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政设施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512&run=13

道路及路灯由于崖头系新县城,解放前无象样的街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县城只有南北大街3条、 东西大街5条。1978-1985年,按规划先后开通整修了南北主
路3条,即南山路、沿河路、新建路;东西大街5条,即北大街、工商街、文化街、幸
福街、 交通街,总长8206米。除新建路外,全部铺设沥清路面,面积达6万平方米。
到1985年,只有南山路、沿河路、工商街、文化街和幸福街安装了路灯,总数771盏。
到1995年底,城区共硬化街道120.73万平方米,硬化率97.78%,铺设人行道30.12万
平方米,安装和改造路灯2424盏。

城区街道建设情况表
┌──────┬──┬──────────┬───┬───┬────┬─────┐
│街道名称 │走向│起止点 │长(米)│宽(米)│路灯(盏)│建成年月 │
├──────┼──┼──────────┼───┼───┼────┼─────┤
│交通东街 │东西│蜊江宾馆-青山路 │6805 │30 │255 │1995.4 │
├──────┼──┼──────────┼───┼───┼────┼─────┤
│交通西街 │东西│青山路-长途汽车站 │1170 │21 │42 │1994.7 │
├──────┼──┼──────────┼───┼───┼────┼─────┤
│南大街 │东西│南山路-海水浴场路 │6290.3│22 │140 │1995.5 │
├──────┼──┼──────────┼───┼───┼────┼─────┤
│北大街 │东西│新建路-南山北路 │761 │12 │17 │1991.9 │
├──────┼──┼──────────┼───┼───┼────┼─────┤
│建设街 │东西│沿河路-规划处宿舍 │852 │8 │19 │1988.6 │
├──────┼──┼──────────┼───┼───┼────┼─────┤
│文化街 │东西│台上路-橡胶厂东巷 │1957 │24 │69 │1990.7 │
├──────┼──┼──────────┼───┼───┼────┼─────┤
│工商街 │东西│电视塔-荣威公路 │3647 │21.5 │80 │1989-1993 │
├──────┼──┼──────────┼───┼───┼────┼─────┤
│幸福街 │东西│新建路-华丰建筑公司 │1261 │10 │18 │1984.7 │
├──────┼──┼──────────┼───┼───┼────┼─────┤
│府前街 │东西│财税大楼-市建委 │910 │30 │40 │1991.9 │
├──────┼──┼──────────┼───┼───┼────┼─────┤
│开发街 │东西│一号路-二号路 │603 │22 │14 │1994.8 │
├──────┼──┼──────────┼───┼───┼────┼─────┤
│南山路 │南北│北大街-沽河桥 │3216 │21 │135 │1992.10 │
├──────┼──┼──────────┼───┼───┼────┼─────┤
│沿河路 │南北│北大街-师范门口 │1709 │13.5 │13 │1984.7 │
├──────┼──┼──────────┼───┼───┼────┼─────┤
│新建路 │南北│北大街-黎明小区 │2355.5│25 │47 │1987.9 │
├──────┼──┼──────────┼───┼───┼────┼─────┤
│青山路 │南北│工商街-交通街 │1055.2│25 │32 │1992.10 │
├──────┼──┼──────────┼───┼───┼────┼─────┤
│台上路 │南北│文化街-南大街 │1010 │14 │30 │1992.8 │
├──────┼──┼──────────┼───┼───┼────┼─────┤
│体育场路 │东西│体育场西门-新建路 │108.9 │30 │12 │1991.7 │
├──────┼──┼──────────┼───┼───┼────┼─────┤
│体育场外环路│ │ │645.5 │8 │16 │1991.7 │
├──────┼──┼──────────┼───┼───┼────┼─────┤
│体育场南门路│南北│体育场南门-文化街 │92.8 │15 │4 │1991.7 │
├──────┼──┼──────────┼───┼───┼────┼─────┤
│体育场北门路│南北│体育场北门-市体委 │58.8 │12 │6 │1991.7 │
├──────┼──┼──────────┼───┼───┼────┼─────┤
│1号路 │南北│交通街-开发街 │982.5 │15 │23 │1993.7 │
├──────┼──┼──────────┼───┼───┼────┼─────┤
