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荣成市(县)人民代表大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569&run=13

第一届一次会议1954年7月13日至17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副县长张远作政府工
作报告。1953年,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全面开展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加速农业
社会主义改造。截至1954年6月底,参加互助组和农业社的农户58505户,占总农户的
84%, 其中农业社254处,常年互助组6048个。但在粮食统购统销中犯有强迫命令主
义的错误, 全县83%的农户卖余粮700万公斤,结果返销1500万公斤,超过卖给国家
余粮的一倍,造成群众的危机感和人财物力的浪费。因此,政府特组织县、区两级政
府二分之一的人员深入基层,宣传解释,稳定群众情绪,在此基础上巩固现有农业社,
并再建新社600处。
会议还听取了中共荣成县委宣传部部长林岗作的《宪法》(草案)的报告。选举王
可举、王日增、曲元璋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一届二次会议1954年11月12日至15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221
名, 副县长孙传仁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1954年,为有效地进行农田建设,政府投资
14700万元 (旧人民币) , 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治山护坡,共闸山沟88条,治理坡地
1000亩, 造林6800亩,抚育成林1万亩,并引进优良品种4.35万公斤。全县粮食平均
亩产:春玉米165公斤、豆子55公斤、地瓜900公斤,分别比1952年翻了一番。农业生
产合作社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已建信用合作社10处。全年完成粮食统购550万公斤。
第一届三次会议1956年1月4日至7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副县长孙传仁向大会报
告政府工作。1955年,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政府强调巩固提高原有生产合作社,使
生产取得成效。后来中共中央关于批判农业生产合作社“停、缩、发”的片面性后,
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异常迅猛,全县已建起农业生产合作社1251处,入社农户68954户,
占总农户的97.8%, 其中高级社81处,农户14470户,占总农户的21.6%;渔业社35
处,入社渔民2732户,占总渔民户的62%。同时,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年内合营的商贩660户,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手工业者977户。粮食总产9074万公斤,
超过计划13.5%,比1954年增长18%;水产品产量8610吨,比1954年增长13%;生产
原盐297.5万公斤,比1954年增长8%。
会议根据上级《关于将荣成县人民政府改称荣成县人民委员会的决定》精神,选
举孙传仁为县长,张远、王永祥为副县长,王厚礼等14人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车喜
亭为法院院长。
第二届一次会议1956年12月25日至29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会议代表341名,县
长孙传仁作政府工作报告。1956年初,批判了农业合作化中“停、缩、发”的倾向,
全县掀起并社转社高潮, 初级社合并为460处高级社,私营商业全部过渡国营、供销
和合作商业,私人手工业全部合并为集体手工业社。孙传仁在报告中特别强调,政府
工作人员在自然灾害面前,为抢救群众财产所表现的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9月5日,
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雨袭击县境,大小河流几乎全部决口外溢,29%的村庄被淹,15万
亩粮田被冲,在这危急时刻,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有的干部献出
宝贵生命,稳定了群众情绪,增强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大灾之年夺得丰收。粮食总产
14724万公斤,花生总产5051万公斤,水产品总产16417吨。入冬后,各社又掀起冬整
高潮,全县打井5000眼,挖水塘780个,修渠40条,灌溉面积22万亩。增设中学3处,
高级小学18处。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肯定了政府工作的成绩,也提出尖锐的批评:一、
制订生产计划忽视实际条件,要求过高,使群众无所适从;二、技术指导上缺乏慎重
态度,没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三、办社方向上重农轻副,群众有粮无钱,影响生
活的改善。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共荣成县委书记王厚礼代表政府真诚接受代表们的
批评,并决定在搞好冬整的同时,积极发展副业生产,以补农业收入的不足;对不适
合集体经营的副业,允许社员个体经营;农田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生产合作
社有权根据自然条件自行安排;为克服领导机关的主观性、盲目性,领导干部一律深
入基层,总结经验,丰富领导才能。
会议选举孙传仁为县长,金荣、林明、张远、杨振林、毕重俭为副县长,于铁人
等21人为人民委员会委员。
第二届二次会议1957年4月26日至28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13人,
县长孙传仁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1956年冬至1957年春,政府主要精力是整顿农业
生产合作社。 全县469处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包工、包产、包投资,定额管理的已达
462处,占总社数的98.5%,对促进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届三次会议1957年12月17日至20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311
人,副县长林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精神,用“大鸣大放大辩论”的形式,开展了全民性的整风运动,在
机关企事业中开展了“整风反右” 斗争。粮食总产达到15832万公斤,比1956年增长
6.8%。副县长张远代表政府提出下年度生产计划,要求以跃进步伐掀起生产新高潮。
会议选举宋克志为法院院长。
第三届一次会议1958年5月25日至29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44名,
县长孙传仁作政府工作报告。 1958年前5个月,政府工作是在全民整风、开展“大跃
进” 的基础上进行的。 参加大鸣、 大放、 大字报、大辩论达102441人,鸣放意见
116011条,大字报36230张,挖出“右派”和“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370名。
会议选举乔干亭为县长,孙传仁、杨振林、张光朗为副县长,于铁人等23人为县
人民委员会委员,宋克志为法院院长。选举王义增、王可举、尹忠贤、夏振卿、张本
周为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届二次会议1959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247
名,县长乔干亭作政府工作报告。乔干亭在报告中指出,1958-1959年,全县人民是
在不停顿地“反透右倾, 持续跃进”中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全县424处高级社合并
为23处人民公社。 1958年粮食总产19000万公斤,工业总产值3166.1万元;1959年粮
食总产26440万公斤,工业总产值5002.7万元。然而,由于政治运动和左倾错误影响,
