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74&run=13

清《荣成县志》(道光本)卷三载:“……闻诸父老,百年之前,郁郁青青,连山
接麓者皆松林也,后忽有松蠹食其叶,枝干皆枯,虽有萌蘖,不数年尽矣。”由此可
以看出,清道光年间境内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了。民国期间曾在成山、伟德山及石岛
山等地广为植树,但因战乱,成片山林遭砍伐,破坏严重,到1949年森林覆盖率仅为
4.5%。解放后加强综合治理,扩大植被面积,到1995年全市森林用地59.9万亩,覆盖
率为34.7%;草场用地35.9万亩,覆盖率为17.2%。
境内植被以木本植物为主,并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在低山、山丘的中上部,生
长着黑松、赤松、刺槐和栎类等乔木林及以麻栎丛为主的灌木林;草本植物主要为羊
胡子草、地榆等,是土层浅薄的粗骨棕壤的形成地带。低山、丘陵的中下部,针叶林
和阔叶林相间分布,乔木林以刺槐、黑松、麻栎及果树等为主;灌木则由荆条、棉槐、
白檀、雪柳、胡枝子类为主组成;草木植物则以白羊草、管草、黄背草、知风草、画
眉草、野谷草、蕨类等组成,是粗骨棕壤与普通棕壤形成的过渡区。山前平原坡地主
要为阔叶乔木,如杨树、刺槐、泡桐、楸树、国槐等;草本植物则以管草、蒿草等为
主,是普通棕壤的形成地带。沿海风沙土类地带,黑松形成主要乔木林带;灌木有棉
槐、单叶蔓荆等;草木植物则为沙石赞苔草、待霄草、野沙参、菖蒲、灰绿碱蓬、翅
碱蓬、二色补血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