关
闭妓院、禁止卖淫、积极普治已患病人等措施,消除了性病蔓延的社会根源。1959年,
全县组织了130多人的专业队伍,在全县范围内普查性病,受检人数达12126人,查出
性病患者1317人,占受检者10.86%,治疗1123人,治愈275人,治愈率24.49%。
从普查情况看出以下特点:一是沿海比内地多,石岛、成山阳性率达18%,内地
仅1%; 二是40岁以上的比30岁以下的多,30岁以上的比20岁以下的多,18岁以下很
少,且多属传染性质。性病患病情况查清后,即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改
造完成,性乱行为消失,这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传染病,60年代初就在荣成绝迹。
80年代初,临床淋病时有发现,开始是南方来荣成的客商,逐步荣成本地在采购
员、汽车司机中也发现性病,尽管公安、卫生部门采取措施管理,但仍未能控制蔓延。
1990年对宾馆服务员、司机、采购员共65个单位426人进行性病普查,查出尖锐湿疣3
例。 1991年石岛检疫站对台湾渔民进行查体,发现梅毒1例。1995年皮肤病防治所临
床门诊接诊淋病45例、尖锐湿疣12例、梅毒4例。
1993年7月31日, 接省卫生厅电话通知,广州市检疫局在出国船员查体中,发现
广州海顺公司船员×××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此人系荣成市人,于1993年7月31日
乘火车遣送回家。经省、市、县三级血清学鉴定,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其妻
和儿女是阴性,这是荣成市有史以来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根据省防疫站提出的
意见,结合荣成市的实际情况,卫生局制定了《感染艾滋病病毒实施管理意见》,从
而对该感染者进行了严格、 规范的控制措施。经3年检测管理,未发现第二例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
麻风病解放前,荣成早有发病,发病情况无史料记载。由于历史遗留的偏见,不
仅没有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医务人员也很少研究治疗问题,群众一旦得了麻风病,
无处求医治疗,并且人们恐惧,避而远之,患病者受人歧视,进入悲惨绝望的境地,
不少病人自杀身亡。如1954年1月,寻山区圈杨家村就有6名麻风病人集体自杀。
1955年10月, 荣成县成立了3人麻风病防治小组,设在县医院内。首先在全县范
围内对麻风病人进行普查, 初步查出麻风病患者223人。1956年成立荣成县麻风病防
治站,充实加强技术力量,担负全县麻风病防治任务。当时为了减少传染,解决病人
在村受歧视的问题,采取建立麻风村,集中治疗的措施,于1957年10月,在凤山区埠
柳南山南寺成立了荣成第一个麻风村,当年收治传染性麻风病人36名。1958年全县又
相继在人和公社南齐山、上庄公社周家庵、滕家公社官帝、崖西公社藏村、埠柳公社
拉拉水建立了5个麻风村, 收住病人593人。1959年埠柳公社南寺麻风村撤销,全县5
个麻风村住村麻风病人587人。1959年2月,在滕家公社李家屯建成麻风病院,把小型
麻风村病人全部搬进麻风院, 共收住院病人503名,此时全县有1处麻风病院,4个麻
风村,发现的病人全部集中治疗。随着病人的治愈,病人数量减少,人和、滕家麻风
村(院) 相继撤销。1966年8月,接收了原属威海所辖的桥头麻风村,由于病人减少,
决定全县麻风村全部撤销, 在桥头公社崮山前集中建新村,将全县200余名病人集中
定居管理治疗。
1980年, 全县患麻风病人累计1489人,治愈1221人,死亡165人,有现症病人40
人。荣成属全省40个高发病县之一,因防治效果显著,受到上级表扬。
截至1986年, 全县发现麻风病人累计1507人,治愈1240人,治愈率82.28%;有
现症病人34人,患病率由1958年的1.36‰下降至0.046‰,5年平均发病率0.21/10万。
对全县存活治愈麻风病人887人进行全面复查, 查出复发病人12名,通过线索调查,
发现新病人6名。
1987年对28处乡镇1045个村进行线索调查,查出可疑皮肤病人1101人,经确诊发
现新麻风病人3人,对巩固期治愈病人5人及家属共115人进行复查,未发现复发病人。
全年治愈病人12人,年底有现症病人25人。
