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岛屿礁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58&run=13

岛屿按面积≥0.0005平方公里的标准统计,境内海域有大小岛屿34个。这些岛屿
中,有常驻居民的3个(鸡鸣岛、镆铘岛、楮岛),已修堤、码头与内陆连通的12个(养
鱼池草岛、姜岛、外遮岛、内遮岛、楮岛、镆铘岛、滨岛、西草岛子、伯家岛、北凤
凰尾、猪岛)。
大蓬石岛位于鸡鸣岛西约1公里处(北纬37°25′54″,东经122°28′24″),近
东西走向,长约0.06公里,宽0.03公里,面积0.0018平方公里,岸线长0.18公里,最
高海拔1.9米,距大陆最近距离1.3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出露的
地层为白垩系青山组的安山岩、粗面岩和凝灰质页岩。在该岛周围还有一些面积不到
500平方米的礁石。
鸡鸣岛位于港西镇虎头角正北(北纬37°26′54″,东经122°28′48″) ,呈椭
圆形, 东西走向,长0.8公里,宽0.59公里,面积0.3平方公里,岸线长2.5公里,最
高海拔72.7米, 距大陆最近点1.8公里。该岛地形较陡,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南
部码头附近有约400平方米的沙滩,其余部分全是悬崖峭壁,植被覆盖率为40%。岛上
无地下水资源,有一行政村--鸡鸣岛村,有少量耕地,以渔业为主,设灯桩一座。据
传,有渔船因雾迷航,听到岛上鸡叫而脱险,故名之。
双石岛位于港西镇虎头角北(北纬37°26′42″,东经122°28′24″) ,长0.11
公里, 宽0.04公里,面积0.0044平方公里,岸线长0.28公里,最高海拔3.3米,距大
陆最近距离0.26海里。该岛实为由四块礁石组成的礁石群,东边两块称为东双石,西
边两块称为西双石,东双石较大。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出露的地层为白垩
系青山组,主要为紫灰色角闪安山岩,斑状结构。
大站石岛位于港西镇虎头角北(北纬37°25′54″,东经122°28′48″) ,东西
长0.06公里, 南北宽0.013公里,面积0.0008平方公里,岸线长0.14公里,最高海拔
7.5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1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植被覆盖。周围水深较浅,
落潮时可沿岩礁涉水登岛。出露的地层为白垩系青山组的火山岩,岩性为火山角砾岩、
安山岩及凝灰岩。该岛周围有许多小礁石(大燕、小燕、小站石等20余个),面积都不
足500平方米。
黄岛子岛又名黄岛,位于成山卫镇柳夼村北(北纬37°24′12″,东经122°34′
48″),长0.05公里,宽0.02公里,面积0.001平方公里,岸线长0.13公里,最高海拔
7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岛上地形较为平坦,基岩裸露,无植被覆盖,出露
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变质岩系。
海岛子岛位于成山卫镇柳夼村东北(北纬37°24′24″,东经122°35′00″) ,
东西长0.06公里,南北宽0.016公里,面积0.001平方公里,岸线长0.13公里,最高海
拔7.1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0.06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植被覆盖,出露的岩石为淡
黄色花岗岩,中粒半自形等粒结构。
海驴岛位于龙须岛镇马栏湾北部、礼村东北4公里 (北纬37°26′48″,东经122
°39′54″),呈月牙形,东西走向,长0.56公里,宽0.13公里,面积0.073平方公里,
岸线长1.11公里,最高海拔65.8米,距大陆最近距离1.25海里,为境内海鸥主要栖息
地,被誉为“海鸥王国”。该岛地势东高西低,实际上是海蚀平台上的一个海蚀柱。
岛前有许多海蚀洞, 岛后为悬崖陡壁,大部分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仅20%。出露的
地层为胶东群富阳组的石英片岩和石英云母片岩,粒状或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
造。周围海底为岩礁,生长刺参和石花菜,近海鱼类资源较好。岛上设灯桩一座。
北苍岛(北纬37°24′25″,东经122°41′53″) ,面积0.0005平方公里,岸线
长0.13公里, 距大陆最近距离0.1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植被,岩性为火成
岩。
南苍岛位于龙须岛镇侯家庄村东北(北纬37°24′24″,东经122°41′53″) ,
