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811&run=13

清末,废私塾、书院,兴学堂。县境小学教育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年
4月, 邑侯刘应中改成山书院为官立高等小学堂,招收学生30人,并委任堂长、学监
各1人。是年,斥山镇双榜泊村姜星五于该村创建学堂一处。1906年,曲璜、刘培源、
刘建中、曲廷桢、曲心斋、于凤山创办公立凤鸣高等小学堂,郭丕甲、张俊采、刘培
源、陈臣、刘建中于青山创办公立(乡立)宾兴高等小学堂。是年,七区效乾书院改
办为官立初等小学堂。1909年,前荫子夼村姚景星、丛书声创办私立启文两等(初等、
高等) 小学堂(龙王庙小学)。1910年,不夜村创办公立(村办)两等(初等、高等)小学
堂。至1911年,全县共创办高等小学堂6处,在校生123名;初等小学堂33处,在校生
572名。 1913年,成山卫城内建立第一女子初等小学堂,上埠头、同家庄也相继成立
女子初等小学堂, 这是境内女子教育的开始。是年,县内初等小学堂发展到116处,
在校生3919名,其中女生96名。1919年,地方拨款将女子初等小学堂扩充为高等,全
县63个学区,211处学校,其中女子学校5处,受国民教育的学生6041人。此后,各乡
初等小学堂男女兼收,无须单设。1930年,全县有学龄儿童35412名,在校生98 90名,
失学率为72.07%。 针对失学儿童颇多现象,县内推广义务教育。1931年,成立义务
教育委员会,拟定详细计划,整顿旧有初等小学,按村需要均匀创设初级小学,并筹
设短期小学,招收超龄儿童。至1934年,全县共有小学349处 (未包括试办的3 3处小
学) ,其中高级小学12处(县立7处、区立3处、乡立1处、私立1处),初级小学已备案
者337处(镇立2处、村立335处),在校生11152名,其中女生2290名,学龄儿童失学率
为56.24%。 小学自设以来,至1934年,共有高级小学毕业生3338名、初级小学毕业
生25970,毕业生升学率为16-17%。

民国年间荣成县立高级小学沿革表
┌────────┬──────┬───────────────────────────────┐
│校名 │校址 │沿革 │
├────────┼──────┼───────────────────────────────┤
│县立城内第一小学│城内 │清光绪三十年(1904),成山书院改办,初称官立高等小学堂。1913年改│
│ │ │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31年将县立模范小学并入,改称县立第一小学│
│ │ │。1934年改称县立城内第一小学 │
├────────┼──────┼───────────────────────────────┤
│县立城内第二小学│城内 │初为县立第一女子初级小学,1913年创办。是年改称县立第三小学。19│
│ │ │34年改称县立城内第二小学 │
├────────┼──────┼───────────────────────────────┤
│县立青山小学 │六区青山 │初称宾兴高等小学堂,1906年创办。1913年改称县立第二高等小学。19│
│ │ │30年改称县立第二小学校。1934年改称县立青山小学 │
├────────┼──────┼───────────────────────────────┤
│县立寨前于家小学│七区寨前于家│初为乡立第五初等高等小学校,1915年成立。1931年归县办,称县立第│
│ │ │四小学。1934年改称县立寨前于家小学 │
├────────┼──────┼───────────────────────────────┤
│县立龙王庙小学 │四区龙王庙 │初为私立启文高等小学堂,1909年成立。1931年归县办,称县立第五小│
│ │ │学。1934年改称县立龙王庙小学 │
├────────┼──────┼───────────────────────────────┤
│县立寻山所小学 │五区寻山所 │初为县立第六小学,1913年成立。1934年改称县立寻山所小学 │
├────────┼──────┼───────────────────────────────┤
│县立林村集小学 │二区林村集 │初为县立第七小学,1932年成立。1934年改称县立林村集小学 │
└────────┴──────┴───────────────────────────────┘

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各村都设立初级小学1处,每乡设中心小学1处,共设初
级小学492处、中心小学52处,全县学龄儿童34014名,入学率为89.3%。1945年,全
县共有小学731处,入学儿童达到27898人。1947年,因战争和灾荒停办教育。1948年
11月,恢复26处完全小学,占应恢复的52.9%;恢复村小235处,占应恢复的45.5%。
建国后, 全县小学教育逐渐得到普及。1952年全县有小学858处,在校学生6752
8人。 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小学教
育发展的盲目性, 全县停办了205处小学,在校学生减少了8000人。1962年,荣成县
贯彻“全日制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并举”的方针,开始创办半工半读小学。1964年,
全县有半工半读小学214处,其中半日制141处、间日制8处、早班4处、午班40处,晚
班21处,在校学生达678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5%。“文化大革命”初期,小学一
度瘫痪。1969年,在“小学不出队、联中不出片”方针指导下,中小学膨胀性发展。
1972年, 县内小学在校学生达12.22万人。1981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
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县进行教育体制改革。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
普及初等教育检查团验收,全县小学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教育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
基本要求暂行规定》 标准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六条”要求。是年,全县有小学6
68处,学龄儿童53782名,已入学53026名,入学率99.7%,在校生巩固率为99.8%,
小学生毕业率为98.6%,12-15周岁儿童普及率为99.8%。1983-1995年,经市政府
批准, 先后建起了4处市直小学,解决了城镇儿童的入学问题。1993年经国家教委检
查验收合格,批准荣成市为“两基” (基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合格市。1995年,全市小学为321处,在校生584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

