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岩浆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47&run=13

岩浆活动规模大、 强烈,岩浆岩很发育,约占境内岩石的45%左右,分新元古代
侵入岩和中生代侵入岩。
新元古代侵入岩暗色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首次侵入形成。出露于东慕家一带。岩石
新鲜面呈灰色, 风化后呈灰黄色。糜棱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粒径0.2-1
毫米,矿物成份:斜长石(36-53%)、钾长石(10-15%)、石英(20-25%)、角闪石(2-10%)、
黑云母(10-15%)。同位素地质年龄8亿年。
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第二次侵入形成。该岩石分布最广,出露于滕家、大疃、南港
头、王连等地。岩石新鲜面呈浅灰色、灰白色,风化后呈浅黄褐色。鳞片粒状变晶结
构、交代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粒径0.1-0.5毫米,矿物成份:斜长石(45-50%)、
钾长石(15-20%) 、石英(20-30%)、黑云母(8-15%)及少量角闪石、石榴石等。同位素
地质年龄6.48亿年左右。
浅色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第三次侵入形成。主要分布于崂山、大疃和城西的西部。
岩石新鲜面呈灰白色,风化后呈灰黄色。岩石普遍带有分散状小红点。不等粒花岗结
构、变余糜棱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52-58%)、钾长石(18-20%)、石
英(20-30%)、黑云母(1-7%)、角闪石(0-2%)。
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第四次侵入形成。主要分布于上庄镇及海西头、大林格、小落、
楮岛等地。岩石新鲜面呈浅肉红色,风化面为土黄色。细粒花岗变晶结构、变余糜棱
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30-45%)、斜长石(25-35%),石英(25-35%)、
黑云母(2-5%)、角闪石(1-3%)。
中生代侵入岩分印支期和燕山晚期两期侵入岩。印支期侵入岩只有一处,即甲子
山杂岩体, 集中分布于甲子山-斥山一带。岩体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展布,
是由多次脉动形成的。根据内部接触关系分为5种岩性,按形成年代的早晚可分为:
中粒角闪黑云正长岩出露于尹格庄和范家。岩石新鲜面为烟灰色,风化面为暗土
黄色。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钾长石(85%左右)、黑云母(8%左
右)、角闪石(7%左右)。
粗粒辉石角闪正长岩出露于朝阳洞、八河、斥山,是甲子山杂岩体的主要岩性之
一。 岩石新鲜面为烟灰色。 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正长石
(65-75%)、斜长石(10-13%)、角闪石(5-15%)、普通辉石(5%)。
斑状中细粒黑云辉石正长岩出露于东山及姜家,是甲子山杂岩体的主体岩性。岩
石新鲜面呈烟灰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成份:
斑晶为正长石(15-40%),烟灰色;基质为斜长石(10-15%)、正长石(15-35%)、普通辉
石(20%)、黑云母(10%)、角闪石(5%)。最新获得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67亿年。
多斑细粒辉石黑云正长岩分布于二登山一带。岩石新鲜面为烟灰色、乳白色,似
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细粒结构。矿物成份:斑晶为正长石(50-80%),乳白色、
肉红色;基质为斜长石(15%)、钾长石(10%)、黑云母(6%)、辉石(6%)。
巨斑中细粒正长岩分布于干占和楼下。岩石新鲜面呈烟灰色,似斑状结构,块状
构造。基质为中细粒结构。矿物成份:斑晶为正长石(45-60%),微红的灰色;基质由
黑云母、辉石、角闪石、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
燕山晚期侵入岩分艾山阶段和崂山阶段两种侵入岩。 艾山阶段侵入岩分6次侵入
形成,按形成年份早晚可分为:
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主要分布于盘川夼、马家庄、前长湾等地。岩石新鲜面呈深
灰色、灰黑色。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60%左右) 、钾
长石(9%)、石英(5%)、角闪石(10-15%)、黑云母(6-12%)及少量辉石、磁铁矿等。
斑状细粒角闪石英二长岩主要分布于于家泊南,出露很少。岩石新鲜面呈浅肉红
色、灰黑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中细粒二长结构。矿物成份:斑晶为钾
长石(3%);基质为斜长石(25%)、钾长石(30%)、普通角闪石(24%)、石英(13%)、黑云
母(3%)及少量磁铁矿。
斑状粗粒角闪石英二长岩在荫子镇呈半环状绕伟德山分布,靖海亦有出露。岩石
新鲜面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粗粒结构。矿物成份:斑晶为钾长
石(15-20%),肉红色;基质为乳白色的钾长石(15-20%)、斜长石(35%)、石英(8-10%)、
角闪石(10-15%)。
斑状中粒角闪二长花岗岩分布广泛,是伟德山的主体岩性。岩石呈肉红色、灰白
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成份:斑晶为钾长石
(16-18%) ,肉红色;基质为斜长石(30-35%)、钾长石(8-10%)、石英(28-30%)、角闪
石(4-6%)、黑云母(1-5%)。同位素地质年龄1.49亿年。
不等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石山、小泊等地。岩石新鲜面呈浅红色,风化后呈黄褐
色-灰白色。不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30%)、钾长石(30-40%)、
石英(30-45%)、黑云母(1-3%)。
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布在于家庵。岩石新鲜面呈粉红色。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
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27%)、钾长石(37%)、石英(30-35%)及少量黑云母等。
崂山阶段侵入岩有4种,由4次岩浆侵入形成,按形成年代的早晚可分为:
中粒石英正长岩主要分布于石岛附近,是上好的建筑石材。岩石新鲜面呈肉红色,
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钾长石(60%) 、斜长石(10-20%)、石英
(5-15%)、角闪石(3-5%)。
中粒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柳林口。岩面呈肉红色,中粒、中细粒结构,块状构
造。矿物成份:斜长石(35-40%) 、钾长石(30%)、石英(25-28%)及少量角闪石和黑云
母。
粗粒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南卧龙及古楼附近。岩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肉红色。
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35%)、钾长石(30-35%)、石英(30-35%),
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约占2-3%。著名的“石岛红”就产于该岩体。同位素地
质年龄为1.44亿年。
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槎山。岩石呈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
份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并含少量暗色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