东西长0.06公里, 南北宽0.025公里,面积0.0017平方公里,岸线长0.26公里,最高
海拔9.2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0.08海里。该岛实际上是一条由陆地向海延伸的岩脉在
水下高起的部分,由两块大礁石组成,低潮时可沿岩脉涉水登岛。基岩裸露,植被稀
少,覆盖率仅10%,都是些草本植物。出露的岩石为肉红色粗粒正长岩。
海鸟石岛位于成山头西北(北纬37°24′00″,东经122°42′18″) ,长0.15公
里,宽0.05公里,面积0.0075平方公里,岸线长0.4公里,最高海拔2米,距大陆最近
距离0.24海里。岛上无土壤、植被,组成岩石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落凤岗岛位于龙须岛镇落凤岗村冷藏厂前(北纬37°23′12″,东经122°39′30
″) ,呈椭圆形,长0.08公里,宽0.05公里,面积0.004平方公里,岸线长0.2公里,
最高海拔3.9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植被覆盖。出
露的岩石为钾长花岗岩。落潮时可沿礁石徒步登岛。
草岛子岛(北纬37°22′30″,东经122°36′54″) ,东西长0.04公里,南北宽
0.025公里, 面积0.00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3米。该岛实为潮间带一块大礁石,距
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 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出露的地层是太古界-
元古界胶东群的变质岩系。
养鱼池草岛位于成山卫镇马山蔡家庄正南(北纬37°18′30″,东经122°34′18
″),呈椭圆形,东西走向,面积0.08平方公里,岸线长1.38公里,最高海拔23.5米。
植被较少, 植被覆盖率约20%。岛上设灯桩一座。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白垩系青山组的
灰绿色和灰黑色角砾晶屑凝灰岩、深灰色安山质集块岩等。过去低潮时可徒步登岛,
1978年建坝与陆相连。
青石岚岛位于成山卫镇马山王家村东南、养鱼池草岛东侧 (北纬37°18′42″,
东经122°35′06″),长0.04公里,宽0.025公里,面积0.001平方公里,岸线长0.12
公里, 最高海拔4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25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出
露的地层为白垩系青山组的火山岩系,与养鱼池草岛大体相似。东西两侧潮间带较宽,
大部分为岩滩,很少有砂砾覆盖。
高岛子岛位于马道镇崮头东南(北纬37°17′24″,东经122°34′21″) ,面积
0.001平方公里, 岸线长0.14公里,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植
被。岩性为火山岩。
花斑彩石位于马道镇烟墩角村南,距大陆最近点0.05公里,面积0.0006平方公里,
海拔17米, 岛岸线长0.1公里。该岛孤立海中,岩石裸露,浑然一体,具有瑰丽的花
纹,故名之。为荣成著名景点之一。
姜岛位于马道镇曲家台村东南(北纬37°17′06″,东经122°33′36″) ,呈椭
圆形,东西走向,长0.28公里,宽0.071公里,面积0.02平方公里,岸线长0.6公里,
海拔12.2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地势东高西低,植被较多,主要为松树,分
布于岛的中部,植被覆盖率约40%。出露的岩石为白垩系青山组的灰绿色角闪安山岩。
1991年建坝与陆相连。清光绪年间,因岛属姜姓而得名。
南草岛位于俚岛镇草岛寨村东北(北纬37°16′18″,东经122°34′12″) ,呈
椭圆形, 近东西走向,长0.25公里,宽0.09公里,面积0.022平方公里,岸线长0.56
公里, 最高海拔9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56海里。该岛地形比较平坦,植被较多,以
松树为主, 植被覆盖率约40%。东北侧有一简易码头,低潮时可沿西部的砾石滩徒步
登岛。出露的岩石为白垩系青山组的黑灰色角闪安山岩。
大黑石岛位于俚岛镇草岛寨村东北(北纬37°16′24″,东经122°34′54″) ,
呈卵形,近东西走向,长0.1公里,宽0.027公里,面积0.0027平方公里,岸线长0.28
公里, 最高海拔4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75海里。该岛实际为两块礁石,高潮时被海
水隔离,低潮时由岩礁相连。植被稀少,只有少量草本植物,植被覆盖率约5%。出露
的岩石为白垩系青山组的辉石角闪安山岩。东边一块上设灯塔一座。
外遮岛位于内遮岛的北部(北纬37°15′24″,东经122°35′06″),呈椭圆形,
