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学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801&run=13

清代,县私塾、学堂教学设施非常简陋,除教室、课桌凳、先生的笔墨纸砚等办
公用品外,几乎再无其他设施。
民国年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教学自然科学课程有所增加。此时,一些简单
的教学挂图、标本等开始进入课堂。但教学设施仍很简陋,多借用庙宇、祠堂或民房
为教室,破旧狭小,采光条件差,多数学校无围墙、无大门,甚至无操场。桌凳普遍
不全,学生自带小凳或蒲团,利用木板或土台子代课桌。
建国后,县政府非常重视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教学设施。到“文化大革命”
前,各中学都配有理化实验室,并具有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药品、模型、标本、挂
图等,为直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
各学校办工厂、农场,为学生提供学工、学农基地。1971年,石岛镇中心完小建成县
内第一幢教学楼。但多数学校因经费不足,校舍条件仍很差。
“文化大革命”后,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积极创造条件,增加教学设备,改善教学
设施。1983年开始,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学校重点实施校舍“六配套”,即在
校舍、课桌凳、厕所、院墙、校门、操场6个方面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1979-1987年, 县政府对镇属中心小学投资2830万元,新建学校135处,新建校
舍6002间, 改造9862间,建院墙56932米、大门533个、厕所3472蹲位,购置课桌凳3
8983套, 建花墙386个、花池1957个,铺设水泥地6982间,粉刷校舍8416间、墙裙38
627米,剥墙皮37466平方米,油漆门窗21450个,建操场682.8亩,达到“六配套”标
准的学校523处,占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3.3%,全部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
人人有课桌凳”的要求。1987年10月通过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检查团的验收。
1988-1995年, 市人民政府对市属学校投资25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54000平
方米,硬化路面56000平方米,绿化校园20000平方米,建自行车棚2280平方米,建景
点56个,新征土地64000平方米,更新课堂桌凳4288套。
1993年以来,市教委努力创办规范化学校。按国家教委制订的规范化学校标准,
提高各校的内部设施装备、管理使用水平。特别是在办公室、普通教室、实验室、仪
器(准备)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德育(团队)室、劳动教室、体育器
材室、运动场地、风雨操场、厕所、道路硬化、美化、绿化等方面争取达标。1994年,
荣成市第一中学经省教委检查验收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截至到1995年底,各学校有
微机室46个,微机1210台;语音室32个,1232座。
经过十多年的校舍改造,荣成市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全
市6处普通高中内部设施达到省定一类标准的1处, 二类4处;全市43处初中,达到省
定一类标准的1处,二类10处,三类10处;全市321处小学,达到省定一类标准的1处,
二类5处,三类10处。

1988-1995年荣成市校舍改造投资情况表
单位:千元
┌──┬──────┬─────┬─────┬────┬───┐
│年份│国家拨款投资│教育费附加│社会捐集资│学校自筹│合计 │
├──┼──────┼─────┼─────┼────┼───┤
│1988│942 │846 │1252 │111 │3151 │
├──┼──────┼─────┼─────┼────┼───┤
│1989│3098 │775 │5210 │241 │9324 │
├──┼──────┼─────┼─────┼────┼───┤
│1990│1677 │987 │4110 │340 │7114 │
├──┼──────┼─────┼─────┼────┼───┤
│1991│2210 │1138 │6634 │435 │10417 │
├──┼──────┼─────┼─────┼────┼───┤
│1992│4322 │2578 │13838 │804 │21542 │
├──┼──────┼─────┼─────┼────┼───┤
│1993│5262 │8031 │26758 │7276 │47327 │
├──┼──────┼─────┼─────┼────┼───┤
│1994│7332 │7689 │3590 │5531 │24142 │
├──┼──────┼─────┼─────┼────┼───┤
│1995│7533 │5607 │ │2862 │16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