│2号路 │南北│环卫处-开发街 │1269 │15 │28 │1994.7 │
├──────┼──┼──────────┼───┼───┼────┼─────┤
│3号路 │南北│三环新村-南大街 │689 │33 │12 │1994.7 │
├──────┼──┼──────────┼───┼───┼────┼─────┤
│海水浴场路 │南北│交通东街-海滨路 │600 │18 │14 │ │
├──────┼──┼──────────┼───┼───┼────┼─────┤
│海滨路 │东西│海水浴场路-碌对岛 │3270 │6 │ │ │
├──────┼──┼──────────┼───┼───┼────┼─────┤
│政府东路 │南北│交通东街-政府小区路 │1080 │27 │33 │1992.9 │
├──────┼──┼──────────┼───┼───┼────┼─────┤
│政府西路 │南北│交通东街-政府小区路 │940 │27 │30 │1992.9 │
├──────┼──┼──────────┼───┼───┼────┼─────┤
│政府北路 │南北│政府西路-小车班 │481.5 │18 │19 │1992.9 │
├──────┼──┼──────────┼───┼───┼────┼─────┤
│蜊江宾馆路 │南北│交通东街-北斗山庄 │750 │6 │10 │1991.10 │
├──────┼──┼──────────┼───┼───┼────┼─────┤
│政府家属区路│东西│政府东路-沟东路 │550 │10 │16 │1992.9 │
├──────┼──┼──────────┼───┼───┼────┼─────┤
│妇幼小巷 │南北│工商街-文化街 │392 │6 │9 │1990.7 │
└──────┴──┴──────────┴───┴───┴────┴─────┘
┌──────────────────────────────────────┐
│续表 │
├──────┬──┬──────────┬───┬───┬────┬────┤
│街道名称 │走向│起止点 │长(米)│宽(米)│路灯(盏)│建成年月│
├──────┼──┼──────────┼───┼───┼────┼────┤
│工商一巷 │南北│工商街-北大街 │529 │5 │9 │1990.9 │
├──────┼──┼──────────┼───┼───┼────┼────┤
│工商二巷 │南北│工商街-建设街 │225 │4 │6 │1990.8 │
├──────┼──┼──────────┼───┼───┼────┼────┤
│南一巷 │南北│南大街-印刷厂宿舍 │166.9 │4 │ │1986.9 │
├──────┼──┼──────────┼───┼───┼────┼────┤
│南二巷 │南北│南大街-储运公司宿舍 │220.5 │4 │8 │1986.7 │
├──────┼──┼──────────┼───┼───┼────┼────┤
│南三巷 │南北│南大街-交通街 │423 │5 │4 │1986.7 │
├──────┼──┼──────────┼───┼───┼────┼────┤
│南四巷 │南北│南大街-老干部宿舍 │213 │4 │6 │1991.7 │
├──────┼──┼──────────┼───┼───┼────┼────┤
│南五巷 │南北│南大街-南干休所小巷 │110.7 │4 │4 │1991.7 │
├──────┼──┼──────────┼───┼───┼────┼────┤
│南干休所小巷│东西│新建路-南五巷 │381.5 │5 │12 │1991.7 │
├──────┼──┼──────────┼───┼───┼────┼────┤
│文西一巷 │南北│文化街-幸福街 │300 │6 │6 │1994.8 │
├──────┼──┼──────────┼───┼───┼────┼────┤
│文一巷 │南北│林荫路-交通街 │244 │5 │6 │1992.9 │
├──────┼──┼──────────┼───┼───┼────┼────┤
│建委小区 │ │ │450.5 │3 │ │1992.9 │
├──────┼──┼──────────┼───┼───┼────┼────┤
│华侨新村 │ │ │2331.6│4-6 │ │1991.9 │
├──────┼──┼──────────┼───┼───┼────┼────┤
│化肥厂小区 │ │ │587.7 │4-6 │76 │1990.9 │
├──────┼──┼──────────┼───┼───┼────┼────┤
│干休所小区 │ │ │1437 │3-6 │ │1990.9 │
├──────┼──┼──────────┼───┼───┼────┼────┤
│罗锅桥小区 │ │ │446 │3-4 │ │1992.9 │
├──────┼──┼──────────┼───┼───┼────┼────┤
│政府小区 │ │ │964 │5 │ │1990.8 │
