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参军支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603&run=13

参军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共荣成地方党组织及时把抗日救国作为中
心任务,为配合天福山起义,由中共党员带头组织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向山东抗日救
国军第三军输送武装力量。遵照胶东特委指示,县委和各区委领导深入全县各地拾枪
拉队伍,组建抗日武装,先后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大队第二区队、荣成县大
队(1941年8月改编为荣成县独立营等) 。面对日军的野蛮“扫荡”和国民党的积极反
共、消极抗日,全县人民纷纷把亲人送上抗日前线。1940年,小落乡阎家庄肖永菊大
娘把大儿子吴天启、二儿子吴天荣一起送去参加八路军,1941年二儿子牺牲后,她又
把三儿子、 四儿子送到部队,出现了“一门四英”的动人事例。抗战八年,有14051
名荣成人民参加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奔赴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委、县政府遵照上级指示,在境内实行土改、复查、参军支
前、发展生产密切结合的工作方针,“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开展“参军
保田、反蒋立功”运动,掀起“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的参军参战热潮,
出现许多父送子、妻送郎、未婚妇动员未婚夫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凤山区(今埠柳镇)
河西车家村共60户,一次参军39人;岳家庄村一位岳老大爷,为了激励儿子参军,自
己首先剃光胡子报了名;小泊村(今马道镇)青年孙传和在一次诉苦大会上,听到青年
妇女唐希坤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将她害得家破人亡的罪行,当即咬破手指,写下“为国
为民”的血书,参军上前线。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村又有10名青年报名参了军。至
1950年,全县出现5次大参军运动,共有12061名荣成农民子弟奔赴前线。
支前1946年6月,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8月4日,荣成
县政府下达组织民夫的指示。指出:为了适应目前战争的需要,各区要迅速紧张地组
织好民夫,凡年满十八岁以上至四十五岁以下的合格男子都要按其规定组织好,以备
完成支前的各项任务。1947年春,荣成县、区党组织普遍成立支前指挥部,村成立了
支前委员会。县支前指挥部由59人组成,下设政治部、民力组织动员部、粮食部、民
站部和秘书室等机构,统一负责支前工作。石岛市为保证支前,加强港口贸易,原工
商管理局改为进出口局。翻身作主人的荣成人民响应党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
胜利”和“部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那里”的号召,踊跃出夫,支援前线,先后参加过
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和舟山等无数次战役和战斗。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荣成县
支前民夫一批接一批(详见第二十四编第二章第二节),其中较大规模的8批,6544人。
支前民工纷纷立功受奖,仅淮海战役中,荣成民工立功676人次,并获得“劳苦功高”、
“支前模范”、“开路先锋”锦旗各一面,31人在支前中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