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然灾害简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85&run=13

自公元379年(晋太元四年) 至1735年荣成建县,境内有记载的自然灾害44次,其
中水灾22次、旱灾5次、风灾6次、虫灾5次、雹灾3次、海水倒灌2次、地震灾1次。这
些记载不完全,实际发生的自然灾害要多得多。每次灾害的发生,都给农民造成极大
的损失,轻则禾稼歉收,重则屋破身亡。因大灾而造成“民大饥”的年份时有出现,
甚至“人相食”。境内在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1704年
(清康熙四十三年)曾三次出现人相食的惨景。
1739-1995年间的自然灾害情况如下:
1739年(清乾隆四年),先旱后涝,秋成薄收。
1747年8月6日,大风雨,禾稼尽伤。
1748年,飞蝗蔽日。
1749年12月1日,大风泛海,死者甚众。
1751年,淫雨害稼,兼雨雹,民多饥死。至来年春大饥,流亡载道,死伤积野。
1761年,大雪寒甚,雁凫多冻死。
1761年6月,大水,冲地毁屋。
1766年3月21日,大风拔木发屋。
1771年4月10日,大风拔木发屋,26日又大风。
1773年7月19日,大雨,至26日乃止,伤禾害屋,是岁饥。
1774年3月13日,大风,飞沙走石,发屋拔木,天地昏黑。
1775年夏,大旱。
1783年,自2月至7月无雨,河干井枯,秋成几绝。
1786年2月15日,大风拔木。
1788年,雨多为害,歉收。
1794年,入伏后多月无雨,作物歉收。
1795年1月28夜,大风忽起,连日大雪,寒甚,麦死大半;夏旱,螟食禾,歉收;
秋无雨,麦无苗。
1798年(清嘉庆三年),旱甚,入伏至秋分滴雨皆无。
1801年秋,大旱,草木皆枯,冬饥。
1806年2月至6月底,淫雨连绵,地荒无收。
1810年2月20日夜,大风;6月大雨,田亩被淹,麦收无望;11月3日又连降暴雨。
1811年与1751年略同。
1821年(清道光元年),春涝夏旱,秋螟,民大饥。
1824年,秋旱歉收。
1833年,夏旱秋涝,秋作物几绝。
1835年7月至8月,连雨40多天,秋作物仅存十之一二。
1838年5月,寻山所一带蝗虫孳生,害稼甚重,是岁大饥。
1839年5月至8月,大雨连绵,豆伤;10月16日至23日,连日大雨。
1852年(清咸丰二年)3月,风霾如晦,昼如夜。
1853年9月,大风伤禾稼、毁庐舍。
1876年(清光绪二年)7月,大旱,飞蝗遍地,草禾几尽,大饥。
1879年8月11日,大风拔木,屋瓦为飞,禾稼尽伤。
1881年8月,暴雨成灾,车脚河南山山崩。
1899年6月,粘虫吞噬草禾,酿成巨灾。
1914年(民国3年)夏,冰雹2寸,禾尽伤,民大饥。
1921年8月,大雨,河水倒溢,石岛尤甚,屋内积水有达6尺者。
1926年8月9日,大风。
1928年10月4日, 雨雹,大如拳,小如鸡卵,房屋损坏颇多,禽兽被击,死者比
比焉。
1935年,飞蝗遮日,上庄一带尤甚。
1936年7月,暴雨成灾,地面积水盈尺。
1939年,夏秋酷旱,秋作物绝产。来年春荒,民大饥。
1942年,秋蝗成灾,庄稼几近绝产。7-10月淫雨连绵,几无收成。来岁春荒严重,
教育停办,军需民用几陷绝境。
1949年,麦熟至立秋,点雨未落。秋,暴风雨大作,海水倒灌,高秆作物大部被
毁,全县发放救济粮25万公斤。
1950年,春干夏旱,民食救济粮23万公斤。
1951年10月4日,埠柳、泊于两地遭雹灾。
1953年8月3日至5日,连降暴雨113毫米,死伤12人,淹没农田4.78万亩,减产过
半;塌房8间,冲拔树木4300棵。5日晨3时,小落河河坝决口,海水倒灌,平地积水6
米,波及下游的花园、单家、小落村。共死伤35人,塌房962间。
1955年,连续多次干旱。第一次是1-4月,仅降雨27毫米,影响春播和小麦生长;
第二次是8月,高温少雨,秋作物大多枯萎。
1956年9月5日晨3时,台风入侵,历时13个小时,风力10级,暴雨355毫米。山洪
暴发, 境内大小河流全部漫溢成灾,死16人、伤39人,死牲畜218头;淹没土地14万
亩,绝产2.94万亩;塌房3971间;冲走粮食6.75万公斤;毁树9万余棵,毁渔船82只,
毁盐场3处。其中尤以俚岛、凤山、青山、崂山、桥头、港西等区受灾严重。
1957年6月,崖西乡南崖西村遭雷击,1人身亡。
1958年,春夏大旱,尤以靖海、人和为最。自1957年8月15日至1958年7月底仅降
水25毫米,晚春作物无法播种,已播作物均呈枯萎。
