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置县始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5&run=13

置县始末
据河口、兰格古遗址考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但设置独立
行政单位则在西汉。“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封外妇子肥为齐王,始置不夜县,
属东莱郡”(《文登县志》道光本),这是境内第一次设县。东汉时裁撤不夜县,县地
或属昌阳,或属东牟。北齐天统四年(568年) ,析牟平、观阳县地置文登县,境内全
属文登县地。明洪武初年为防外患,于十三年(1380年)置成山、靖海两卫。三十一年
(1398年)始筑卫城。卫是军事单位,兼理屯区内民事,屯区以外仍由文登县领属。明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二月十三日清兵渡海攻占成山卫城,废除明卫指挥使司,设立守
备署,明朝在境内统治结束。
卫的军事意义消亡了,守备署则成为与州县平行的特殊行政单位,但管辖区域仍
以原来卫的范围为限。后因屯田西达昌邑,不便管理,改卫所诸屯皆在本县村庄以内。
守备署设“守备一员,正五品,管理庶政,兼理屯务”,并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开
课征税。由于沿袭明代一些特殊设置,行政单位的建制比较混乱,除州县以外,尚有
厅、卫等。为了统一全国的行政单位名称,自清顺治末年到清康熙初,朝野上下就有
所议论。特别是作为特殊行政单位的卫,有否保留价值争论尤烈。
卫的存留与否,对卫的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甚大。卫的辖区较县小,但
官员设置、赋税征收、生员学额却优于县。因此,裁卫的动议一出,就遭到卫的强烈
反对。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威海、靖海两卫多次上呈朝廷留卫条议,反对裁卫。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文登知县王也条陈保留成、靖两卫,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康
熙终世。清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命山东巡抚陈世倌亲自踏察山东各卫,提出裁
留意见,供廷议参考。陈世倌巡视山东各卫后,亦拟保留各卫为妥。
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奉命整顿封疆,决议裁卫。到达登州府时,
各卫反对强烈,尤以靖海卫士民为甚。为此,王士俊将反对者拿送宁海州监禁,以奸
匪论处,裁卫始定。王士俊疏称:“文登幅员已极辽阔,今再加威海、靖海、成山三
卫地粮军户,其地周环八百余里,殊难管辖,而成山卫又未便听其孤悬海滨,且成山
地方为海洋东面险要之区,则成山卫自应改设一县,以资弹压。”雍正十三年 (1735
年)二月,廷议认准,裁成山卫设县。雍正帝“钦赐嘉名,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
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荣成县志》道光本.艺文)。裁卫设县始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