东北西南走向, 长0.48公里,平均宽0.13公里,面积0.063平方公里,海拔38.9米,
岸线长2.76公里,距大陆最近距离0.33海里。该岛地势东高西低,植被较多,主要为
松树, 集中分布在山顶,植被覆盖率约50%。岛上设灯塔一座。它与内遮岛之间的海
沟已被填平,使两岛连在一起成为岛连岛。出露的岩石为白垩系青山组浅红色玻屑凝
灰岩、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
内遮岛位于俚岛镇后疃村正东(北纬37°15′12″,东经122°35′00″) ,呈椭
圆形,南北走向,长0.38公里,宽0.25公里,面积0.0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3.8米,
岸线长1.55公里。该岛地势东高西低,植被较多,主要是黑松,集中分布在山顶部分,
植被覆盖率约40%。 出露的岩石为白垩系青山组的角闪安山岩、灰黑色安山岩、灰白
色粗面岩及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和紫红色铁质粉砂岩。岛周围生长海参及贝类。1979年
筑路与大陆相通。
高家岛位于俚岛镇陈冯庄村东侧(北纬37°12′30″,东经122°37′00″) ,长
0.07公里,宽0.02公里,面积0.001平方公里,岸线长0.17公里,最高海拔3.5米,距
大陆最近距离0.003海里。 岛上基岩裸露,只有很少的草本植物和很薄的土壤,植被
覆盖率约10%。周围水深较浅,低潮时可沿连岛沙坝徒步登岛。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
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
瓦子石岛(北纬37°11′18″,东经122°35′48″),长0.04公里,宽0.013公里,
面积0.0005平方公里, 岸线长0.09公里,最高海拔2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
该岛实为由岸向海延伸的岩脉在海底的高起部分,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
出露的岩石为正长斑岩,肉红色,斑状结构,斑晶正长石,块状构造。
岛头岛位于俚岛镇南我岛村南(北纬37°11′07″,东经122°35′08″) ,呈长
条形, 长0.08公里,宽0.02公里,面积0.001平方公里,岸线长0.17公里,最高海拔
4.1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出露的岩石
为正长斑岩,与瓦子石岛相似。低潮时可涉水登岛。
海驴石岛(北纬37°11′36″,东经122°37′18″),长0.07公里,宽0.01公里,
面积0.0028平方公里,岸线长0.17公里,最高海拔8.6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
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四周海蚀地貌发育。周围水深较浅,低潮时可徒
步登岛。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
锥子石岛位于兔子石岛正北0.5公里(北纬37°09′18″,东经122°34′48″),
长0.04公里,宽0.02公里,面积0.0008平方公里,岸线长0.09公里,最高海拔3.8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该岛实为三块大的礁石和一些小礁石组成的近岸礁石群,
高潮时四周小礁石被海水淹没,只露出其中三块大的礁石,低潮时连为一体。岛上基
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
兔子石岛(北纬37°09′12″,东经122°34′48″) ,东西长0.03公里,宽0.02
公里,面积0.0006平方公里,岸线长0.1公里,最高海拔4.9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06
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地形陡峭,海蚀地貌发育。出露的地层为
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主要为白云斜长片麻岩。
五岛又称斜口岛,位于崖头镇碌对岛东(北纬37°06′24″,东经122°28′42″),
呈梅花形,东西长0.04公里,南北宽0.013公里,面积0.0005平方公里,岸线长0.1公
里,最高海拔3.4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63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和植被覆盖。
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 主要岩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水下为
