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政设施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515&run=13

街道1945年前,石岛镇只有一条凹凸不平、宽窄不一的南北向主路(今光明路)。
到1978年,城区也仅有南北2条、东西3条主道,坡陡路窄弯多,泥泞难行。此后,通
过改建、新建、拓宽,至1986年修建了永安路、黄海路、迎宾路、牧云路、渔港路、
渔贸路、天门路等道路骨架,并硬化了光明路、渔贸路、渔港路、迎宾路和黄海南路
等路段。1987-1995年,先后拓宽硬化了永安路,全长2454米,宽10米,面积24970平
方米; 黄海北路,长1890米,宽13-34米,面积49000平方米;黄海南路,长400米,
宽13米, 面积5500平方米;天门路,长1740米,宽7-11米,面积14300平方米;黄石
路,长700米,宽8米,面积6000平方米;法华路,长1800米,宽6米,面积12200平方
米;还有文化路、牧云路、渔岛路、大石路、北沟路、朝阳路等16条,总长14374米,
面积192020平方米。
路灯1963年,石岛镇首次在今光明路上安装路灯5盏。至1985年共安装路灯48盏,
分布在主要街道上, 属单臂色调水银路灯。1988-1989年硬化永安路、天门路、牧云
路、黄海路时,安装单臂钠灯92盏。1990年在石岛大坝路东安装五头球灯26盏,在斥
山南路两侧安装双臂钠灯92盏。1993年更新安装黄海南路仿法钠灯83盏,在黄石路安
装单臂钠灯16盏。1994年在迎宾路安装三头球灯22盏。1995年在光明路更新安装仿法
钠灯27盏,在斥山渔业公司安装仿法钠灯22盏。截至1995年底,城区安装多头灯、钠
灯等共计435盏。
桥涵清光绪三年(1877年),石岛南街有石桥4座,分别为永安桥、驼子桥、东桥、
泉西桥。至1921年又架设了泉东桥、北河桥、西河桥等3座石桥。这些石桥结构简单,
洪水暴发时易被冲毁。建国后进行永久性桥梁建设,至1995年,共有大小桥涵9座。
永安桥位于黄海路石岛河上。1945年前系石板桥。建国后虽几经重建,但山洪暴
发时桥即被冲垮。1982年重新架起2孔4米的钢筋混凝土桥,两边有细石料护栏。
黄海路桥位于黄海路中段的石岛河上。 1975年开通黄海路时,架起2孔石板桥。
1977年拆除,重建2孔4米的混凝土桥,长10米。
新港桥位于建设路上,1975年修建,系2孔4米混凝土桥,长30米。1979年铺设沥
青路面。
建设桥位于张家村黄海路南端,1978年建成,系2孔4米钢筋混凝土大桥,长10米。
渔港桥位于石岛河下游,渔港路东端,1979年建成,系2孔4米沥青路面的石拱桥。
张家桥1989年建成,桥长8米,宽16米。
黄石桥1994年建成,桥长20米,宽13.5米。
供水1962年前, 城区内无自来水, 渔船及居民生产、 生活用水来自3口水井。
1964年10月石岛渔轮供水站成立,用1台12马力柴油机、1台水泵从石岛发电站水井抽
水为渔轮供水。 1974年12月成立石岛自来水公司, 隶属荣成县基本建设局。 1972-
1982年, 先后在石岛街打大口井4眼,在斥山南河、石岛车脚河、王连南河和滕家炮
东河各打大口井1眼。1980年7月,王连至滕家炮东给水工程动工,1981年10月竣工并
投入使用。 1985年9月, 铺设斥山至石岛直径0.4米、长3200米的管道竣工使用。至
1985年, 共安装输水管道2.6万米,日供水能力达到3450立方米。1987年扩建高落山
水厂, 从湾头水库至炮东铺设直径0.6米水泥管道4000米,日供水能力达到7000立方
米, 使湾头水库成为供应石岛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1990-1995年共安装输
水管道3.5万米, 基本完成了石岛自来水二期输水扩建工程,实行双管联网供水,日
供水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1995年实际供水量达到30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达到80
万立方米,使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彻底解决了石岛城区人民生产、生活用水
不足的问题。
排水解放前,靠自然河道、沟渠排放污水入海。50年代,修建光明路、牧云路、
玉龙路时,道路两边留有排水明沟。1979年拓宽黄海路时,道路两边挖掘暗沟,安装
排水管道3000米,在渔港路、建设路、迎宾路安装排水管道1400米。1987年后,随着
城区道路的拓宽硬化,新建下水道9792米,其中埋设水泥管道3700米。
园林绿化1970年正式开展绿化建设,此前城区绿地几无,道旁树木稀疏。至1985
年底,有园林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4.1%,
人均13.3平方米。1987年后,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较快,公园、厂区、庭院绿化广泛开
展起来。 至1995年,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12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0%,人均20平
方米。
园林绿化队伍1987年成立石岛环境卫生管理所,兼管园林绿化工作。1989年成立
石岛园林管理所,1994年更名为石岛园林管理处。
道路配套绿化1986年前仅有行道树3500余棵,主要是刺槐、垂柳、大叶杨等。此
后随着城区街道的拓宽、截直、硬化,增植了法国桐、国槐、龙柏、黑松、水杉、蜀
桧等近10种。 1995年达28840棵。花坛、绿带是1987年后拓宽道路时才开始建设的。
1991年在黄海路、 永安路、渔岛路等路段建花坛2个、绿地2处。1987-1995年,先后
在永安路、 黄海路、 建设路、黄石路、渔岛路、迎宾路等路段两侧兴建绿带、绿篱
18000米,面积4.5万平方米。共建绿地21处,面积1.04万平方米,铺草皮9600平方米。
公园1985年前,有面积2万平方米的公园1处。1989年在黄海路与光明路北端交汇
处建设映江园,占地面积8670平方米,建起了映江亭,有长廊、石桌、石凳及仿古建
筑物,栽植雪松、龙柏、樱花、冬青等植物10余种。1990年改建了街心公园,占地面
积2664平方米,园内有雕塑、花坛、石桌、石凳及10余种植物。
厂区绿化1987年后,城区各企事业单位纷纷美化厂区、厂容,园林部门积极帮助
规划和建设。至1995年,石岛宾馆、黄海宾馆、石岛粮油、斥山镇政府、斥山渔业公
司、石岛自来水公司等80多个单位在厂区建有花坛、绿带、绿地、假山、凉亭等。
环境卫生公厕1958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始建起3个公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响应“五讲、 四美、三热爱”号召,拆掉原公厕,在光明路、黄海路重建公厕4个,
有专人负责清洗、 清除粪便。1986年公厕剩下2个。此后环境卫生问题引起政府的重
视,至1995年先后建起公厕9处,粪便由环卫所清理。
垃圾清运解放前,石岛街内垃圾肆意堆放,无人过问。解放后,单位垃圾自己清
运,生活垃圾设固定倾倒点。1975年成立石岛街道办公室,设置街道垃圾箱,并在马
路两侧或集中住宅区设砖石砌成的简易垃圾箱,组织清运工清扫街道垃圾。1987年成
立石岛环境卫生管理所后,清运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配备有垃圾自卸车、叉车、汽
车、 拖拉机等。至1995年城区共设生活垃圾箱188个,清扫面积28万平方米,年清运
垃圾1万吨,清洁工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