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825&run=13

县立民众教育馆1931年春,由地方拨款筹办荣成县民众教育馆,馆址设在成山卫
南关外, 与旧县图书馆合并。1933年7月,因馆舍狭窄,又在南关外赁房11间,扩充
设备,共藏书5077册,订报4种,仪器模型等102件,每天来阅读书报的人数约40余人。
民众教育馆长期附设民众学校,先后毕业学员150多人。这些学员有修业3个月,也有
修业半年或一年的。 民众教育馆共分5个部:健康部、游艺部、演讲部、阅览部和事
务部。 1935年,改为公民、艺术、健康、生计、家事、语文、事务7个部。馆内设馆
长1人,馆员6人。1939年,民众教育馆解体。
民众学校县内民众学校大都办在农村,除县办民众学校外,余者多在农闲时办学,
农忙时停办。1929年,县内各机关附设8处民众学校。1930年,县设民众学校1处,学
生40人,一年毕业。至1934年,县内先后办民众学校394处,学生8162人。
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民国年间, 绝大多数人因生活所困不能入学读书,仅193
4年统计,青壮年文盲占全县青壮年总数的70.11%。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为
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并组织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参加夜校学
习文化, 妇女则于午间参加识字班学习。1940年底统计,全县有农民夜校305处,学
员10342名;妇女识字班353处,学员13869名。至1941年底,农民夜校发展到413处,
学员12240名; 妇女识字班437处,学员达17960名。参加这两种形式学习的人数占全
县人口的10%。
1944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出广泛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强调要继续抓好农民的
识字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各区成立冬学运动促进委员会,各村由文教委员会
负责此项工作。全县设立冬学2652处,参加学习的人员达64729名。
1945年春耕开始后,县政府提出农民教育要按照“农忙少学、农闲多学、大忙不
学”的原则,尽量坚持常年进行。不少妇女虽然未上过小学,但由于坚持到识字班学
习,也达到了小学毕业水平。
扫盲工作及农民业余教育新中国成立后, 为扫除青壮年农民文盲,荣成县于195
0年成立扫盲办公室。 是年,全县共办46个民兵速成识字班,学员达1800余人。1958
年, 全县掀起扫盲新高潮,共有16945名青壮年参加扫盲学习,占青壮年文盲总数的
70%。这次扫盲运动以小学教师为核心,吸收各村完小学生划片包干,分工负责。教
师包村,学生包人,送字上门。全县共组织民师2682人、小先生(完小学生)7425人、
小学教师884人,进行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
1960年下半年,全县灾荒严重,业余教育停办。1963年秋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
始,业余教育得以恢复。全县853个生产大队,业余教育开学的682个,参加学习的人
数达56178人。 1966年下半年,业余教育再次停办。1975年统计,全县仍有文盲、半
文盲12251人。 12月,山东省教育厅在临沂地区召开业余教育现场会议。会议要求,
苦战五年,扫除青壮年中的文盲、半文盲。此次扫盲运动中,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成立
扫盲先锋队,各村党支部宣传委员亲自抓。至1976年底,全县已扫除文盲90%。为巩
固扫盲成果,全县还办了不少业余初中班、业余高中班。据统计,全县建各种业余学
校910处,参加各种形式学习的人数达72122人。1983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
业校减少,但县、乡镇科技部门及部分专业户举办了大量不定期讲座和短期专业学习
班, 如作物栽培、果树修剪、电器修理、服装加工等。1984-1995年,在文盲基本扫
除的情况下,农民教育的重点放在脱盲后的继续教育上。到1995年底,全市所有镇都
办起了一所成人教育中心学校, 一年制的长班在校生达2800多人;837个行政村办起
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83%,参加学习的农民达6万多人。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975年10月创办荣成县“五七”大学,校址在产子石。学校招
生的对象主要是已经参加工农业生产的高中毕业生,目的是为各公社和生产大队培养
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招生的办法是:学校提出招生条件,学生自愿报名,大
队推荐,公社审批。至1979年,学校共有教职工80多人,开设农学、兽医、机电、果
树等4个专业,招收2年制专业班学员899名、1年制专业班学员186名;此外,还举办1
-3个月的短期培训班30多期, 参加培训的学员达4500多人。1980年9月,学校改名为
荣成县农业技术学校。1983年12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改名为荣成县农民中等专业学
校;1987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又改名为荣成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995年,学校占地面积140亩,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共有房屋458间,其中专用
教室36间,实验室、仪器室18间,各种仪器1600余件,价值30多万元。办公室50间,
图书室、阅览室各3间。
1995年底, 学校教职工148人,其中行政领导8人、职员20人、教师72人、工人4
8人。 开设农学、财会、机制、建筑、电工、电器工程等专业,共18个教学班,在校
生886人,其中农学、财会、机制、电器工程为3年制长班,电工为短训班。
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建校20年来,坚持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农村、
面向乡镇企业而设置专业和招生,采取多层次、多途径、长短班相结合的办学方式,
先后设置农学、畜牧兽医、机电、车工、无线电、电工、汽车驾驶、水产养殖、缝纫、
美术、教管、民师培训、林果、财会、机制、建筑等15个专业,长短班共毕业、结业
7766名学生。从1979年开始,与部分大中专院校联合举办校外班,至1995年底共招收
学员470人, 其中1979-1984年招收文登师范学校生物专业班7个, 学员达300人; 1
994年招收山东干部管理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学员140人;1995年招收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工民建专业班1个,学员30人。
1992年7月,学校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荣成分校1981年6月创办, 初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荣
成县办公室, 隶属于农业局领导。1983年9月,改为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荣成县分校。
1987年, 改称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荣成县分校。1995年,学校有校舍300平方米,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套,电视机3台、录放像机7台、收录机3台。共有办学人员48人,
其中市校专职办学人员16人、兼职32人。设有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处等办事机构。
设置农学、果树、蔬菜、农业经济管理、畜牧、淡水养鱼、农产品储藏与加工、乡镇
企业管理、财会、会计统计与审计等10个专业。到1995年共招收各类学员5590人,其
中中专生4023人、 大专生493人、初农及绿证教育1074人。另外,还举办各类技术培
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1245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