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产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79&run=13

海洋水产资源荣成市濒临黄海中部,横跨南北黄海,北濒烟威渔场,南近石岛及
石岛外海渔场,是黄、渤海各种鱼虾洄游的必经之路,又是部分鱼虾产卵、繁衍之地,
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常见的鱼虾有:
鲨 (俗称“锉鱼”,荣成习见11种,即姥鲨、哈那鲨、锥齿鲨、噬人鲨、狐形长
尾鲨、条纹斑竹鲨、鲸鲨、白斑星鲨、扁鲨、双髻鲨、犁头鲨)、带鱼(刀鱼)、鲐(鲐
巴)、蓝点马鲛(鲅鱼)、银鲳(鲳鱼、镜鱼)、绿鳍(绿翅子)、红娘、(尾鱼)、(米
鱼) 、小黄鱼(黄花)、真鲷(加吉鱼)、黑鲷(海鲋、黑鳞加吉)、长尾大眼鲷、多鳞
(沙钻、丁子鱼、麦穗)、六线鱼(黄鱼)、大银鱼、方头鱼(铡刀鱼)、竹荚鱼(山鲐巴)、
黄条(黄犍子)、黄姑(鱼)、白姑(白米子)、太平洋鲱鱼(青鱼)、青鳞(青皮子)、
鳓(鲞鱼) 、(睛天烂、老雁屎) 、黄鲫(毛扣)、蛇鲻(沙梭)、扇鳐(水劳子)、孔鳐
(劳子、老板)、燕鳐(燕鱼)、(黄贲、黄边劳子)、星鳗(磨托鳝)、海鳗(狼牙鳝)、
鳕(大口鱼) 、凤鲚(凤尾鱼)、(丑老婆)、(巴鱼,主要有虫纹东方、弓斑
东方、刺等) 、短吻三刺(山孜孜)、绿鳍马面(孜孜、扒皮狼)、鲶、虾虎鱼
(光鱼) 、牙鲆(牙鳊)、角木叶鲽(八夹子)、鳎鱼(龙力、鳎目、牛舌头、有条鳎、舌
鳎两种)、黑(黑鱼)、褐昌(黄鱼棒子)、鲈(鲈子)、鲻、梭鱼、(针鱼、马步)、
乌贼、对虾、鹰爪虾、鲜明鼓虾、毛虾(虾皮虾)、小白虾、糠虾、磷虾、蒙子虾、细
螯虾(勾子虾)、长臂虾(草虾)、虾蛄(虾耙子)、大蝼蛄虾、藤壶(水虱)、三疣梭子蟹
(飞蟹) 、日本鲟(石夹红)、矶蟹(石硼楞子)、豆形拳蟹(沙里趴)、痕掌沙蟹(沙里马
儿)、泥蟹(牛屎蟹)、长指近方蟹(马吉戗)、绒毛近方蟹(长虫枕子)、招潮蟹(吱嘎蟹)、
寄居蟹、海蜇等。
境内沿海港湾,50年代以前,虎鲸、海狗、江豚(江猪)经常出没,海马也很多。
虎鲸洄游时,当地人称为“龙兵过”,而沿海称好强的人多说“属江猪的,专走要流”。
70年代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滥捕现象十分突出,黄姑、比目、银鲳、鲈、、
鳐等鱼类资源显著下降,真鲷、带鱼、小黄花、大银鱼、毛虾等濒临绝产或绝迹,属
地方性群体的面条鱼则完全绝迹。其他高产经济鱼种也已形不成鱼汛,而作为饵料的
鱼、太平洋磷虾等,则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潮间带、潮下带生物资源据1983年《荣成县潮间带生物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中称,
原有潮间带和潮下带的面积达15.6万亩,建国后改建成盐田、苇田、粮田、水库和虾
池等已达10万亩, 是年调查时只有滩涂面积5.5万亩。此次调查共获取潮间带和潮下
带生物324种, 其中动物251种、植物73种。动物中软体类123种、棘皮类22种、多毛
类25种、 甲壳类54种、其他27种;植物都是藻类。按分布区域分,潮间带生物共254
种,年平均总生物量为446.41克/平方米,年平均总生物密度66.8个/平方米。其中多
毛类24种、软体类91种(单壳类37种,双壳类54种)、甲壳类47种、棘皮类14种、藻类
61种、其他17种。潮下带生物共70种(不包括游泳生物),年平均总生物量405克/平方
米。其中多毛类1种、软体类32种、甲壳类7种、棘皮类8种、藻类12种、其他10种。
经济价值较高的生物多达50余种。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紫贻贝、泥蚶、魁蚶、
毛蚶、布氏蚶、扁玉螺、红螺、菲律宾蛤仔、文蛤、日本镜蛤、中国蛤蜊、四角蛤、