荣成市四处市直小学情况表
┌──────┬────┬────┬────┬────┬──────┐
│学校名称 │校址 │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校年份│1995年在校生│
│ │ │(平方米)│(平方米)│ ├──┬───┤
│ │ │ │ │ │班数│人数 │
├──────┼────┼────┼────┼────┼──┼───┤
│第一实验小学│文化街 │15643 │4599 │1983 │20 │1300 │
├──────┼────┼────┼────┼────┼──┼───┤
│第二实验小学│南大街 │17012 │4142 │1987 │20 │1250 │
├──────┼────┼────┼────┼────┼──┼───┤
│幸福街小学 │幸福西街│15887 │4952 │1989 │13 │660 │
├──────┼────┼────┼────┼────┼──┼───┤
│府前街小学 │府前街 │28800 │3100 │1994 │7 │350 │
└──────┴────┴────┴────┴────┴──┴───┘

荣成市(县)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表
┌──┬───────────┬──────────────┬──────────────┐
│年份│适龄入学儿童 │初级小学生 │高级小学生 │
│ ├───┬───┬───┼──┬───┬───┬───┼──┬───┬───┬───┤
│ │总人数│入学数│入学学│学校│在校 │毕业 │升学 │学校│在校 │毕业 │升学 │
│ │ │ │率(%)│处数│生数 │人数 │人数 │处数│生数 │人数 │人数 │
├──┼───┼───┼───┼──┼───┼───┼───┼──┼───┼───┼───┤
│1940│57856 │17356 │30 │399 │14658 │2041 │1201 │9 │946 │415 │ │
├──┼───┼───┼───┼──┼───┼───┼───┼──┼───┼───┼───┤
│1945│73001 │29200 │40 │657 │28106 │4085 │2884 │74 │9612 │478 │ │
├──┼───┼───┼───┼──┼───┼───┼───┼──┼───┼───┼───┤
│1950│82156 │55865 │80 │447 │43858 │8205 │4732 │34 │4478 │849 │ │
├──┼───┼───┼───┼──┼───┼───┼───┼──┼───┼───┼───┤
│1955│87011 │75699 │87 │786 │67938 │9249 │6549 │98 │12826 │9285 │1385 │
├──┼───┼───┼───┼──┼───┼───┼───┼──┼───┼───┼───┤
│1960│91012 │81910 │90 │969 │86709 │12338 │9169 │117 │19267 │11011 │2086 │
├──┼───┼───┼───┼──┼───┼───┼───┼──┼───┼───┼───┤
│1965│101153│82518 │95 │836 │90811 │15362 │11484 │127 │20204 │8720 │2122 │
├──┼───┼───┼───┼──┼───┼───┼───┼──┼───┼───┼───┤
│1970│88502 │78474 │95 │982 │103722│ │ │ │ │20158 │20158 │
├──┼───┼───┼───┼──┼───┼───┼───┼──┼───┼───┼───┤
│1975│78517 │76854 │98 │984 │111479│ │ │ │ │17679 │17474 │
├──┼───┼───┼───┼──┼───┼───┼───┼──┼───┼───┼───┤
│1980│55001 │53231 │97 │915 │76883 │ │ │ │ │12889 │11582 │
└──┴───┴───┴───┴──┴───┴───┴───┴──┴───┴───┴───┘
续表
┌──┬───────────┬────────────┬─────────────┐
│年份│适龄入学儿童 │初级小学生 │高级小学生 │
│ ├───┬───┬───┼──┬───┬──┬──┼──┬──┬───┬───┤
│ │总人数│入学数│入学学│学校│在校 │毕业│升学│学校│在校│毕业 │升学 │
│ │ │ │率(%)│处数│生数 │人数│人数│处数│生数│人数 │人数 │
├──┼───┼───┼───┼──┼───┼──┼──┼──┼──┼───┼───┤
│1985│47251 │46849 │99.1 │658 │57221 │ │ │ │ │12430 │12420 │
├──┼───┼───┼───┼──┼───┼──┼──┼──┼──┼───┼───┤
│1990│50515 │50309 │99.5 │516 │59431 │ │ │ │ │13561 │13550 │
├──┼───┼───┼───┼──┼───┼──┼──┼──┼──┼───┼───┤
│1995│50873 │50847 │99.9 │321 │58433 │ │ │ │ │13623 │13614 │
└──┴───┴───┴───┴──┴───┴──┴──┴──┴──┴───┴───┘
注:1970年后,初级、高级小学生栏内所填数字为小学合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