岩礁底质,向外是泥沙底质,有刺参、牡蛎、扇贝生长。该岛由5块裸露的岩石组成,
故名之。
鹁鸽岛又称八角地,位于桑沟湾内西南、东山镇崮山前村东北 (北纬37°02′54
″,东经122°28′42″) ,西南-东北走向,东西长0.23公里,南北宽0.06公里,面
积0.015平方公里,岸线长0.58公里,最高海拔5.6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95海里。该
岛东部为岩礁, 西部为沙丘,植被覆盖率约40%,主要为草本植物。出露的地层为太
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变质岩系, 主要为角闪二长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水下为
岩礁底质。
楮岛位于宁津镇马栏村正东(北纬37°01′,东经122°33.5′),面积0.6平方
公里, 岛岸线长4公里。岛上有居民,有耕地。东部为岩礁底质,扇贝非常丰富,还
有刺参、 牡蛎、 藻类生长;北部和南部为沙质底质,有蛤类生长。落潮时可通过,
1963年修筑公路与大陆相连。
人石岛位于宁津镇楮岛村北0.7公里(北纬37°02′54″,东经122°33′42″),
呈人字形,由两个紧靠的小岛组成,长约0.2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2平方公里,
岸线长0.55公里,最高海拔3.3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3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
植被覆盖,组成岩石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的片麻岩。
井渠石岛(北纬36°58′18″,东经122°32′48″),长0.07公里,宽0.01公里,
面积0.0007平方公里,岸线长0.16公里,距大陆最近距离1.54海里。岛上基岩裸露,
无土壤植被覆盖。 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变质岩系,主要为黑云斜长
片麻岩。
东山号岛又称老铁石,位于宁津镇东钱家村东南(北纬36°57′42″,东经122°
34′00″) ,南北长0.1公里,东西宽0.03公里,面积0.003平方公里,岸线长0.25公
里, 最高海拔4米,距大陆最近距离1.63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植被不多,覆盖率约
20%。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变质岩系。
黑石岛位于宁津镇东钱家村东南(北纬36°57′54″,东经122°34′06″) ,长
0.1公里, 宽0.025公里,面积0.0025平方公里,岸线长0.21公里,最高海拔8.4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1.58海里。 岛上植被较少,主要为草本植物,覆盖率约20%。基岩裸
露, 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富阳组的变质岩系,下部以片麻岩为主,夹
有石英岩和大理岩透镜体;上部是薄层的石英岩。
草岛(北纬36°55′24″,东经122°26′18″) ,呈椭圆形,长约0.06公里,宽
0.04公里, 面积0.002平方公里,岸线长0.2公里,最高海拔6米。该岛离岸较近,不
到100米。岛上基岩裸露,无植被覆盖,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
的肉红色花岗片麻岩和中粒正长岩。岛的北部有一条石堤与大陆相连,为一简易码头。
牡蛎岩北岛又称北黑石岛,位于(北纬36°55′12″,东经122°27′42″) ,西
北-东南走向,南北长0.2公里,东西宽0.05公里,面积0.008平方公里,岸线长0.5公
里, 最高海拔2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56海里。该岛基岩裸露,无植被覆盖,地形起
伏较大, 周围海域水较浅。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主要为肉
红色-砖红色的花岗片麻岩,并有一些正长岩脉穿插于其中。
牡蛎岩南岛又称南黑石岛,位于(北纬36°55′12″,东经122°27′48″) ,南
北长0.08公里, 东西宽0.05公里,面积0.006平方公里,岸线长0.26公里,最高海拔
2.4米左右,距大陆最近距离0.57海里。该岛基岩裸露,无植被覆盖,地形起伏较大,
周围海域水深较浅,只有4米左右。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主
要为肉红色-砖红色的花岗片麻岩。
镆铘岛位于宁津镇东南海域(北纬36°54′48″,东经122°31′00″) ,为荣成
