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救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766&run=13

1943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了生产救济委员会,加强对救灾领导。每次灾后,
党和政府都领导干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
救灾的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力量,以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
救济。
1946年4月,受风灾7117户,房子被刮倒18929间,刮走柴草1.93万公斤。全县开
展募捐活动, 10个区募捐玉米2.74万公斤、豆子36公斤、现金28.53万元,县直各单
位募捐现金2115元, 国家拨款3.76万元,村民互助献草80896公斤、出工2175个,使
灾民重建了家园。
1963年,全县范围春旱、夏涝、秋旱。7月份连续降雨14天,471.4毫米。成山卫
公社在13-14日降雨量达476.5毫米, 内地各公社也在378毫米。大小河决口160处,
长达20公里,冲毁塘坝7座,淹没土地9.71万亩,绝产1.37万亩,倒塌民房716间、仓
库16间。 县长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分赴8处公社救灾,发动群众排涝修坝,修缮倒塌房
屋,改种无效益土地。进入秋季后,天气又持续干旱,县委、县政府发动县直机关干
部开赴抗旱第一线, 肩挑人抬,抗旱抢种,共点种引苗7万亩。并拨发救灾款6.32万
元。
1982年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年降雨总量仅为
208毫米。 有8个公社旱灾特重,全县成灾面积达118.3万亩。粮食在上年减产的情况
下,又减产4750万公斤,花生减产2600万公斤。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发动干部群众与旱
灾作斗争的同时,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家庭副业,全县共增加收入300万元。县
政府又拿出2.2万元,帮助1509户困难户买猪385头、羊85只、长毛兔4200只,以及其
他家禽和农副产品加工原料, 使这些困难户一年纯收入达6.7万元。年终国家下拨救
灾款41万元,县政府又下拨了8.8万元,发放给15099户重灾户,户均33元。
1990年5月1日7时, 荣成市沿海刮起了7-8级东南风,最大风力达11级,大风伴
随着大雨,一直持续20小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灾难。有21名渔民死亡,
养殖生产直接损失3.2亿元。 其中损失渔船288只,计1300万元;损失网具58300件,
计4060万元; 损失养殖器材价值1.07亿元; 损失海带、扇贝、贻贝等10余万吨,计
1.6亿元。此外捕捞生产受到间接损失3万吨,总值600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市委、
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立即带领水产、民政部门的60多名干部分赴各灾区。省委、省政府
和威海市委、市政府都先后派专人亲临荣成市查看灾情,研究抢险救灾措施。全市各
行各业齐动员,大力支援灾区。市金融部门组织信贷资金1850万元,帮助受灾企业恢
复生产; 市保险公司把170万元的理赔资金送往灾区;税务部门抓紧制订为灾区减免
税的意见; 市物资部门将救灾木材2000立方米、钢材1000吨、三烯100吨送往救灾第
一线;市公安部门干警奔赴抗灾第一线,维护海上治安秩序。同时,烟台、惠民、环
翠、 乳山、文登等地共捐化肥400吨、木材80吨,支援荣成市人民的抗灾斗争。还有
不少单位向灾区捐款捐物。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500公里海岸线上一片繁
忙景象,每天上阵劳力8万多人,养殖人员、渔民每天工作十五六个钟头。仅7天时间
就修复渔船169只,修复渔网3500多扣,恢复海带8600多亩,恢复扇贝2300亩,233个
生产单位恢复了正常生产,出海渔船3500多只,出海劳力14400人。
1992年自5月初到6月底的50多天里,荣成市一直没有大的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
仅有17.3毫米, 比历年同期减少91.8毫米,减少5倍以上,受灾面积75万亩,减产粮
食4760万公斤,花生9655万公斤。是年9月1日,荣成市遭受强风暴雨的袭击,各乡镇
农业、 渔业、养殖业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毁坏房屋1200多间,大小船只282只,公
路近2000米, 海带、扇贝、贻贝12万余吨,其直接经济损失6亿多元。灾情发生后,
市委、市政府组织专人察看重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对重灾区进行重点走访,对死亡
者亲人安排专人做好善后工作,对下落不明的渔民组织力量寻找,并做好家属的安抚
工作。对受伤人员及时组织抢救治疗,对受灾重点部位组织有关乡镇、村渔业生产单
位集中人、财、物力突击救灾。海上风浪减小后,市、乡镇领导分头到各受灾单位,
组织和带领群众开展抗灾自救, 恢复生产。渔业生产单位立即抢修受损渔船168只,
整理被毁坏的各类养殖1.3万亩。 各乡镇、 村组织农民群众抢修房屋746间,修道路
1550米; 机关干部和果农以及食品加工单位加工和销售落果4万余公斤;邮电、电力
部门维修线路2万多米;组织工业、流通部门供应抗灾物资价值107万元;保险部门灾
情理赔203.7万元;公安、边防、司法、民兵等方面的力量加强海上巡逻和滩涂守护,
防止和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的不法行为。整个抗灾救灾过程中,全市局
势稳定,社会人心安定。
1994年8月15日下午4时30分至16日上午10时,境内遭受了罕见的15号强热带风暴
的猛烈袭击, 海上风力8-10级,阵风达10级以上。龙须岛镇等局部地区达12级,平
均降雨量107.6毫米,雨量最大的达141毫米。近海大批养殖品被巨浪卷走冲毁,内陆
大秋作物和水果连片遭灾,经济损失是有记载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据统计,截至16日
上午10时, 全市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死亡渔民11人,失踪10人,伤20人。共撞毁
报废40马力以上渔船355条,其中185以上大马力渔船27条,总价值达9580万元。各类
养殖损失4.4亿元,其中损失扇贝2.5万亩,2亿元;损失海带2600亩,840万元;损失
养成鲍鱼486万头, 2340万元;损失鲍鱼苗等920万粒,2630万元;损失筏养牡蛎400
亩,60万元;损失对虾养殖面积400亩,300万元;损失海参、魁蚶3900亩,2000万元;
损失海上养殖物资10969万元。另外,毁坏码头6座,价值160万元;冲毁食盐1500吨,
63万元; 还有部分养殖苗类、养殖车间受到严重损失。渔业经济损失约5.6亿元。农
业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其中22万亩玉米程度不同的倒伏,减产6243万公斤;10万
亩挂果园全部出现落果现象,沿海损失比较严重,落果率在50%以上,内陆落果率在
30%以上,落果总量7044万公斤,损失8636万元;1.7万亩大豆倒伏,减产183万公斤;
损坏瓜菜2.2万亩, 减收1243万元;倒折树木10万棵;电线杆765棵;冲毁桥梁6座。
群众房屋和经商板房倒塌损坏3496间, 损失619万元,还损失其他物资一宗。灾情发
生后,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抢险救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
振奋精神,坚定广大干部群众抗灾自救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落实各项补救措施,迅速
恢复生产。三是开展增产增收活动,做到一业损失多业补。四是切实维护好社会治安
和生产秩序。五是及时总结表彰抗灾、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六是大力弘
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切实关心和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
难。为了切实帮助重灾户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各级紧急行动
起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全力支援灾区和受灾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倡导和号召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为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市委、市政府的全体
领导成员带头,每人捐款200元。截至8月18日,全市捐款83.8万元,物资折款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