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疗卫生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905&run=13

市直医疗卫生机构荣成市卫生防疫站成立于1956年冬,时称卫生防疫组。1957年
3月改称荣成县卫生防疫站, 共有专职人员4名。1958年6月,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
站、麻风病防治站三站合并成立防疫保健站。1962年11月三站分设,县卫生防疫站独
立进行社会防治。1969年8月,县卫生防疫站撤销,保留4人附设在卫生局内。1970年
11月又恢复成立。 1983年6月,卫生防疫站扩编,分别设立流行病科、卫生监测科、
食品卫生科、 检验科和卫生宣教科,有专职工作人员27名。1987-1990年,又先后增
设办公室、消杀科、计划免疫科、劳动卫生科和学校卫生科,职工总人数38人。1988
年12月改称荣成市卫生防疫站。1992年又增设财务科和门诊部,职工总人数56人。
1995年2月,根据省卫生厅鲁卫防字(1994) 48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执法监督,
又便于开展工作,避免对同一单位多次反复检查,食品卫生科、卫生监测科、劳动卫
生科、学校卫生科、消杀科撤销,成立卫生监督综合科,卫生监督分一、二、三、四、
五、六科,分片划区负责各项监督监测任务。流行病科、计划免疫科改为疾病监督一
科、二科,门诊部改为门诊查体科,卫生监督综合科协调卫生监督各科的工作。全站
共有职工86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
荣成市妇幼保健所1954年1月成立,时称妇幼保健站。1958年6月,妇幼保健站、
卫生防疫站、麻风病防治站三站合并。1962年11月三站分设,恢复妇幼保健站。1969
年妇幼保健站撤销, 保留2人做计划生育工作,妇幼保健业务由县医院负责。1972年
恢复成立妇幼保健站。 1976年6月,妇幼保健站改称妇幼保健所。1987年11月,妇幼
保健所正式设立科室,开始设妇保科、儿保科、宣教科。1988年12月改称荣成市妇幼
保健所。 1993年7月又增设财务科和检验科。1995年拥有职工30人,床位30张,业务
用房1571平方米。
荣成市皮肤病防治所1955年10月成立麻风病防治小组,当时设在县医院内。1956
年6月正式成立了麻风病防治站。1958年6月,麻风病防治站、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
站合并。1962年11月又恢复麻风病防治站,有专职人员2人。1970年2月复称麻风病防
治小组。1972年改称荣成县皮肤病防治所,驻址在桥头公社。1988年12月改称荣成市
皮肤病防治站。 1994年7月,桥头镇划归环翠区,因皮肤病防治所驻址在桥头镇,故
人员、财产全部移交环翠区。是年10月,市皮肤病防治所迁至城西镇,共有专职防治
人员4人。
荣成市结核病防治所1977年前, 县卫生防疫站有3人专管结核病防治工作。1977
年正式成立结核病防治所。1988年12月改称荣成市结核病防治所。1994年10月移至城
西镇,共有专职防治人员10人,业务用房80平方米。
荣成市药品检验所1978年6月成立荣成县药品检验所。 1988年更名为荣成市药品
检验所。1995年有职工7人,业务用房400平方米。
荣成市海港检疫站1957年9月成立荣成县海港检疫站,时有工作人员2人。1969年
6月撤销,1972年恢复。1988年12月改称荣成市海港检疫站。1989年2月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石岛卫生检疫所,隶属烟台卫生检疫所,与荣成市海港检疫站合署办公,挂两
个牌子,兼管国内船舶检疫。1995年有职工46人,业务用房2270平方米。
荣成市人民医院1943年2月,中共荣成县委(战动会) 在今崖头镇河崖村成立育民
医院,共有医护人员8名。是年11月,抗日民主政府在今崖头镇王家庄成立公益医院,
拥有医护人员9名。 1946年秋,育民、公益两个医院合并,改称荣成县建国医院,驻
址设在崖头。 1947年3月,建国医院又改称荣成县立医院。1950年10月,荣成县立医
院改称山东省文登专区荣成县卫生院。 1956年6月,荣成县卫生院改称荣成县医院。
是年10月又改称荣成县人民医院。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荣成县人民医院
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荣成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改称荣成县人民医院。1988年
12月改称荣成市人民医院。
建院初期,规模很小,相当于现在的门诊所,仅设几张观察床位,内部没有正式
分科室。 1949年,设临床科室6个:中医科、西医科、治疗室、化验室、手术室和药
