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共荣成县特别支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589&run=13

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解散后,孙季周并没有停止工作。他一面与上级党组织取
得联系,一面积极壮大党的队伍。1931年,孙季周与中共烟台市委接上联系,并遵照
市委指示, 于是年9月在石岛成立了中共荣成县特别支部,隶属烟台市委,孙季周任
书记。
是年冬,孙季周以甲长训练班军事教官的身份,在训练班上先后发展了沙树模、
毕家喜、毕春华、丛培(丛烈光)为中共党员,在县境南部撒下红色的种子。1932年
2月, 孙季周身份暴露离开石岛,中共烟台市委派宫懋馨接任特支书记,办公机关迁
至斥山, 以“鲁东书局”为掩护开展工作。1933年3月,宫懋馨离开荣成,特支工作
停止。
1934年冬,丛烈光从海阳回荣成,重建中共荣成县特别支部,隶属胶东特委,驻
地宁津一带。
孙季周离开石岛回到城厢后,以县立第一小学为基地,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先后
发展了曹元鹏(曹漫之) 、刘家语(谷牧)、刘佩忠、于春铭等人入党。1932年6月,孙
季周身份暴露离开荣成。曹漫之、于春铭、刘佩忠等在学校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成立
了中共城厢支部,隶属胶东特委,驻地城厢。
此时,境内形成南有荣成特支、北有城厢支部两个活动中心。在他们的影响下,
至1935年“一一·四”暴动前夕,境内宁津、东山、王连、崖头、黄山、人和、靖海、
寻山、荫子、港西等地党组织蓬勃发展起来,但各地党组织没有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关,
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丛烈光出走,特支工作停止。境内参加暴动的党员大
都暂时离开荣成,党组织的活动一度处于低潮。
1936年春,局势相对平稳,离开荣成的党员陆续返回,党组织逐渐恢复。1937年
8月, 曹漫之、李耀文、汤丁光等于城厢成立中共荣成临时县委。10月,根据胶东临
时工作委员会的审定, 改称中共荣成县特别支部。1938年1月,曹漫之等荣成党组织
负责人西上抗日,特支工作停止。
1938年2月,荣成县党的工作由文荣威边区工委负责,机关驻地文登县大水泊。
1938年3月, 奉胶东特委指示,王本贤来荣成整顿党组织,在尹格庄小学发展曲
显明入党。不久,王本贤调回胶东特委,荣成党的工作交由曲显明负责。曲显明一方
面在县境南部地区发展党组织,一方面与北部党组织沟通联系。经过曲显明与各地党
组织的协商,1938年10月,以张善堂、鞠维忠领导的抗战文化供应社为基础,在崖西
镇院东村建立中共荣成县特别支部,第一次统一了全县党组织,统一领导30多个支部,
700多名党员,隶属中共文登中心县委。1939年1月后隶属东海特委,机关驻地院东村
一带,后移至山河孙家(今崖西镇山河村)。
荣成抗战文化供应社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