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大生产运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604&run=13

1940年2月,日军侵占荣成,对解放区实行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1941年春,
荣成县委发出“自力更生,节约渡荒,粉碎敌人经济封锁阴谋”的号召,领导全县军
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建立各种互助合作社158处,开荒种地2310亩,疏导河流150余
公里, 修坝110多公里,植树造林76.5万棵,建起织布厂和绣花厂。为了开展生产运
动, 1942年8月,荣成县委、县政府向全县解放区推广伟德山区部分贫困户自觉组织
起来,成立搿具组的经验;同时派出大批县、区干部,深入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
帮助贫困农民搭伙成立各种互助合作生产组织。 截至年底, 全县共组织常年搿具组
900余个,入组农户1.5万户;季节组1470个,入组农户8820户;少数村还成立了农业
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农户占解放区总农户的47.16%。
1943年春,根据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指示精神,荣成县委、县政府、
县独立营联合作出了“全县解放区党、政、军、学所有人员,必须无一例外地与人民
群众一起,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来减轻人民的负担,克服抗
日根据地经济困难”的决定,全县解放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943年10月,荣成县第
一个纺织生产合作社由王文英在十二区河北村组织成立, 至1944年4次完成制做军服
任务, 共织布1.2万尺,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为推动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1944年
12月, 荣成县委组织评选县级劳动模范324名, 其中中共党员264名,占劳模总数的
81.5%。
1940年7月至1946年4月,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地主对农
民的剥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县内各群众团体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遵照毛
泽东《组织起来》的指示,全县解放区农村普遍建立互助组。至1945年底,共建互助
组857个, 有7800多人走上了组织起来的道路,共开荒造田2800多亩,增产粮食40多
万公斤。
1946年8月, 荣成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
问题,结合反蒋、支前、立功开展生产运动。1947年荣成县灾情严重,10月,县直机
关生产委员会成立, 领导全县人民生产自救。 教育停办,师生共同参加生产自救。
1948年3月,针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1947年水灾所造成的春荒,县委遵照上级指示,
发出生产救灾指示,要求从生产入手,生产、救灾一起抓。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与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提倡农民自愿结合,互济互助。1949年,终
于战胜饥荒,支援了前线。年内,搿具组发展到7301个,变工组2320个,等价组120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