房。 1959年增加到10个科室。至1990年2月,共设有39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政工
科、保卫科、医务科、护理部、审计科、统计科、财务科、总务科、门诊部、内科、
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急
诊科、康复保健科、理疗科、肿瘤科、药剂科、器械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
营养室、手术室、供应室、高压氧室、心电图室、胃电激光室、机关门诊所、干休门
诊所、 军休门诊所和幼儿园。1993年5月,外科分外一科、外二科,内科分内一科、
内二科、神经内科,增设骨科。是年12月,山东省卫生厅组织对该院达标检查,其医
院管理、发展规模、医护质量、医德医风、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和医疗环境等项指标
均达到部颁标准,分级总分939.3分,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1994年1月,康复科分康
一科、康二科,骨科分骨一科、骨二科,增设影像科、神经外科、专家门诊、CT室、
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西药房;是年11月,增设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信息科。1995
年8月, 增设产科、 中药房、 核医学科。全院有职工642人,床位450张,业务用房
19027平方米。
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1945年11月, 成立石岛地方医院。1950年8月,改称文登专
区中心医院石岛分院。 1951年石岛并入荣成,改称荣成县卫生院石岛分院。1954年4
月成立石岛县,医院改称石岛县卫生院。1956年3月改称荣成县石岛医院。1958年8月
改称荣成县第二人民医院。 1960年3月改称荣成县石岛医院。1968年成立石岛人民医
院革命委员会。1970年5月改称荣成县第二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改称荣成
县第二人民医院。1988年12月改称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
建院初期,内部没有正式设立科室。1956年始设外科、内科、中医科、化验室和
药房。1969年,增设供应室、放射科。由于国家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签有渔业
协定,常有外国病号,由此增设了国际病房。1980年,增设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
放射科、药剂科、手术室、病理科、总务科、心电图室和供应室,共14个科室。1984
年8月,又增设医务科。1990年2月,共设31个科室:办公室、政工科、医务科、财务
科、总务科、审计科、统计科、保卫科、门诊部、护理部、内科、外科、妇产科、小
儿科、中医科、康复科、五官科、麻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病科、急诊科、检
验科、 放射科、 药剂科、病理科、理疗科、营养室、手术室、心电图室、供应室。
1991年4月至1995年8月, 又先后增设了B超室、信息科、预防保健科和院内感染控制
办公室。 1994年6月,山东省卫生厅对该院的医院管理、发展规模、技术水平、设施
设备、 医疗环境、医德医风等综合检查,获总分920.5分的好成绩,被评为二级甲等
医院。1995年全院有职工349人,床位220张,业务用房12400平方米。
荣成市第三人民医院1993年9月,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荣成市第三人民医
院,驻址在成山卫镇,为全民所有制副科级单位,编制暂定80人。以成山卫镇中心卫
生院为基础,经费由财政差额拨款。根据医疗业务需要,暂设立内科、外科、妇幼保
健科、 药房、化验室、放射科、B超室、社会防疫科、财务科和办公室。1995年全院
有职工97人,床位60张,业务用房3620平方米。
荣成市中医医院1982年12月,以黎明公社卫生院为基础,成立荣成县中医院,驻
址在崖头,同时兼管黎明公社的社会防治工作。组建时共有医护人员27人,床位20张。
设有综合门诊、中医科、推拿科、中西药房、放射科和检验科。1994年12月,经山东
省卫生厅对该院上等达标的检查验收,取得了医院管理、医院规模、技术水平和设施
设备等有关检查项目总分920.25分的好成绩,被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院。截
至1995年底,拥有218多名医护人员,110张床位,32个科室,业务用房3119平方米。
荣成市精神病防治院1977年成立了荣成县精神病防治院, 当时院址设在港西。