├──────┼──┼──────────┼───┼───┼────┼────┤
│橡胶厂小区 │ │ │1357.9│6-8 │ │1990.7 │
└──────┴──┴──────────┴───┴───┴────┴────┘

桥梁 建国前,纵贯城区的崖头河上只有2座桥梁,一座为独木桥(在今北大街桥
址上) ,时有时无;一座系石桥(在今工商街桥址上),也常被洪水冲毁。新中国成立
后,建桥工程成为城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到1995年,城区建成的桥梁主要有:
北大街桥位于北大街崖头河上。1952年修有宽4尺左右的木板桥,后被洪水冲垮。
1968年又建起小型拱桥,名新钢桥,后也被洪水冲垮。1976年12月建起长40米、宽10
米、高4米的4孔石拱桥,三合土路面,设计负荷12吨。1982年整修并建筑护栏。
工商街桥位于沿河路与工商街交叉处崖头河上。1963年将原石桥拆除,建成长50
米、 宽9.3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7孔大桥,设计负荷18吨。1983年,桥面加宽9米,并
铺设沥青。
交通街桥位于交通街崖头河上, 建于1974年12月,系4孔石拱桥。桥长57米、宽
12米、高5米,设计负荷13吨。
沽河桥位于南山路南端,横跨沽河,是荣成县最大桥梁。1956年曾首次在此建起
石砌的漫水桥。1978年12月10日建成14孔-10米灌柱桩基础大桥,桥长161米、宽12米、
高5.57米。桥面由沥青铺设,桥面栏杆由细料石柱钢管筑成。设计负荷50吨。
蜊江河桥位于交通街东,因横跨桑干河而得名,建于1980年。桥长56米、宽11米,
系2孔-10米石拱桥,桥面栏杆由细料石柱雕成。设计负荷18吨。
文化街桥位于沿河路与文化街交叉处崖头河上,1982年建成长57米、宽18米、高
5米的4孔石拱桥,沥青桥面。设计负荷18吨。
幸福街桥位于沿河路与幸福街交叉处崖头河上,建于1983年8月,桥长53米、宽3
米、 高6米,系单孔钢筋混凝土罗锅桥,桥面随拱形筑有阶梯式台阶,钢管栏杆。设
计负荷0.6吨。
清水河桥位于城区最北边,东通张家村,亦名清水桥,1985年建成。桥长40米、
宽15米,为4孔石拱桥,桥两边筑有石栏杆。设计负荷15吨。
新建桥建于1986年,因位于新建路南端而得名,长50米、宽15米,钢筋混凝土板
桥,桥面钢管扶手。设计负荷18吨。
生资桥建于1987年,位于沿河路崖头河上,桥长50米、宽8米,为4孔钢筋混凝土
板桥,水泥桥面,钢管扶手。设计负荷12吨。
建设桥建于1988年, 因东接新建路而得名。桥长50米、宽12米,为4孔钢筋混凝
土板桥,沥青路面。设计负荷18吨。
荣发街桥位于荣发街崖头河上,1992年修建。桥长60米、宽24米,为混凝土板桥,
钢管栏杆。设计负荷15吨。
供水1956年,县直机关及少数企事业单位修建水塔供水,大多数单位及居民仍用
井水。1976年10月,成立崖头自来水供水站筹建办公室,负责自来水工程建设。1977
年,在蒲头村修建抽水站1座,水源为3个机井连环井,日抽水量1500立方米,埋设主
管道1500米,县城第一次有了自来水。1979年又打了1口深8米、直径10米的大口井替
代机井连环井,日供水量3000立方米。1980年成立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崖头、石岛的
供水。 至1985年,日供水量为5000立方米。1987年3月至10月,在崖头镇后龙河村建
设后龙河水厂, 埋设管道3500米,日供水能力增加到1.5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
54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为164.4万立方米,生产用水为373.6万立方米。1992年,
在寻山镇牛石口村建设逍遥山水厂, 埋设管道2.4万米,是年10月建成投产。市区日
供水能力达到3.75万立方米,年供水达到629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88.7万立方米,
生产用水440.3万立方米。是年,市自来水公司引进一套RTS-200型供水调度系统,实
现了城市供水现代化管理。1995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排水1978年前采用明沟排放污水,向东排入崖头河,向西排入龙河。1978年后,
拓宽街道的同时修建下水道。至1985年,北大街、南山路、工商街、文化街、新建路
等相继修建了下水道,其中排水管道6.89公里,排水渠道4.75公里。尤其是在山东省
开展争创“齐鲁杯”活动后,城建部门采取排水、排污和防洪工程一起上的办法进行
城市建设,到1995年底,城市下水道总长达81公里。
供热1985年春,县政府为节约能源,提出将冬季单户取暖改造成联片供热,将城
区划为5个供热片。 首先在文化街老干部居住区进行安装改造,该区供热单位有老干
部局、 工会、工商银行、建筑公司、保险公司、民政局、检察院、法院、计量局等9
