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妇女抗日救国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629&run=13

1939年4月,荣成县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在前荫子夼村成立,随后各区、
村也相继成立了妇救会。1941年全县妇救会会员37678名,1945年4月发展到62236名。
先后由周文、 周武、王哲、田蒲昌、于瑞香、杨淑英任会长。1945年8月,改称妇女
救国会,由杨淑英、王吉淑任会长。
抗日战争时期,县妇救会的主要工作是发动广大妇女拥军支前,积极发展生产。
阎家庄村(今属崂山镇)女共产党员肖永菊的两个儿子参军牺牲后,她又将两个小儿子
送往前线;崂山屯村女共产党员姜世彩先后动员了丈夫、大弟和小弟参军,当两个弟
弟牺牲后, 又将年仅16岁的大儿子送去当兵。1941年2月,桥头区妇救会长徐杰,为
了保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于桥头集英勇就义,年仅21岁。1943年,凉水泉村 (今
属俚岛镇)女共产党员杨秀芬,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率先在本村建起了搿犋组,
带领全组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种植小麦, 亩产达150多公斤,创全县最高纪录。是年
秋,荣成县第一个纺织生产合作社在河北村(今属东山镇)成立,村妇救会长王文英当
选为会长, 下辖48个纺织小组,共285人,其中妇女224人。在两年内,该社织布1.2
万尺, 4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至1945年,全县成立了纺织合作社59处,
支前纺花138345公斤,织布73046米,做军衣41191件。涌现出县、区纺织模范1481名。
年内,杨秀芬和王文英分别被胶东行署和胶东军区授予“劳动英雄”和“纺织英雄”
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 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拥军支前。1946年,全县有
7.3万名妇女参加土改运动,涌现积极分子6538名。1947年2月,妇女救国会响应县委
号召,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参军、参战、支前、立功”运动的高潮。66户的河西东
家村(属埠柳镇)一次就动员参军39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缺2个区),在解放战争中,
全县广大妇女劝夫参军1922人, 劝未婚夫参军855人,送子参军2512人;并为部队缝
制了大量军衣、鞋垫及捐献首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