1978年迁至兰家, 1988年12月改称荣成市精神病防治院。1995年3月迁至城西镇,拥
有职工33人, 床位50张,业务用房773平方米。该院内设内科门诊、精神病科门诊、
化验室、治疗室、病房等科室。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45年前,全县基层医药卫生机构绝大部分属私人开设。截至
1945年不完全统计,全县私人医院、药房(兼诊病)共208处,从业人员356人,其中医
院9处, 22人;诊所5处,9人;药房184处,311人;镶牙馆10处,14人。上述单位50
%集中在石岛、城厢、埠柳、崖头等地。
石岛:称医院的有芳州、鲁东、修东、亚洲4家;称诊所的有渤海、羽朋、季平、
进德、泽民5家;称药房(药铺) 有同升永、日升、益元堂、同济、会春堂、新亚、瑞
生堂、华东、德丰、文生堂、民生、永阶、丙洋、荣记、德生、春生、亚东、天强18
家; 称镶牙馆有日升东、荣康、复生、官治东、新康5家。以上共32家,从业人员87
人。
城厢(在县城驻地) :称医院的有渤海、新民2家;称药房的有崇德、华康、杏林
春、 天和、堂中、寿山、寿春堂、丰兴8家;称镶牙馆的有兰铺1家;另有7处堂号查
无资料。以上共18家。
埠柳: 称药房的有崇德、毕昌、保生堂、民生、积和盛、崇华、东生堂7家;还
有33家没有字号或字号不详,共40家,47人。
崖头:称药房的有广益堂、保生堂、鸿春、振兴、华洋、世义、淑明、景新、华
西9家;称医院的有忠玉1家;称镶牙馆的有明康1家,共11家,19人。
散在全县各乡镇、 村不知字号的诊所、药房有:王连1处2人、邱家7处10人、黄
山4处12人、 斥山3处5人、龙须3处3人、人和1处1人、泊于19处21人、宁津3处3人、
俚岛9处12人、荫子12处24人、崂山2处2人、夏庄5处5人、寻山4处4人、靖海5处5人、
东山4处4人、滕家3处7人、上庄6处10人、桥头14处36人、崖西4处5人、大疃1处2人。
新中国成立后,荣成县人民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采取了对私营卫
生机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集体投资兴办等措施,逐步在全县建立起比较完善的
县、区(乡镇)、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体系,初步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区卫生所50年代前,全县各区无卫生机构,医疗和防疫任务只能依靠医药部,但
医药部的行政管理又不属于县卫生科,因而不便于开展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
好转,国家逐步投资建立区卫生所。1951年成立第一个区卫生所,即青山区卫生所。
1953年又成立城区卫生所和崂山区卫生所。1956年全县又发展了甲子山区、黄山区、
伟德区、桥头区、斥山区、章村区、俚岛区、凤山区、靖海区、港西区10个区卫生所。
截至1956年,全县共建卫生所13处,除环海、荣山、雨山、垛山、石岛无卫生所外,
其他区全部建起了卫生所。
联合诊所1952年,县卫生科在北港西村(今港西镇)成立一个示范性的联合诊所,
资金由私人医生自己入股,各自的药品、器械也集中在一起,作价定股,干部在其中
产生,卫生科帮助制订章程,在收入中提出一定比例的公积公益金,余者按股分红,
工资参照医药部、卫生所的工资水平,民主评定。业务接受医药部、卫生所的指导,
担负一定的社会防治任务。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县推广。1953年,在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卫生系统也对私营诊所、药房进行改造。解
放初期在全县比较有名望的医生及诊所、医院、药房,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大部分
被吸收到县卫生院、区医药部、卫生所中来,只剩下规模小、技术一般的药房、诊所
分散在全县各村。
1955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私人开业的诊所、药房基本改造结束。
部队复员的卫生技术人员,大部分吸收到联合诊所中作为领导和骨干。截至1956年底,
全县建起联合诊所47处,200人。各区主要分布如下:城厢1处9人、王连3处10人、上
庄5处13人、 滕家1处5人、黄山2处8人、人和1处2人、龙须1处5人、斥山2处5人、石
岛1处17人、邱家2处7人、泊于2处11人、寻山3处10人、靖海3处10人、夏庄1处4人、
崂山1处5人、 荫子3处8人、崖头1处8人、俚岛2处18人、马道1处5人、宁津1处6人、
埠柳2处10人、崖西1处3人、桥头5处13人、大疃1处5人、东山1处3人。
乡保健站1958年3月, 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全县划分为39处乡镇,每个乡镇都
成立1处保健站,各乡镇的联合诊所并入保健站,全县共有乡保健站39处,185人。
