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606&run=13

“大跃进”1957年11月29日,全县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于崖头召
开,第一次提出“反对右倾保守,抖擞精神,信心百倍地争取1958年生产‘大跃进’”
的口号。 1958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讨论制定了《荣成县农
业经济发展规划(草案)》。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对当年农业生产提出一些不切实际
的过高要求和指标。此后,县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于8
月提出:党政军民总动员,千军万马齐出动,政治挂帅,思想领先,保证卫星上天,
粮食亩产达到1500斤至2000斤。自此,伴随着政治上的反右,农业及其他各行各业开
展了“大跃进”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
误在全县严重泛滥。
在“大跃进”运动中,县委按照“全党全民办钢铁”的方针,成立钢铁指挥部,
发动广大群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大炼钢铁。1958年7月9日,建大铁业社猪嘴
炉炼出第一炉铁水,揭开了境内大炼钢铁运动的序幕。此后,全县组织了几十万人的
炼铁大军,纷纷在各村建立了土法炼铁炉。至9月11日,全县建高炉647座。广大群众
被迫按指标收集废钢铁,并砸铁锅、铲子、勺子等用具作炼铁原料。所炼钢铁因质量
太差,大多报废。
人民公社化1958年8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人民公社
化运动开始掀起。 9月1日,黎明人民公社宣告成立,成为境内第一个人民公社。至9
月3日,全县撤销了21处乡(镇) ,成立了21处人民公社。11月,县委在全县农村开展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大力宣传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批判“右倾保守派”、“观潮派”、“秋后算帐派”,提倡“插红旗”、“拔白旗”,
致使左倾错误不断升级。
人民公社初期,实行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公社所有制,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
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劳动力按班、排、连、营编制,大兵团作战。兴办公共食堂,
实行“供给制” ,“放开肚皮吃饱饭”,农民一日三餐排队领饭。至8月13日,全县
共建食堂4428处,就餐农户11.84万户,占总农户的94%;搭窝棚6628个,集体食宿,
并编成1775个团、5245个营。
1959年1月, 根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精神,县
委拟定了《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计划》(初稿),成立了整社办公室,首先在崖头、滕
家两处公社进行试点,1月下旬整社工作在全县展开。3月25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
议,落实《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初步刹住平调风和共产风,确立了以队
为基础的三级核算体制。但随着10月全县反“右倾”斗争的开展,强调保卫“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使敢于讲真话的人受到错误批判,甚至被戴上“右倾
机会主义”的帽子。浮夸风日趋严重。
1960年,受左倾错误影响,县委制定1960年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不切实际地
提出: 196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要比1959年增长28.64%,全县要分期分批由生产
队所有制向人民公社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过渡。会后,“共产风”在全县泛滥。
左倾错误加上严重涝灾, 终于导致1960-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农业严重歉收。
1960年粮食总产8101万公斤,为1949年的76.9%,亩产96.5公斤,为1949年的82.8%,
人均口粮86.5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数。1960年11月,县委成立生产救灾指挥
部,抽调1012名干部深入基层,全力领导群众开展以“保人、保苗、保治安、保秋收”
为中心的生产救灾运动。同时,决定纠正在人民公社化中的浮夸作假、强迫命令、特
殊化的风气和一平二调的错误。1961年2月,全县取消供给制,解散农村集体食堂。4
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农村人
民公社工作条例》,将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全县基本核
算单位由936个调整为5831个。 至1962年3月,全县848个生产大队全部实行以生产队
为基本核算单位,其余72个生产大队继续坚持大队核算。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实
行,进一步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1962年,农业丰收,粮食总产1.04亿公斤,饥荒解除。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中共荣成县委领导干部群众破除迷信,大
搞农田水利建设,此间,建成后龙河水库、纸坊水库,这是两座防洪、灌溉、供水、
发电和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渔业发展较快,仅1958年渔业总产量达到35505
吨,总产值754万元,渔民平均收入338.2元。但是这场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主要教训是经济建设未能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急于求成,采取革命战争和政治斗争的群众运动的老方法领导经济建设,导致严重失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