浮夸风严重。 根据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1958年粮食总产12990万公斤,工业总产值
2453万元; 1959年粮食总产15807万公斤,工业总产值3224万元。粮食总产分别浮夸
46%和67%,工业总产值分别浮夸29%和55%。
会议补选金荣为副县长。
第四届一次会议原定于1962年12月召开,因灾情严重,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
人民代表大会缓期召开,本届会议未举行。
第五届一次会议1963年5月25日至30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48名,
县长孙传仁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1960-1962年荣成处于极端困难时期,生产下降,
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政府根据《人民公社六十条》,解散食堂,恢复以生产队为基本
核算单位,压缩工业,精减职工,并领导人民生产自救,使生产有所回升,非正常死
亡现象得到控制。 粮食总产由1960年8101万公斤,上升到1962年的13836万公斤,人
均口粮由1960年的86公斤上升到1962年的151公斤。 为渡过困难时期,全县人民付出
了重大代价,孙传仁代表政府向全县人民表示感谢和慰问。
会议还听取并审议了县财政局长、法院院长所作的财政预决算、法院工作报告。
选举孙传仁为县长,王永祥、鞠进福、杨振林、张光朗为副县长,于忠等21人为人民
委员会委员。选举尹忠贤、陈华光、张思明、张本周为山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
第五届二次会议1964年11月20日至22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305
名,副县长王永祥作政府工作报告。1963-1964年,按照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方针,压缩、调整了工业布局,关停国营工厂8家,精减国家职工690人,
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教育,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1964年粮
食总产17585万公斤,比1963年增长22%;花生总产3051万公斤,比1963年增长53%;
水产品总产26500吨,比1963年增长5%。工业总产值1919万元,比1963年增长3.6%。
市场供应趋于好转, 农副产品收购额2200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00万元,均比
1963年有所增长。
第五届三次会议1965年6月6日至8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45名,
县长孙传仁作政府工作报告。1964年冬至1965年春,全县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改
造山岭薄地19万亩,治理涝洼地70364亩,建设水利配套工程280座,扬水站59座,引
河灌渠43条,扩大水浇地面积7万亩,海滩造林19021亩,改善了生产条件。
此次会议确立的以农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位产量的农业生产指导思想,
对以后的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左倾错误影响对经济建设的冲击,此后也步步
加剧。
第六届一次会议1966年5月9日至12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79名,
县长孙传仁作政府工作报告。自1965年8月开始,历时9个月的“四清”运动基本结束,
重新组织了阶级队伍,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掀起学大寨、学下丁家的高潮。1965年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547万元,比1964年增长11%。修整高产稳产田3.5万亩,粮食总
产16136万公斤,花生总产3228万公斤,水产品总产33575吨。1966年是“三五”计划
的第一年,政府号召全县人民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提高单位产量,保证完成粮食
亩产250公斤、花生亩产150公斤的任务。孙传仁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大力开展计划生
育,控制人口增长,出生率由1965年的33.6‰下降到22‰。
会议选举孙传仁为县长,王永祥、王日晓、李全实、张光朗、杨振林为副县长,
于忠等23人为人民委员会委员;选举李青成为法院院长。
附:“荣成县革命联合指挥部”联合夺权大会
1967年2月10日, 以“荣成县革命联合指挥部”等群众组织为主体,在中国人民
解放军驻荣成支左部队支持下,于崖头广场召开联合夺权大会,并宣布自即日起“旧
荣成县委、县人委一切党政财文大权归荣成县无产阶级革命委员会所有”。荣成县无
产阶级革命委员会(后改称荣成县革命委员会)委员由23人组成,陈兴吉任主任,冯修
道、江子房、孙传仁、龙启之、岳宝善、岳吉斌任副主任,并将此次大会列入荣成县
人民代表大会序列。
1979年2月,中共荣成县委正式宣布:“荣成县1967年2月10日夺权,是在上海一
月反革命风暴和山东省‘二三’反革命夺权影响下进行的,是错误的,应予全盘否定。”
第八届一次会议1978年5月7日至10日在县政府驻地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618人。
会议学习了华国锋在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叶剑英关于修改
《宪法》的报告;审议了刘洪本代表县革命委员会作的《高速度发展工农业生产,建
设高标准大寨县》的报告;会议选举马忠恩为革命委员会主任,许永泉、张翠玉(女)、
刘洪本、孙传仁、刘世俊、毕可友为副主任,丁庆才等55人为委员;选举颜景资为法
院院长,武裕晨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九届一次会议1980年12月3日至6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许永
泉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
策、摘掉地主富农帽子,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80年由
于旱灾严重, 粮食略有减产,但也达到33430万公斤,花生6706万公斤,比1979年增
长32%,水产品总产135729吨。农业总收入3.12亿元,工业总产值2.55亿元,分别比
1979年增长80%和13%。 三年来,职工宿舍竣工面积达50535平方米;农民人均收入
由1979年172元增加到1980年的195元, 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9年的10.72
‰降至1980年的7.7‰。 农田建设和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产稳产田达到59万亩,
农用拖拉机5800台,农机总动力达25万千瓦。
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计划委员会主任孙茂祥、财政局长孙秉智、法院院长颜景资、
检察院检察长武裕晨作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法院工作及重建
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会议决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并选举许永泉为荣成县第九届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孙传仁、刘崇玉、宁正言为副主任,王内修等13人为委
员;选举刘洪本为县长,吴隆江、张执政、姜保国、邢厚祯、李锡良为副县长;选举
颜景资为法院院长、武裕晨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九届二次会议1982年3月12日至15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副县长吴隆江向大会
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1981年政府工作重点
是加强工农业及流通渠道的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农业总收入3.54亿元,