1959年, 暴雨3次。第一次为7月16日,台风入侵,20个小时雨量达163.4毫米;
第二次为8月30日至31日, 33个小时内雨量达193.1毫米, 成山、埠柳两公社雨量达
300毫米以上; 第三次为9月6日至7日,22个小时雨量达115毫米。三次暴雨共淹没土
地44万亩、水库12座、塘坝28座、塌房640间。
1960年6月26日至8月中旬,两次台风入侵,风力12级,伴随暴雨天气出现,雨量
达759.1毫米, 淹没土地2.5万亩, 14万亩春玉米损失过半,冲走食盐2044吨、塌房
3458间、 死牲畜516头、毁渔船57只、毁渔网1209扣、减产粮食7629万公斤,粮食总
产比1959年减少49%, 全县社员人均口粮仅93.3公斤。至年底及来年春,灾情急剧恶
化,非正常死亡现象频频发生。
1961年6月28日、7月29日,桥头公社有2人遭雷击身亡。
1962年9月,林村公社(今马道镇)东庙院村1人遭雷击身亡。
1963年, 春旱夏涝秋又旱。7月连续降雨4天,尤以13日、18日为甚,雨量达348
毫米,成山、龙须公社达476.5毫米。河道决口160段,冲毁塘坝7座,淹没土地9.7万
亩,绝产1.4万亩,塌房716间、仓库16间,毁树5200棵。8-10月少雨,秋播困难。
1964年8月28日至9月2日,阴雨连绵,局部暴雨, 降水量100毫米以上,成灾面积
6000亩,毁塘坝2座,河道决口6处,塌房29间。
1965年8月5日, 暴雨达137毫米,桥头、泊于、崖西、荫子4公社达390毫米,成
灾面积3.7万亩,绝产8653亩,毁塘坝5座,河道决口50处,塌房370间,死4人。
1966年9月8日,桥头公社南台一带遭龙卷风袭击,伴随暴雨,雨量达129.3毫米,
成灾面积2500亩,毁塘坝7座,塌房88间,死2人。
1969年7月2日, 桥头公社盘山夼村民刘××赶集遇雨,遭雷殛身亡。8月18日,
寻山公社马家庄一带遭雹灾,降雹15分钟,3000亩秋作物绝产。31日, 黎明公社后龙
河大队遭龙卷风袭击,毁房200间。
1971年1月3日, 烈风大作,玄镇公社朱口大队的作业渔船于楮岛附近遇险,死9
人、伤4人,毁舢板5只。是月,天气酷寒,气湿降至-16℃。
1972年3月30日,大风,风力9级,玄镇公社院夼大队15只舢板遇险,渔民4死1伤。
7月26日12时,3号台风于龙须一带登陆,风力10级,龙须、马道、城厢等地风力达12
级,风速35米/秒。伴随着暴雨天气出现,降水79毫米,多者达147毫米,且引起海水
倒灌。全县17.3万亩春玉米大部倒伏,毁树45万棵,冲走海浮漂32万只、食盐1100吨、
夹苗绳1.1万公斤,干海带过水17.7万公斤,经济损失约25万元。
1973年5月1日, 台风入侵,风力10级,死3人,损失海带1.7万亩,塌房978间,
淹没土地900亩。 7月20日至8月20日,持续干旱,受旱作物90万亩,绝产6万亩。9月
21日下午,雷阵雨伴随冰雹,有25个大队受不同程度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1.2万亩,
稻子、高粱减产50%以上,水果损失5万余公斤。
1974年6月11日至7月22日,持续干旱,受旱面积80万亩,15万亩春玉米严重减产。
8月13日夜至14日11时,台风入侵,全县平均降水135.2毫米,宁津等公社遭受龙卷风
袭击,冲毁塘坝11座,河道决口32处,淹没农田3.8万亩,刮毁房屋1327间。8月29日
16号台风入侵, 风力11级,风速30米/秒,全县6.3万亩农作物被毁近半。9月27日15
时, 桥头、泊于、柳家三公社35个大队遭雹灾,2.5万亩农作物片叶全无,落地苹果
43.5万公斤。
1975年6月7日11时30分,上庄、大疃、滕家等公社35个大队遭冰雹袭击,冰雹持
续了10-15分钟,雹大如鸡蛋,重者达0.3公斤,严重受灾面积2227亩,果树落果率20
%,柞蚕落枝率达50%。8月14日至16日,暴雨成灾,全县平均降雨量248.8毫米,其中
北部8处公社雨量347.9毫米,桥头公社达420毫米,成灾面积40万亩,淹没农作物5.1
万亩,绝产9700亩,塌房771间,冲毁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109座,冲毁桥梁164座,
河道决口299处,集体和国有财产损失7.2万元。8月31日8时10分,桥头公社产里大队
遭龙卷风袭击,不足5分钟,毁民房113间。
1976年内遇风灾6次、 雹灾1次、水灾2次、龙卷风1次、虫灾1次。风灾分别发生
于3月18日至19日、5月15日、10月24日和27日、11月10日和13日。沿海地区损失严重,