最大的岛,东北至西南走向,长5.3公里,平均宽0.84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岸线
长20.22公里,最高海拔31米。该岛地形较为平坦,西、南、东三面常年受波浪侵蚀,
岸线后退,展布大面积的海蚀平台和10余米高的海蚀崖,只有北部波影区发育有两条
沙嘴和其间的大泻湖。1972年修筑海堤公路穿过泻湖与陆地相连。岛上大部分地区被
残积物覆盖, 仅在岛的四周和路边有基岩出露。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
上部富阳组地层,主要为黑云英片岩、斜长角闪岩、花岗片麻岩及少量的大理岩。地
下水比较丰富。 1984年独设一乡,1995年辖9个行政村,人口4548人,耕地3040亩。
该岛地理位置优越,是石岛港的天然屏障,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岛
上有灯塔一座,1985年修渔港码头一座,西部海域具有修建5万吨级港口的优良条件。
该岛因形似古剑镆铘,故名之。
黑岛子岛位于镆铘岛正南0.3公里(北纬36°53′30″,东经122°29′42″),该
岛呈椭圆形, 南北走向,长0.025公里,宽0.02公里,面积0.0005平方公里,岸线长
约0.1公里,最高海拔5.2米,距大陆最近距离2.35海里。该岛基岩裸露,无植被覆盖。
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变质岩系。 四周岸壁很陡,海蚀地貌发育。因
礁石呈黑色而得名。
滨岛位于石岛镇大鱼岛村南(北纬36°51′54″,东经122°25′18″) ,呈椭圆
形,南北走向,长0.1公里,宽0.08公里,面积0.016平方公里,岸线长0.76公里,最
高海拔7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2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植被很少,只有几棵松树和一
些草本植物,植被覆盖率约10%。出露的岩石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黑云母钾长片
麻岩、残斑糜棱岩,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结构。在岛的东南侧有一海蚀沟,呈北西
30°方向延伸,长30米,宽8米。1988年建坝与陆地相连。
大王家岛位于人和镇码头村东(北纬36°51′06″,东经122°23′12″) ,呈椭
圆形,东西走向,长0.2公里,宽0.14公里,面积0.088平方公里,岸线长1.18公里,
最高海拔44.1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58海里。岛上植被繁茂,主要为松树,植被覆盖
率达50%以上。该岛东部陡,北部缓,岛的东侧设一灯桩。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
界胶东群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岛周围为岩礁、石砾底质,生长石花菜、
羊栖菜、牡蛎、海参。
小王家岛位于人和镇码头村东、大王家岛西侧220米处(北纬36°51′00″,东经
122°22′48″) ,呈椭圆形,东西走向,长0.35公里,宽0.16公里,面积0.048平方
公里,岸线长0.94公里,最高海拔20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25海里。岛上植被较繁茂,
生长松树和草本植物, 植被覆盖率达40%。岛上地形较陡,第四纪地层很薄,出露的
岩石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褐色碎裂岩和石英正长岩。
连岛位于人和镇沙口村南(北纬36°49′42″,东经122°19′18″),呈椭圆形,
东西走向,长0.05公里,宽0.01公里,面积0.0005平方公里,岸线长0.12公里,最高
海拔3.4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植被,出露岩性为中粒花
岗岩。最高点上有一测量用的三角标。该岛是由四个小岛连接而成,故名之。
草岛位于人和镇沙口村南(北纬36°49′54″,东经122°19′06″) ,长0.08公
里,宽0.05公里,面积0.004平方公里,岸线长0.25公里,最高海拔9.9米。岛上地形
顶部平坦, 四周较陡,植被稀少,仅有一些草本植物,覆盖率约为10%。出露的地层
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的变质岩系。 1986年建坝与陆地相连,连岛坝已成为人和镇
沙口村的码头。
西草岛子岛位于人和镇院夼村南(北纬36°50′06″,东经122°17′42″) ,呈
椭圆形,东西走向,长0.08公里,宽0.04公里,面积0.003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0.38
