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抗战初期荣成武装起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714&run=13

1937年12月15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沟于家村召开特委扩大会议,特委书记理琪传
达了山东省委关于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 部署各县举行抗日武装起
义。12月24日,胶东特委首先在文登天福山发动和领导了天福山起义。而后荣成先后
发动了埠柳乡校、黄山和古迹顶三次武装起义。这三支起义队伍都编入了“三军”,
成为天福山起义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埠柳乡校起义埠柳乡校,即国民党荣成第二乡农学校,是国民党训练地方武装力
量的地方。为争取这一部分人参加抗战,曹漫之在1937年秋后通过民先队员林乎加做
乡校的策反工作,并向理琪进行了汇报,得到了理琪的重视,最后决定由曹漫之组织
这次起义。曹漫之回荣成后,在凤山小学召集李耀文、阎世印开会研究,决定在威海
起义后再进行。 并要李耀文通知林乎加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1938年1月17日,
曹漫之参加威海起义回来后,便在埠柳乡校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耀
文、汤丁光、刘国珩、阎世印、林乎加等。在听取了林乎加关于起义的准备工作情况
汇报后,决定第二天起义。为了得到上级帮助,还决定派林乎加去大水泊找理琪汇报,
特委派一个小分队在荫子一带接应。
1938年1月18日, 曹漫之、李耀文、阎世印、林乎加来到了埠柳乡校,把全体学
员(30余人)集合于乡校院中,当即宣布起义。曹漫之、林乎加分别讲了话,乡校校长
表示愿意起义, 参加抗战。接着,由曹漫之、林乎加、李耀文带队,携带长枪8支、
短枪4支、大刀20余把、油印机1台去大水泊与“三军”会合。
黄山起义1937年秋,由崔兰亭(系国民党人士)、孙华之、宋子久、朱志洪等在黄
山组成抗日救国会,后因崔兰亭退出该会,由孙华之任会长,宋子久任副会长。到11
月中旬会员发展到三四千人。在此基础上,朱志洪组织了一支三四十人的抗日武装队
伍,一方面与上级取得联系,一方面起枪,先后起到长短枪13只、子弹50余发,并对
黄山乡校进行武力解决, 缴获枪10余支、 子弹90余发。为了加强这支队伍的领导,
1938年1月中旬, 胶东特委派王明光、王本贤等人来黄山协助朱志洪组建黄山抗日队
伍, 又在十几个村庄起枪50多支、子弹3000余发。到1938年1月底,这支队伍发展到
140人,枪90支。
1938年2月1日,这支队伍在朱志洪、王明光、王本贤的领导下,在黄山北庙召开
大会,正式宣布武装起义,并确定番号为抗日救国军黄山大队。朱志洪任队长,王明
光任政委。 下设4个中队,王本贤任第一中队长,阎毅任第二中队长,陈楚任第三中
队长, 陈俊任第四中队长。2月下旬,队伍拉到大水泊与“三军”会合,整编为山东
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四十一大队。
古迹顶起义1937年11月,刘国柱在招远起义未成回乡,其文登乡师同学张延信也
回乡,俩人商量决定要组织一次武装起义,并与汤丁光、丁文英等人联系起义事宜。
他们先是发动组织人员,先后到20多个村庄联系,人员发展到80多人;而后又到区长、
地主家中起枪。 1938年2月11日,这支队伍在古迹顶正式宣布起义,成立了荣成人民
抗日救国军第一大队,刘国柱任大队长,龙飞任副大队长,乔生(张延信)任指导员。
起义后,队伍没有马上离开荣成,而是留下来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和起枪活动。不久,
队伍发展到100多人。1938年2月26日,起义队伍西去大水泊与“三军”会合,被编入
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路八大队,刘国柱任第三路指挥部参谋长兼大队长,龙飞
任副大队长, 苗雨林任大队政委,下设3个中队。至此,这支起义队伍便成为山东人
民抗日救国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