公社卫生院1958年6月,为加强对乡保健站的业务指导,全县按南、北、中、西、
东布局,将所在地的原医药部、卫生所和保健站合并,分别成立了城厢、桥头、黄山、
滕家和埠柳5处地段医院,卫生局充实加强技术力量。是年9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
先后按上述方式在崖头、宁津、人和、俚岛、大疃、常家(后改称王连)、崖西、寻山、
上庄、泊于、荫子、石岛建立了12处公社卫生院,原地段医院也随之更名为公社卫生
院。崂山、靖海、林村(后改称马道) 和柳树4处公社未建卫生院,暂由滕家、宁津、
人和、 俚岛4处卫生院设点,负责医疗卫生工作。1958年10月,桥头、泊于划归威海
市管辖,卫生院也随着划出。1962年9月,建立靖海公社卫生院。1963年4月建立柳树
公社卫生院。 1965年6月, 桥头、 泊于两个公社又划归荣成,卫生院也随着划回。
1966年7月, 建立马道、 崂山、 镆铘岛3处公社卫生院,8月建立斥山公社卫生院。
1969年又分别建立了柳家、龙须岛、兰家、邱家、玄镇、夏庄、港西7处公社卫生院。
截至1969年底,全县所有公社全部建起了卫生院。
1971年5月,为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力量,提高技术水平,将桥头、城厢、崖西、
上庄、黄山、人和6处公社卫生院转为荣成县人民医院分院。1972年又将俚岛、埠柳、
荫子、 滕家、东山5处卫生院转为县人民医院分院。1975年11月,撤销兰家、柳家、
玄镇、 镆铘岛、港西5处公社,卫生院也随之撤销。1982年12月,以崖头卫生院为基
础成立了荣成县中医医院。1984年8月,成立港西卫生院和镆铘岛卫生院。
1991年5月,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崖西分院更名为荣成市整骨医院,人和、
成山卫、 埠柳、俚岛、桥头、上庄、东山、滕家、黄山9处分院更名为中心卫生院,
荫子分院更名为荫子乡卫生院。更名后其性质、隶属关系、建制级别均不变。1993年
9月,成山卫中心卫生院改为荣成市第三人民医院。1994年7月,桥头、泊于两镇划归
威海市环翠区,桥头中心卫生院和泊于镇卫生院也划归环翠区。
村级卫生组织早在解放初期,境内一些私人药铺比较多的村,在农会的支持和发
动下,出现群众自愿入股,办起了村医药合作社。后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村的
医药合作社有的并入区医药部,有的改为村保健站,也有的成为联村合办的保健站。
截至“文化大革命” 前,全县共有大队保健站120处。办得比较好的有:港西公社龙
家村、港山后村、小西村(联办);城厢公社北曲格村、二村、马山村(联办);龙须公
社落凤岗村、大西村;埠柳公社不夜村、凤头村、学福村、埠柳村;崖头公社崖头村、
河南村、张家村;滕家公社小落村;荫子公社前荫子夼村;马道公社小泊村;桥头公
社孟家庄村、桥头村、观里东村;泊于公社小邓格村、顿侯家村;石岛公社大鱼岛村、
张家村。
1969年,为了解决群众治病难的问题,也出于战备目的,提出大队有卫生室、生
产队有卫生员, 推行合作医疗。至年底,全县大队卫生室发展到750个。1970年,全
县大队卫生室发展到1002个,有赤脚医生1528人 (实行合作医疗前保健站称卫生员,
1969年实行合作医疗改称赤脚医生,即不脱离生产、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的庄户
医生)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赤脚医生队伍发展很快,到1976年发展到2177
人, 平均每个大队2.1人。以后经整顿、培养、考核,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有所提
高。

1976-1983年全县乡村卫生组织一览表
┌──┬───┬───┬────┬────┬───┐
│年份│村队数│卫生室│乡村医生│其中女 │其中 │
│ │ │ │总数 │乡村医生│接生员│
├──┼───┼───┼────┼────┼───┤
│1976│1018 │971 │2177 │921 │613 │
├──┼───┼───┼────┼────┼───┤
│1977│1018 │975 │2181 │925 │616 │
├──┼───┼───┼────┼────┼───┤
│1978│1018 │971 │2134 │929 │633 │
├──┼───┼───┼────┼────┼───┤
│1979│1018 │971 │1946 │929 │633 │
├──┼───┼───┼────┼────┼───┤
│1980│1037 │1001 │1871 │868 │633 │
├──┼───┼───┼────┼────┼───┤
│1981│1035 │1017 │1673 │757 │577 │
├──┼───┼───┼────┼────┼───┤
│1982│1035 │1017 │1673 │757 │577 │
├──┼───┼───┼────┼────┼───┤