公里,最高海拔10.3米。岛的顶部较为平坦,四周较陡,海蚀崖发育。岛的东北部无
植被,西南部植被较多,全是松树,覆盖率约为40%。出露的岩石为太古界-元古界胶
东群变质岩系的二长浅粒岩。70年代初建连岛坝,1989年完成,为人和镇院夼村码头。
苏山岛位于靖海镇南部(北纬36°45′06″,东经122°15′24″),东南-西北走
向,长1.8公里,宽0.27公里,面积0.472平方公里,岸线长6.32公里,海拔106.4米,
距大陆最近距离5.1海里。 该岛地形陡峭,中部高,四周低,沿岸海蚀地貌发育,悬
崖峭壁直插海底,海滩宽度很小。岛上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很小,无耕地,植被覆盖率
达50%, 主要为黑松、刺槐、艾蒿等。渔民海上作业时常来岛上避风。岛南海底绝大
部分为岩质,岛北海底沙岩相间,生物资源主要有石花菜、牡蛎、刺参等。光绪二十
年(1894年)所修靖海卫志载:苏山岛原名“苏心”,该岛与江南的姑苏岛相对,好似
姑苏岛的大门,故名苏门岛。后因该岛海拔较高,故改现称。
一山子岛位于苏山岛西北(北纬36°45′24″,东经122°15′54″) ,呈卵形,
长约0.18公里, 宽约0.08公里, 面积0.006平方公里, 岸线长0.55公里,最高海拔
22.1米,距大陆最近距离4.83海里。该岛为苏山岛岛体的延伸部分,与苏山岛之间以
50米宽的海沟相隔。岛上基岩裸露,有少量草本植物生长。岛周发育有海蚀崖。地层
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富阳组, 主要岩石为混合岩化黑云母钾长片麻岩,夹少量黑
云片岩等。
二山子岛 (北纬36°46′18″,东经122°14′12″) ,呈东北-西南向延伸,长
0.16公里,宽0.03公里,面积0.005平方公里,岸线长0.4公里,最高海拔17米,距大
陆最近距离4.2海里。 该岛基岩裸露,植被稀少,无土壤覆盖,岩缝间有稀疏的草本
植物生长, 岩石表面有苔藓植物地衣生长,覆盖率约为15%。周围海域水深、流大,
海蚀地貌发育。 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富阳组的变质岩系,主要岩石为
混合岩化黑云母钾长片麻岩,夹少量黑云母石英片岩和黑云母变粒岩。
三山子岛位于苏山岛西北(北纬36°47′12″,东经122°14′18″),呈西北-东
南向延伸, 长0.2公里,宽0.055公里,面积0.001平方公里,岸线长0.42公里,最高
海拔23.2米,距大陆最近距离3.43海里。一、二、三山子岛三个岛南北排列,相距不
足1公里, 一山子岛距苏山岛最近。该岛基岩裸露,植被稀少,地形陡峭,生长少量
矮小植物, 覆盖率约20%。岛周海域水深、流大,潮间带极为狭窄。出露的地层为太
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富阳组,岩性为混合岩化浅粒岩,石英脉和伟晶岩脉穿插其中。
伯家岛位于靖海镇窑沟村东南(北纬36°50′,东经122°13′) ,呈椭圆形,东
西走向, 面积0.0072平方公里,岸线长0.42公里,最高海拔5.4米,距大陆最近距离
0.04海里。 该岛植被较多,植被覆盖率为50%。因伯姓居住而得名。1985年修建一条
挡浪坝与陆相连。
北凤凰尾位于靖海镇靖海卫村西南(北纬36°50′31″,东经122°10′24″) ,
面积0.005平方公里, 岸线长0.25公里,最高海拔16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22海里。
该岛与南凤凰尾岛之间有沙坝和贝壳滩相连,低潮时可徒步往返。岛上地层为胶东群
富阳组, 岩性为浅粒岩、片麻岩。有松林和草本植物,植被覆盖率为50%。1990年修
一挡浪大坝与大陆相接。
南凤凰尾位于北凤凰尾岛南(北纬36°50′29″,东经122°10′24″),东北-西
南走向,南北长0.3公里,东西宽0.012公里,面积0.025平方公里,岸线长0.6公里,
最高海拔16.2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24海里。岛上有松林和草本植物,植被覆盖率为
50%。南端有一灯塔。出露的岩石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富阳组的二长浅粒岩、石榴
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猪岛又称南猪岛,位于邱家渔业公司南(北纬36°55′54″,东经122°09′18″),
东西长0.34公里,南北宽0.1公里,面积0.034平方公里,岸线长0.85公里,最高海拔
2.5米。该岛西部陡,东部缓,岛上植被繁茂,以松树为主,覆盖率约为50%。出露的
岩石为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富阳组的白云斜长片麻岩、 二长浅粒岩和白云母片岩。
现已建坝与陆地相连。岛上有邱家渔业公司育苗场。
礁分明礁、暗礁、干出礁3种,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