共死2人,毁坏舢板29只、20马力机动船5只、渔网1.6万扣,丢、坏竹杆3.8万支、网
坛2688个, 损失海带2104亩。6月11日15时30分,夏庄、崖西、荫子、黎明、寻山、
桥头6处公社43个大队遭百年罕见冰雹袭击,平均积深6厘米,中心地区积深18厘米,
冰雹直径2厘米, 最大有20厘米,地温下降了15℃,降雹时并伴有狂风暴雨,受害面
积3.7万亩,果树落果率达90%,小麦、玉米、花生等都有大面积绝产。6月29日至7月
3日, 连降大雨135.3毫米,时值麦收季节,小麦霉烂无算。8月19日,宁津公社林家
流大队遭龙卷风袭击,1分钟内毁房128间。8月24日,全县普降暴雨,平均182.3毫米,
俚岛、马道、埠柳、桥头等公社达329.3毫米,河水漫溢,淹没农田3万亩,绝产1.18
亩,刮倒玉米3.9万亩。11月,避债蛾(吊死鬼)泛滥成灾,单株达590只,榆、柳、槐、
桐树叶被吞噬殆尽。
1977年10月29日12时,暴风雨,东南风8-9级,阵风10级,海上渔船翻沉7只,死
10人,养殖损失126万元。
1978年6月28日夜, 城厢、 龙须两公社2小时内降雨174毫米, 塌房37间,毁地
2000亩。7月5日,龙须岛养殖场遭雷殛,1人死亡。7月15日至8月9日,滴雨未落,日
均温达25.6℃,土壤水分日蒸发量达8毫米,含水量仅4%。全县102万亩秋作物普遍受
旱,山地作物几乎全部干枯,水库、塘坝干涸178座。
1979年1月29日与4月7日, 2次遭受8级以上大风袭击, 1万亩海带绝产,毁渔船
4000只、渔网4000扣,直接经济损失折款1800万元。5月下旬出现干热风,28-30日气
温高达33.7℃,相对湿度降至16%,严重影响小麦生长。8月5日至9月21日,滴雨未降,
受旱面积80万亩,2.2万亩花生、大豆绝产。10月2日13时10分,黎明、崂山、寻山、
夏庄、 俚岛、荫子、大疃、马道8处公社遭受龙卷风袭击,伤13人,毁房5438间,毁
树3万棵, 卷走粮食8.4万公斤,苹果5万公斤及损坏一批机械、输电线路等设施。11
月12日至14日,大雪,崖头平均积雪30厘米,气温降至-12.5℃,晚秋蔬菜及苹果冻
坏严重,仅苹果就损失10余万公斤。
1980年9月4日以后,连续50天无雨,严重影响秋播。10月28日20时,王连赵家村
一村民家中进雷,1死2伤,有3家墙院被震塌,村电话机及186户广播喇叭被烧毁。
1981年4-5月干旱严重,52天滴雨未降,库塘干涸,河水断流,76个大队6万余人
吃水困难。 8月31日,受14号台风影响,沿海风力8-9级,出现历史罕见大潮巨浪,
渔业、交通、农业,水利遭受重大损失,死亡3人;损失各类渔船246只,渔业直接经
济损失288万元;损坏公路8公里,冲毁桥涵5座;淹没农田1000余亩。
1982年6月12日夜,大风持续10多个小时,损坏渔船166只及大量各种渔需物资,
直接经济损失280余万元。夏季旱灾严重,是1892年以来同期降雨最少的一年。从6月
13日至8月6日, 55天内只降雨18.1毫米。全县1400座大小水库、塘坝在5月底就全部
干涸,95条大小河流全部断流,地下水位下降3-5米,全县20余万人吃水困难,7个大
型厂矿企业缺水停产。 9月8日下午,俚岛、埠柳、崖西、夏庄4处公社遭冰雹袭击,
受灾面积7800亩, 经济损失24.9万元。10月18日晚,滕家、大疃、上庄3公社又遭冰
雹袭击,水果损失严重,共损失水果41.8万公斤。
1983年3月16日至17日, 遭受9-10级大风袭击,沿海损失渔船93只和其他渔用物
资, 渔业直接经济损失217万元。7月3日13时30分至15时30分,泊于、桥头、上庄等
公社先后遭受冰雹袭击,受灾面积1.3万亩,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10多万元。
1984年6月9日,全县普降阵雨,倒伏小麦1.2万亩,估计每亩减产30%。6月15日,
境内普遍受暴风雨袭击,海上风力9级以上,平均降雨100.5毫米,农渔业生产损失严
重,小麦减产250万公斤,渔业直接损失150多万元。8月1日至12日,普降大暴雨,平
均降水量131.6毫米, 经济损失严重。淹没农田近3万亩,倒塌房屋23间,冲毁桥涵6
座,河道决口5处,除农田减产外,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12月21日至24日,普降
大雪, 最厚达73厘米,平均厚度23厘米,折合降水量120毫米。为县内10年来最大降
雪。
1985年8月19日9时,第9号台风登陆,最大风力10级,且伴随暴雨,死1人,刮坏