1989年全市累计发病1509名,治愈1248名,治愈率82.78%,治愈后存活736名,
其中巩固治疗期24名,观察期29名,有现症病人8名,近5年平均发病率0.27/10万。
1990年治愈2名,未发现新病人,有现症病人6名,患病率0.8/10万,达到国家规
定基本消灭的指标。
1995年上报现症病人3名, 治愈存活病人596名, 尽管现症病人少,但治愈存活
596人, 其中有些人有复发的可能。荣成治愈病人历史上复发率很高,人群中尚有未
被发现的病人,因而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精神病防治荣成精神病防治是于1977年开始。 是年3月,成立荣成县精神病防治
院, 原址设在港西公社卫生院,配备专业医生12人,全年收住院病人102名,门诊治
疗病人1514人次。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首先在黄山、埠柳、泊于3处公社建立三级防
治网,办起家庭病床72张,并指导赤脚医生按时送药,看服入口,收到满意效果。通
过这一措施,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防群治积累了经验。
1977年5月5日至6月5日,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每期15天,培训公社卫生院防治
精神病的兼职医生,讲授诊断和治疗技术,共培训56名医生。同时又对黄山、城厢、
泊于3个公社的33名赤脚医生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了三级防治网的技术水平。
1978年精神病院由港西迁往兰家 (今城西镇) ,床位扩大到50张,当年收住病人
123人,治愈102人,治愈率82.9%。1979年收住病人163人,治愈110人,治愈率67%。
1977年、1980年、1983年分三次在全县进行普查,共查出各类精神病患者4263人,患
病率6.1‰,其中精神分裂症1151人,患病率1.68‰。以后每年平均发病约700-800人,
家庭病床1981年发展到871张。

1977-1995年精神病防治情况一览表
┌──┬───┬───┬───┬───┐
│年份│收住 │治愈 │家庭 │治疗 │
│ │病人数│病人数│病床数│好转数│
├──┼───┼───┼───┼───┤
│1977│73 │63 │72 │51 │
├──┼───┼───┼───┼───┤
│1978│123 │102 │118 │81 │
├──┼───┼───┼───┼───┤
│1979│163 │110 │443 │310 │
├──┼───┼───┼───┼───┤
│1980│167 │120 │490 │346 │
├──┼───┼───┼───┼───┤
│1981│172 │153 │871 │522 │
├──┼───┼───┼───┼───┤
│1982│161 │150 │870 │436 │
├──┼───┼───┼───┼───┤
│1983│138 │112 │871 │479 │
├──┼───┼───┼───┼───┤
│1984│142 │124 │871 │453 │
├──┼───┼───┼───┼───┤
│1985│137 │108 │871 │487 │
├──┼───┼───┼───┼───┤
│1986│108 │102 │871 │461 │
├──┼───┼───┼───┼───┤
│1987│153 │138 │871 │470 │
├──┼───┼───┼───┼───┤
│1988│148 │136 │871 │427 │
├──┼───┼───┼───┼───┤
│1989│174 │160 │871 │512 │
├──┼───┼───┼───┼───┤
│1990│126 │113 │871 │475 │
├──┼───┼───┼───┼───┤
│1991│108 │97 │871 │468 │
├──┼───┼───┼───┼───┤
│1992│113 │107 │440 │403 │
├──┼───┼───┼───┼───┤
│1993│135 │130 │483 │465 │
├──┼───┼───┼───┼───┤
│1994│139 │134 │483 │467 │
├──┼───┼───┼───┼───┤
│1995│147 │138 │483 │4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