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剧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878&run=13

同盛班1925年,艺人周宝善在荫子夼与万寿海组成京剧戏班,1937年解散。
三民茶园1930年,石岛私人商行开设戏院,聘用秋步云参加演出。后因火灾而倒
闭。
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1937年7月15日, 在共产党员曹漫之、李耀文等人的组织领
导下, 在荣成城厢成立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领导人曹漫之、李耀文、蔡宗保3人,
骨干成员李淑媛、蔡玉君等40多人。分社根据人员的专长,下设宣传队、歌咏队、戏
剧队。每到一处在演出节目之前,宣传队对广大群众宣讲

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在1937年7月第一次公演后于石岛北山留影
抗战道理和党的抗日政策。歌咏队除自唱外,主要对广大人民群众教唱《抗日进行曲》、
《流亡三部曲》、《抗日救国歌》等抗战歌曲。戏剧队化妆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放下
你的鞭子》、《血洒卢沟桥》、《不平则鸣》、《五月的鲜花》、《红布袋队》等。
1937年12月,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分社主要领导成员都参加了埠柳乡农学校的武
装起义,起义后,他们大都随军西上抗日,至此分社活动停止。
大众剧团1940年12月,经荣成县委决定,成立荣成县大众剧团。张华兰任团长兼
指导员,张华曼任副团长,成员20多人。首先排演了配合抗战救国、反对投降的现代
京剧(当时农村称锣鼓剧)《汉奸了然》和保卫秋收的《丰收之后》。1942年大众剧团
改名为荣山剧团。1943年遵照上级指示,剧团奉命撤销。
业余剧团也叫“子弟班”,始于40年代,这种组织是以村为单位组成,有时也聘
邻村爱好者助演。比较有名的:北部有东豆山、上埠头、观里、桥头、洛西、港山后;
中部有刁家沟、崖头;南部有吉屯、土山、千军石、靖海卫、沙岛等。至于一般者几
乎遍及全县。 解放初期,农村业余剧团不断增加,80%的村庄都有剧团。1967年,业
余剧团改称业余文艺宣传队,全县有350多个。70年代增加到600多个。进入80年代,
电视逐渐普及, 多数业余文艺宣传队相继解散。至1995年,全县业余宣传队只剩200
余个。
石岛新声京剧团1948年,石岛市委宣传部决定以石岛俱乐部为基础,成立新声京
剧团,陈正明任指导员,李维贵任副团长。1954年更名为石岛县新声京剧团。1956年
3月改称荣成县石岛京剧团。
荣成县京剧团1957年,荣成县石岛京剧团易名荣成县京剧团,内有团长、党支部
书记、 副团长、导演和演职人员76人。1967年5月,荣成县评剧团并入。1991年京剧
团停办。
荣成县评剧团1958年9月招考组成36人的评剧队, 设团长1人、副团长2人。1967
年5月并入京剧团。
荣成县吕剧团1960年3月24日招考28人组成吕剧团,设有党支部书记、团长各1人。
是年9月10日解散。
荣成市艺术团1991年7月撤销京剧团,成立艺术团,性质为副科级全民事业单位。
内设党支部书记兼团长1人,副书记、副团长各1人,艺术科长、乐队队长、演员队队
长、舞蹈队队长各1人。至1995年底,艺术团共有领导和演职员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