比1980年增长7.2%, 其中多种经营收入达2.23亿元,第一次占农业总收入的一半以
上。 工业企业在加强整顿的同时, 推行经济责任制, 完成工业总产值2.9亿元,比
1980年增长12%。 流通渠道的改革, 繁荣了市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5亿元,比
1980年增长22.9%。出口商品收购额完成7158万元,比1980年增长41%。吴隆江在报
告中也指出了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
费用率持高不下,1981年竟达40%;资源利用不充分等。
会议还听取了许永泉、孙茂祥、孙秉智、颜景资、武裕晨所作的人大常委会工作
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
报告。会议还通过了荣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木资源的若干规定》、
《荣成县村镇建设规划、房屋建设管理暂行条例》,并补选玄广德为县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第九届三次会议1983年2月23日至25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县长刘洪本向大会作
政府工作报告。1982年,政府遵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以“坚决而有秩序地搞好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于秋播前坚决落实了家庭承包责
任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极端干旱的情况下,夺得了
好收成。农业总收入3.6亿元,工业总产值3.25亿元,个体商业户已达926家。刘洪本
在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首先,领导
思想不解放,对农业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对社办企业实行投标承包,疑虑重重,
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其次,对工业技术改造缺乏统一规划。代表们对刘洪本的报
告表示满意。
会议还听取并审议了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
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卫人国、丛瑞华、石文斗、孙胜
元、宋保健、邱铁铠为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九届四次会议1983年11月13日至14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选
举烟台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共选出荣成县出席烟台市第十届人大代表55名。
第十届一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至18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吴隆江向大会报告政
府工作。自1980年12月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经济的指
示精神,不断清除左倾错误影响,解放思想,深入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专业户、
重点户已成为农村商品经济的骨干力量。1983年,农业总收入5.86亿元,比1980年增
长52.3%,平均每年递增15.1%。多种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由1980年的53%上升到
1983年的65.1%。农村商品率由61%提高到65.1%。工业生产,政府认真贯彻“调整、
改造、整顿、提高”的方针,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
工业总产值3.52亿元,实现利润343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0.9%和19.1%。乡镇工业
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项目发展到15400个,从业劳力20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65%。
三年时间乡镇工业产值翻了一番, 实现利润669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2.3%。在工农
业改革的同时,政府狠抓了流通领域的改革,国营和集体商业增设网点1095个,个体
商业发展到2617家。 198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7%;外贸
商品收购额796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6.2%。同时,政府重视智力开发与投资。三年
来,完成科技试验项目80项,推广69项;新建校舍4100间,儿童入学率达99%,初中
升学率达85%。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许永泉、孙茂祥、孙秉智、颜景资、武裕晨所作的人大常委会
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
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宁正言为荣成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尹家堂、
王来贤、玄广德、姜保国为副主任;选举吴隆江为县长,苏永忠、陈玉福、林华通为
副县长;选举刘殿安为法院院长、王诗宏为检察院检察长。
第十届二次会议1985年3月28日至30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县长吴隆江作政府工
作报告,计划委员会主任孙茂祥、财政局长连承义、法院院长刘殿安、检察院检察长
王诗宏分别向大会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法院工作和检察院工作
报告。
第十届三次会议1986年5月24日至27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县长吴隆江向大会作
政府工作报告。自1981年开始执行的“六五”计划,到1985年已经结束。在“六五”
期间,政府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主题,实施几个转变:在发展经济指导思想上,从
单一粮油生产转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在发展战略上,从片面追求产量产值,转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在体制上,从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转向适合商品经
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在经济结构上,从内向型转向外向型经济;在对
外关系上,从封闭半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这些转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国
民经济的发展。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2.4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
比1980年增长104%,“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5.4%。其中农业每年递增20.9%;
工业每年递增17.2%。 农民人均收入675元, 是1980年的2.2倍,职工工资平均达到
1007元,比1980年增长46.6%。
会议还听取并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宁正言、计委主任孙茂祥、财政局长连承
义、法院院长刘殿安、检察院检察长王诗宏所作的报告。
第十一届一次会议1987年3月27日至31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32
