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770&run=13

生活保障清末和民国初期,县内盲艺人组成“三皇会”(天皇、地皇、人皇)。会
员一般白天占卦算命,晚上演唱,无固定经济收入,县政府每年发给一定数量的“残
疾粮”。
1941年,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解放区组织盲人抗日救国会(简称盲救会),会员
33人,在根据地内利用荣成大鼓等形式演唱新词新曲,宣传抗日,发动青壮年参军参
战;以占卦算命为掩护到沦陷区探听敌情。其生活来源一是由民主政府发给一定数量
的救济粮(款),二是解放区群众募捐。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在组织群众生产自救的同时,组织52名盲人成立曲艺队,
到各村演唱,并由村里派饭到群众家里吃,政府每月还发给他们一定工资。除此及一
部分残疾人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外,绝大多数残疾人依靠家人供养和政府
发放社会救济款及大队补助工日等途径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教育保障1973年,县成立了聋哑学校,招收学生18人,其中男生12名、女生6名。
1990年, 市聋哑学校由社会捐资5万元, 建成聋儿语训中心, 又建起聋儿学习班。
1995年, 市聋哑学校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3人。学生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兼
学服装剪裁、 家具、工艺品制作等技术。至1995年,共招收聋哑学生332人,其中已
毕业209人。
就业保障荣成于1984年开始办社会福利厂,到1987年初具规模。共创办福利厂71
处,其中乡镇办25处,安排就业的残疾人1063人,占生产人员总数的53.3%。到1993
年,全市有福利企业57处,其中镇办31处、村办19处,共有残疾职工1170人,占生产
人员总数的54%。1994年,根据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利企业行
政监督、严格检查假冒福利企业的通知》的要求,对全市福利企业逐一进行了严格的
清理检查。经清理整顿后,1995年全市有福利企业47处,共有残疾职工1200人,占生
产人员总数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