个单位,于1985年12月正式供热。此后南山路政府以北、沿河路、县人民医院东西两
侧、工商街、县城建委以西各片相继供热。1992年,市热电厂建成投产,实现了热电
联产。将原有的8个锅炉供热站改造成为供热交换站,实现了微机控制。至1995年底,
市区供热总面积为60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65%。
美化环境建设绿化50年代, 每年植树季节,城区师生每人植树3-5棵,年植树约
5000棵,南山路两旁栽杨树,崖头河两岸栽柳树。70年代,随着城区街道、河流的整
修,路旁栽法桐,河岸植柳树。1981年,县城市建设局设立了市政管理组,分派21人
专管园林绿化工作。 1983年5月,成立了崖头园林管理所。对城区绿化进行布局,对
主要街道分别制订了绿化图案。 1984年,在工商街种植法桐400棵,冬青点缀;文化
街行道树以570棵黑松、 刺柏为主体,绿化带以红、绿梅为主,大叶黄杨点缀;南山
路行道树以1200棵法桐为主体,冬青点缀,绿化带以大叶黄杨为主,榆叶梅衬托;沿
海路则以栽植1200棵柳树为主, 1100棵法桐为辅;交通街种植法桐、旱柳各500棵,
冬青、榆叶梅衬托,使城区绿化在层次密度与花色品种的配搭上,做到常绿与落叶结
合,乔木与灌木结合,花卉与草地结合。在加强城区街道绿化的同时,还对党政机关、
企事业等单位的庭院绿化进行设计、提供苗木与技术指导,县城建局、县农机公司、
县成山橡胶集团公司等单位成为庭院绿化先进典型。为了加强城区绿化管理,1985年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城镇管理4个“实施办法” ,对园林绿化的规则、建设和管
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1985-1990年,在崖头河两岸先后建成佳景、桃园、柳浪、通幽、沧海献珠、朝
舞、 延寿、草青青、憩园等绿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绿化了南山路、工商西街、文化
西街、 交通街、幸福街、沿河路、新建路、建设街等街道,建行道分隔绿带1.4万平
方米, 栽植行道树9600余棵。建设了水石潭、沿河花园、体育场等3块绿地,面积达
1.9万平方米。 1990年后,绿化了南山南路、工商东街、交通街和一、二、三、四号
路,1994年修建了20万平方米的政府新区绿化广场。至1995年底,市区绿化总面积为
23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
治理崖头河崖头河的治理是改善城镇面貌的重要项目。1954年,县政府发动群众
车推人抬搬运石料砌筑河岸,疏通河道。1963年,又重修河岸,但因当时缺少水泥,
工程不够坚固,经不起洪水的冲刷。为了根治崖头河,80年代后,县城建局采取分段
治理的办法, 先后分成3段砌筑河岸,到1995年底,崖头河两岸全部砌筑了石墙,总
长达3200米,并投资120万元,修建3处橡皮坝。两岸栽种了花草,建成了沿河公园,
使这里的环境大大改善,防洪排涝功能明显增强。
环境卫生清扫队伍1976年,县防疫站成立了12人的崖头街卫生清扫队,负责沿河
路、南山路的清扫任务。1980年,崖头街卫生清扫队划归县基本建设局领导,1981年
改由市政管理组领导。1984年,成立了崖头环境卫生管理所,1994年10月改为荣成市
环境卫生管理处。到1995年,环境卫生管理处已经发展到150人,固定资产186万元,
拥有各种环卫车辆12部, 年清运垃圾2.9万吨。街道清扫保洁面积由1984年的10万平
方米增加到85万平方米,清扫保洁率达到98%以上。
公厕1958年开始爱国卫生运动,由崖头镇建起5个简易公共厕所。1983-1985年,
县政府拨款,在城区修建公厕6个。至1995年,城区共建有标准化水冲公厕12处。
垃圾箱1982年前, 城区垃圾肆意堆放。1982年在主要街道设置长1米、宽和高各
0.8米的绿漆涂面钢板垃圾箱46个。至1995年,城区共设垃圾箱310个。
果屑箱1975年,在城区南山路、沿河路、北大街等主要街道及机关、商店门前设
置果屑箱。1984年,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在主要街道安设统一规格的铁皮果屑
箱60个。至1995年,共设置果屑箱450个。
城区交通1980年, 县公共汽车站成立, 当时有公共客车2辆、出租面包车2辆。
1988年成立荣成市公共交通公司,隶属市建委管辖。1994年建成荣成市社会客运中心,
年底,荣成市公交公司划归交通局管理。虽然成立了公共汽车站,但城区内无交通路
线,只是石岛至崖头对开。1993年市直机关东迁至蜊江,为解决机关工作人员的上下
班问题, 市政府购买了大客车,交付公交公司管理运营,路线为市中心-蜊江,在沿
线设置了十几个站点,机关工作人员发放月票,社会乘客购票乘车,运行一年余停业。
1994年后,出租车发展迅速,改善了城区交通困难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