│1983│1035 │825 │1166 │379 │345 │
└──┴───┴───┴────┴────┴───┘

1983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卫生组织没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致使
卫生室和赤脚医生总数突降。1984年,县政府批转卫生局《关于巩固发展农村卫生事
业的报告》 ,经过整顿,村卫生室恢复到986个,全县仍有49个村无医无药,乡村医
生(赤脚医生此时已改称乡村医生)发展到1617人,其中经考核取得乡村医生证书的有
924人。经过两年的整顿提高,截至1986年底,全县1031个行政村共有卫生室1022个,
其中集体办的987个, 乡村医生达到2030人,其中取得证书的有1194人,共有女乡村
医生772人,全县有甲级卫生室314个。
随着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还批准个体开业行医37处,大部分系有专长,如镶牙、
针灸、推拿等;批准厂矿企事业办卫生所39个,从业人员79人;朱口渔业公司办医院
1处。 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比较健全,形成了以国家、集体为主,厂矿、
企事业、个体联合办医的格局。
1987年,县卫生局集中力量组织300多人的工作队,指导村卫生室的整顿和建设。
经过整顿和规范, 全县甲级卫生室达到了851个,占总数的81%。1989年又进行了一
次整顿,全县村卫生室948个,其中甲级卫生室667个,占总数的70%,乡村医生1239
人, 其中女乡村医生520人。以后的几年,对村卫生室、厂矿企事业卫生所、个体开
业诊所不断进行整顿。 截至1995年底,经考核合格登记注册的村卫生室为822个,企
事业卫生所76个,个体诊所40个。

1995年基层卫生组织一览表
┌────┬──┬──┬──┬──┬───┐
│乡镇 │村数│村卫│乡村│个体│企事业│
│ │ │生室│医生│开业│卫生所│
├────┼──┼──┼──┼──┼───┤
│崖头镇 │56 │56 │89 │5 │24 │
├────┼──┼──┼──┼──┼───┤
│寻山镇 │40 │40 │60 │ │1 │
├────┼──┼──┼──┼──┼───┤
│俚岛镇 │46 │40 │46 │1 │3 │
├────┼──┼──┼──┼──┼───┤
│马道镇 │30 │30 │33 │2 │1 │
├────┼──┼──┼──┼──┼───┤
│龙须岛镇│20 │20 │29 │ │ │
├────┼──┼──┼──┼──┼───┤
│成山卫镇│48 │43 │47 │2 │4 │
├────┼──┼──┼──┼──┼───┤
│埠柳镇 │37 │37 │44 │1 │ │
├────┼──┼──┼──┼──┼───┤
│港西镇 │21 │17 │26 │ │ │
├────┼──┼──┼──┼──┼───┤
│夏庄镇 │33 │27 │28 │ │ │
├────┼──┼──┼──┼──┼───┤
│崖西镇 │50 │46 │50 │3 │ │
├────┼──┼──┼──┼──┼───┤
│荫子镇 │43 │40 │40 │2 │ │
├────┼──┼──┼──┼──┼───┤
│城西镇 │22 │16 │17 │1 │ │
├────┼──┼──┼──┼──┼───┤
│崂山镇 │23 │20 │22 │1 │ │
├────┼──┼──┼──┼──┼───┤
│滕家镇 │41 │41 │56 │1 │2 │
├────┼──┼──┼──┼──┼───┤
│大疃镇 │54 │15 │23 │ │1 │
├────┼──┼──┼──┼──┼───┤
│上庄镇 │45 │43 │53 │1 │ │
├────┼──┼──┼──┼──┼───┤
│黄山镇 │27 │26 │26 │1 │1 │
├────┼──┼──┼──┼──┼───┤
│邱家镇 │28 │28 │37 │1 │2 │
├────┼──┼──┼──┼──┼───┤
│靖海镇 │41 │37 │40 │1 │2 │
├────┼──┼──┼──┼──┼───┤
│人和镇 │45 │38 │71 │1 │2 │
├────┼──┼──┼──┼──┼───┤
│石岛镇 │17 │17 │65 │4 │26 │
├────┼──┼──┼──┼──┼───┤
│斥山镇 │28 │27 │32 │4 │4 │
├────┼──┼──┼──┼──┼───┤
│王连镇 │32 │29 │30 │ │1 │
├────┼──┼──┼──┼──┼───┤
│东山镇 │39 │39 │47 │2 │2 │
├────┼──┼──┼──┼──┼───┤
│宁津镇 │50 │44 │50 │6 │ │
├────┼──┼──┼──┼──┼───┤
│镆铘岛镇│9 │6 │6 │ │ │
├────┼──┼──┼──┼──┼───┤
│合计 │925 │822 │1067│40 │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