房屋3200多间,淹没土地12万亩,冲毁塘坝1座,冲毁虾池500亩,损失对虾1.25万公
斤,损失食盐2300吨,直接经济损失共1300多万元。
1986年6月上旬,俚岛镇1.2万多亩松林发生虫害。8月10日8时至12时,荣成遭受
暴风雨袭击, 伴有冰雹,损失严重。全县倒塌房屋159间,刮坏房屋7775间,受害作
物1.2万多亩, 损失水果125万公斤,倒塌小桥涵19座,倒伏输电、通讯电杆332杆,
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
1987年4月21日8时至16时30分,荣成遭受特大暴风袭击,风向西北,风力11级以
上, 最大阵风超过12级,全县受灾严重。死6人、伤19人,倒塌房屋881间,刮坏9万
多间, 倒伏树木3.2万棵,损失船只303条,损失海带、扇贝等1.5万余亩,直接经济
损失2847万元。 7月29日7时至8时30分,荣成遭受7号台风袭击,海上8-9级,倒塌房
屋56间,受灾玉米25万亩,损失水果21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141万元。9月4日2时
至5日6时,全县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80毫米,最高达126毫米,且伴有9级大风,造
成严重经济损失。 全县倒伏玉米18.3万亩,减产1360万公斤,损失水果602万公斤,
倒塌房屋532间,损失船只105只,直接经济损失1676万元。
1988年1月1日至5月20日, 荣成全县平均降水量只有38.9毫米,是建国以来从未
有过的大旱。全县96万亩农作物普遍受旱,重旱面积达79万亩以上。8月26日8时至27
日上午,全县普降大雨,平均雨量128.8毫米,同时伴有大风7-8级,阵风10级,沿海
高达11级,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死11人,淹没农作物6.1万亩,冲毁桥涵81座,损失
渔船430只,直接经济损失5400多万元。
1989年7月1日至8月15日,全市累计降水79.8毫米,仅占正常年的1/4。94万亩秋
作物、 17万亩果树普遍受旱,重旱面积占60%以上,200多条主要河流断流,80%以上
蓄水工程干涸,150多个村、11万人吃水发生困难。
1990年5月1日,沿海遭强阵风袭击,损失惨重。据统计,共死渔民21人,受损海
带6万亩, 扇贝2万亩,损坏各种渔船135只,损失渔网58300扣,刮倒房屋135间,冲
坏码头4处,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84亿元。
1992年9月1日,荣成遭受16号热带风暴袭击,沿海风力7-8级,阵风10级以上。9
名渔民丧生, 海上养殖的扇贝、魁蚶、对虾、海带等共损失3.8万亩,农业经济损失
4600万元,经济损失共2.88亿元。
1993年6月2日,全市遭暴风雨袭击,暴风雨持续了36个小时,沿海风力8级以上,
最大风力达10级以上。共死4人、伤10人,全市渔业、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9亿元。9
月13日下午, 东山镇遭受暴雨及冰雹袭击,降雹时间达30多分钟,最大冰雹直径达5
厘米,全镇农作物大面积受损,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1994年6月27日13时至20时,上庄镇遭受暴雨袭击,总降雨量134毫米。全镇倒塌
房屋31间, 冲毁粮田467亩,淹没农田1195亩,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50多万元。8
月15日16时30分到16日10时, 荣成市遭受15号强热带风暴的袭击,沿海风力8级,阵
风10级以上, 死2人,失踪8人,致伤20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其中损失40
马力以上渔船355只,海上养殖损失约4.3亿元,农田减产6243万公斤,落果率30-50%,
损失约8636万元,冲毁桥梁6座,房屋3496间。10月3日10时30分,东山镇遭受龙卷风
袭击,房屋揭盖的有132间,受灾果园1200多亩,落果3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0多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