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818&run=13

民国年间创办的成山中学已开始试用“启发式”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
力,每星期开展一次演讲活动。数学教学善于运用由浅入深、举例说明等方法。自然
学科建立了实习园地和简单的实验室,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
学教学,强调思想性、实用性,运用讨论式,把教学与战争、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让
学生学得的知识能直接为现实社会服务。
建国初期的中学,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定期举行观摩活动,实行教学民主化。1953-1958年,学习苏联的“五级分”记分法。
1956年学习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运用“五大教学环节”和“七大教学原则”。
1958年提倡教师走出课堂, 下队进厂,边学习边劳动,把社会当作大课堂。1 960年
后,确立了以教学为主的原则,纠正了生产劳动过多的倾向,从教材、教法、教具三
方面改革,全县各中学开展大制教具、大编教材的活动。1962年强调教师各课要做到
“三备两抓”,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抓重点、抓难点。课堂教学提倡少而精,
反对满堂灌。1965年,提倡“启发式”、精讲多练。各中学成立教研组,注重对语文、
数学、外语3科的教学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废止原有教材,文化课各校自定,
强调思想性和实用性,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统教学方法被打破,学生走出
校门拜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为师。
1978年恢复升学考试制度,学校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加强“双基教学”,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弄
清难点,精讲多练,讲练结合。1985年各校推行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强调复习
在教学中的位置。1987年后,各学校广泛开展对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的学习和研
究,并积极尝试,收到了较好效果,大面积提高了中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