名,代县长张执政作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组成本届政府以来,政府深入贯彻执行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把改革的
重心转向工业、商业、文教、科技等领域,全面促进了荣成经济的发展。1986年,全
县农村经济收入9.92亿元,比1983年增长69.4%,多种经营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比重
由65%提高到79.4%;工业总产值8.28亿元,实现利税1.41亿元,分别比1983年增长
86%和111.5%。 三年中开发新产品100种,其中9种填补国内空白,29种填补省内空
白,41种创省、部优质产品。流通领域坚持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原则,新增服
务网点2971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1亿元,比1983年增长65.4%。出口商品收购额
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7亿元。三年累计用于科技、文教投资3746万元,占地方财
政总支出的38%,相当于1981-1983年投资总额的1.7倍。
会议听取、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
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报告。
会议选举宁正言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姜保国、苏永忠、玄
广德、尹家堂、王来贤为副主任;选举张执政为县长,林华通、龙启林、陈玉福、宋
葆堂、刘国信为副县长;选举刘殿安为法院院长、王诗宏为检察院检察长。
第十一届二次会议1987年9月13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因威海成立地级市,故大
会选举宁正言等87人为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十一届三次会议1987年12月29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补选邱洪政、林乐信为副
县长,王培余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十一届四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至28日在县政府驻地召开, 县长张执政作政府
工作报告。1987年,政府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大力推行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
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进一步稳定和完
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机制;积极发展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加速新产品的
开发;加快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工农业
总产值达17.3亿元,比1986年增长25.6%;多种经营占农村总收入由1986年的79.4%,
提高到81.9%; 开发工业新产品52种,其中3种填补国内空白,12种填补省内空白,
11种创省、 部优质产品;引进县外资金1246万元,利用外资341万美元,外贸出口总
额达1.86亿元,比1986年增长73.7%。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
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报告。
第十一届五次会议1989年3月21日至24日在市政府驻地召开。 此次会议改称为荣
成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副市长刘瑚清作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政
府在抓紧深化改革的同时,狠抓治理整顿,强化机关建设,从严治政,促进了国民经
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市社会总产值达40亿元(当年价格,下同),比1987年增长60
%;国民生产总值18.5亿元(当年价格,下同),比1987年增长48.8%;国民收入17.6
亿元(当年价格,下同),比1987年增长50.2%;工农业总产值达25.2亿元,比1987年
增长45.5%,国民生产总值提前12年翻了一番。会议对此表示满意。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
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还接受了宁正言因病辞去荣成市
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的请求,补选姜保国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荣华为副主任。
第十二届一次会议1990年3月24日至28日在市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20
人,代市长李国栋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国栋在报告中强调,自1987年本届政府组成以
来,始终把治理整顿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压缩过旺需求和计划外、非生产
性、经济效益差的项目,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质量、上档次,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坚决刹住涨价风,完善经济体制的配套工作,加速对内对外开放,提倡廉政建设,从
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1989年社会总产值49.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9.2%;国民生
产总值20.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8.1%;国民收入19.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9.7%;
工农业总产值30.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0.1%。四项经济指标提前12年翻两番。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
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报告。
会议选举姜保国为荣成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苏永忠、尹家
堂、王来贤为副主任;选举李国栋为市长,林乐信、宋保健、滕宝玉、李忠良、宋钰
为副市长;选举刘殿安为市人民法院院长、王培余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十二届二次会议1991年3月27日至30日在市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29
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长李国栋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1990年,全市完
成社会总产值3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国民生产总值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
6.3%; 国民收入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工农业总产值36.1亿元,比上年增
长17.6%; 财政收入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