等边线蛤、薄壳和平蛤、紫石房蛤、菲利浦满月蛤、中国绿螂、寻氏肌蛤、光滑荷兰
蛤、竹蛏、栉江珧、海荀、鲍鱼、褶牡蛎等近30种。棘皮类主要有刺参、光棘球海胆、
马粪海胆、哈氏刻肋海胆等。藻类主要有石花菜、羊栖菜、海带、裙带菜、鹿角菜、
大叶藻、江蓠、紫菜、鼠尾藻、海萝、海黍子等近20种。此外,还有数量大而无经济
价值的海燕、陶氏太阳海星、异色海盘车等,多毛类有带沙蚕、毛翼虫等。
泥蚶俗称“瓦垄蛤”,肉味鲜美,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喜栖于泥质潮间带中潮区,
集中分布于西部海区,斜口流附近有少数分布,分布面积14000亩,资源面积12499亩,
平均密度6.9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29.48克/平方米,存量245.81吨。
菲律宾蛤仔俗称“蚬子蛤”,是一种味道鲜美的经济贝类。适栖于沙或泥沙底质
的潮间带中、低潮区,该种分布较广,是滩涂贝类中的主要优势种。主要分布于崂山
大滩、林家流大滩、镆铘岛大滩和西部海区,分布面积16000亩,资源面积约5500亩,
平均密度237.3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417.93克/平方米,存量1531.95吨。
毛蚶俗称“毛蛤”,喜栖于潮下带的沙泥或泥沙底质。分布于八河港、临洛湾、
镆铘岛后港和西部海区,资源面积2507.2亩,存量229.6吨。
魁蚶主要分布于桑沟湾、俚岛湾、爱连湾、荣成湾一带,北部海区和西部海区亦
有分布,资源面积7000余亩,存量330.2亩。
褶牡蛎境内沿海均有分布, 资源面积10429亩,存量2288.3吨。此外,其他品种
也很多,在潮下带有大连湾牡蛎、长牡蛎、密鳞牡蛎、近江牡蛎和日本真牡蛎。
紫贻贝俗称“海红蛤”,有人工养殖的。主要分布于东部海区和北部海区,资源
面积4000亩,存量85.38吨。此外还有少量的厚壳贻贝、重贻贝和毛偏顶蛤等品种。
栉孔扇贝俗称“簸箕蛤”,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东部海区,为人工养殖主要品
种,资源面积5503亩,存量147.35吨。
光棘球海胆俗称“大连紫海胆”,为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海珍品。除西部
泥底质海区无分布外,其他海区均有分布,资源面积4792亩,存量575.4吨。
刺参又名海参,为高蛋白海珍品。除西部海区外,其他海区均有分布,但集中于
北部和东部海区,资源面积21229.6亩,存量823.54吨。现为人工养殖主要品种。
石花菜俗称“毛菜”,为多年生经济藻类。除西部海区外,其他海区均有分布,
资源面积9122.5亩,存量267.8吨。
海带是境内主要养殖品种。野生海带除西部海区外,其他海区均有分布,资源面
积1.1万亩,存量近7337吨。
边紫菜俗称紫膜。境内紫菜种类较多,边紫菜为优势种。除西部海区外,其他
海区均有分布,资源面积3000亩,存量30吨。
羊栖菜俗称“鹿角尖”,土名“黑菜”。除西部海区外,其他海区均有分布,资
源面积945亩,存量59吨。
江蓠俗称“龙须菜”,含有丰富琼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藻类。除西部海区外,
其他海区均有分布,尤以镆铘岛、石岛、桑沟湾、龙须岛为多,资源面积1315.3亩,
存量88.7吨。
淡水生物资源鱼类有鲢、鳙、青、草、鲤、鲫、团头鲂、鲂、马口、餐、寡鳞
飘、红、红鳞、斜颌鲴、高体鲂皱、花、麦穗、棒花、花鳅、泥鳅、短体条鳅、
天斑条鳅、鳗鲡、银飘、竹筒鲍;底栖动物有河蚌、蚬、螺蛳、皱纹蚌、三角蚌;水
生植物有菹草、马鞭草、芦苇、蓑草、蒲草、水葫芦、菱、藕、水葱、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