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809&run=13

1952-1957年,幼儿教育多是“成人化”、“保姆化”,教唱歌、讲故事、做游
戏为主要活动。 1958-1966年逐步重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学毛泽东语录、唱语录歌。1975-1982年用省编教材,1983年
后用全国统编教材, 按幼儿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幼儿按年龄分班,小班3-3.5岁、中
班3.5-5.5岁、 大班6岁。每节课时间为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
分钟。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游戏、体育、上课、观察和日常生活等完成。幼儿一日的
活动安排是:晨检→品德教育→体育→上课→吃补点→游戏→午餐→游戏→午睡→吃
水果→晚餐→整理卫生→离园。
1986年教研室成立了县幼儿教育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
拟订实验计划, 辅导幼师业务学习。为了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改革,幼教研究会于1
987年举行了讲授课教学比赛,全县参赛幼师1100多人,经过层层选拔,有7人获一等
奖、11人获二等奖。
1988-1995年是荣成市教育事业大发展时期,市幼儿教育以国家教委颁发的《幼
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工作条例》为指针,努力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成
人化”倾向。主要抓以下几点:统一使用省编幼儿园教材;遵循“体、智、德、美”
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原则,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
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积极创造与教
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建立市、镇、园三级教研
网络,以城区带动农村,开展教育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