都分别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计划委员会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荣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听取并审议了
市财政局关于1990年财政决算和199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
报告;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实施第二个五年普
法规划的决定。会议还补选了荣成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第十二届三次会议1992年3月12日至14日在市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27
人。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长李国栋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总结了1991年全市实施
“八五”过百亿、上小康战略所取得的成绩。市政府在制订“八五”过百亿、上小康
规划中,结合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全市工业战线推行了“三线五星上
金榜”目标管理办法,把质量、品种、效益量化成操作性较强的考核指标,引入了竞
争机制。 1991年,全市开发工业新产品275种、新技术35项,其中达到国内以上先进
水平的66项; 三级工业技改完工项目210项,完成投资1.6亿元,年可增加总产值7亿
元, 实现利税1.3亿元,创外汇2100万美元;全市工业总产值超千万元、利润过百万
元的企业达109处,比上年增加21处。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计划委员会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199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1991年财政决算和1992年财政预
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
告。
会议补选隋道聚为荣成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三届一次会议1993年2月23日至27日在市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17
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代市长林乐信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林乐信在报告中总结了1990
年以来,市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深化改革和科
教兴荣的方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业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992年全市社会总产值118.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52.8亿元,
国民收入47.1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110.3亿元,财政总收入1.39亿元,比1989年分别
增长102.3%、91.2%、82.6%、105.9%和40.5%;三年年均分别递增26.5%、24.1
%、22.2%、27.2%和11.9%。三年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都完成
或超额完成了本届政府预期计划。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计划委员会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关于1992年财政决算和1993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的工作报告。
会议选举了徐乃功为荣成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苏永忠、尹
家堂、曲荣泉、王培余、隋道聚、刘树夏为副主任,马民祥、刘介德等18人为委员;
选举林乐信为荣成市人民政府市长,赵熙殿、李忠良、宋钰、丁香阳、刘光明、阎吉
茂为副市长;选举丁培明为市人民法院院长,梁荣初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十三届二次会议1994年3月16日至18日在市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15
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长林乐信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1993年,市政府
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过百亿、上
小康”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搞活力度,全力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前进,努力把国民经济推向
一个新的超常规、 跳跃式发展阶段。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68.2
%; 国民生产总值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工农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
增长69.1%;财政收入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
会议听取、审议了市计划委员会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关于1993年财政决算和1994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经审查,批准了荣成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993年财政决算和1994年财政预算;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
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第十三届三次会议1995年4月19日至21日在市政府驻地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97
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长林乐信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1994年,全市经
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增强了全市的综合实力。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71.8亿元,人均达到1.0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7%和28.5%。其中第一产业21.3
亿元, 第二产业37.8亿元, 第三产业1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34.8%和
38.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财政收入达到2.51亿元,
比上年增长30%。至此,全市连续13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荣成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1995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荣成市1994年财政决算和1995年财政预算(草案)
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经
审查,批准了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1995年财政预算。
会议选举张翠兰(女)为荣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