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币种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423&run=13

银两、银元清承明制,通用银两本位币制。嘉庆以后,外国银元如西班牙银元、
墨西哥“鹰洋”等相继流入境内,成为流通货币。道光以后,国内开始大量铸造银币,
辅币为“角子” 、 “小洋”等小银币及制钱、铜元。民国初年,银两与银元并用。
1933年,民国政府宣布废两改元,银元的主币地位进一步确定,民间称之为“光洋”、
“现大洋”。境内除流通镌有孙中山侧身头像的开国纪念银币 (也称“孙头币、“小
头洋”) 、镌有袁世凯侧身头像的银币(也称“袁大头”、“大头洋”)外,还继续流
通墨西哥、英、日等外籍银币和国内其他银元。铜元取代制钱,占有重要的辅币地位。
其比价是10个制钱顶一个铜字, 100个铜字顶一吊钱,四吊钱顶一块银元。但当时俚
岛、石岛等地商号多以“吊”为记帐单位。
法币1935年11月4日,民国政府废除银本位制,境内逐渐流通“中央”、“中国”、
“交通”(统称三大行)银行发行的纸币,俗称法币。后又发行中国农民银行纸币,票
面额有1圆、5圆、10圆,辅以1角、2角、5角角币。
土杂钞清末民初,境内就有发行土杂钞的,黄山乡27个村,村村有人出私钞,就
是摊商小贩也发行钞票。 据不完全统计,至40年代,黄山乡先后有192家出过私钞。
票面一般为长条幅, 大小不一,上面写有票额,有堂号和私人印章,有黄、红、蓝3
色不等,上面印有各色花纹,每百文一张。20年代后,境内发行私钞非常普遍。1921
年, 石岛永太栈申请县政府批准, 发行私钞3000吊,1923年又发行私钞5000吊。自
1936年起,山东民生银行的角券、威海汇丰银行印制的银票,以及当地商号印制的土
杂钞币不计其数,币种十分混乱。
1940年, 日军在荣成沦陷区强行推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1元、100元、500
元以及5分、 1角、2角、5角伪纸币,并以每百银元兑换104元的比率,骗取群众手中
的银元。此后,法币严重贬值。据记载,1945年抗战胜利时与抗战前夕比,法币币值
贬值了394.8倍。 针对伪币入侵和法币贬值以及土杂钞混乱的局面,县抗日民主政府
严格执行统一战线,一度采取保护法币政策,通令各区禁用伪币,在边缘区组织查缉,
对非法携带伪钞给予查处,没收了大量伪币。但这些措施并未振兴法币地位,相反,
根据地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北海币为尽快建立自己的货币市场,县抗日民主政府及时调整抗战金融,由原来
保护法币渐而转为排法斗争。通过用北海币向农民、渔民发放贷款和用北海币兑换群
众手中的法币等方法,坚定了北海币的信用。据记载,1940年7月至1941年6月间,境
内投放和流通的北海币达8万元。 1945年5月1日前,法币1元兑换北海币2角,至1945
年8月全县解放,其比值已变为100:1。北海币成为境内唯一流通的货币。
人民币1949年初,人民币(以下简称旧币)在荣成全面流通。至1953年12月,共计
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面,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
券7种、 100元券10种、 200元券6种、 500元券6种、 1000元券5种、5000元券5种、
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在发行人民币的同时,开始收兑北海币和各解放区印
发的钞币。至1950年,各种地方货币兑换结束,并停止在市面上流通。

1949年北海银行石岛办事处收兑其他解放区银行券情况表
┌────┬──────┬────┬─────────┐
│货币名称│收兑金额(元)│比值 │兑换人民币金额(元)│
├────┼──────┼────┼─────────┤
│西农币 │290000 │1∶2000 │145 │
├────┼──────┼────┼─────────┤
│冀热辽币│945000 │1∶5000 │189 │
├────┼──────┼────┼─────────┤
│冀南币 │31860000 │1∶100 │318600 │
├────┼──────┼────┼─────────┤
│晋察币 │45460000 │1∶1000 │45460 │
├────┼──────┼────┼─────────┤
│东北币 │500 │1∶3 │167 │
├────┼──────┼────┼─────────┤
│华中币 │1570000 │1∶100 │15700 │
├────┼──────┼────┼─────────┤
│北海币 │7050000 │1∶100 │70500 │
└────┴──────┴────┴─────────┘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在境内上市流通。其面额主币有1元、2元、3元、5
元、10元5种,辅币有1角、2角、5角和1分、2分、5分6种。荣成金融机构收兑旧人民
币工作同时进行,新旧币兑付比率是1:10000。旧人民币1元、5元票券截至4月1日停
止流通,5月1日停止兑换。其他各种券别旧币年末停止流通使用。
1962年4月15日, 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在荣成流通。至1974年1月,有1角、2角、5
角和1元、 2元、5元、10元7种面额、版别9种,其中1角有3种版别,其比价与第二套
人民币是1:1。两套人民币在混合流通一段时间后,逐步收回第二套人民币主币,辅
币继续流通至今。
1964年4月14日,限期收兑前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票币,有10元、5元、3元券3种,
即日起停止流通,是年5月15日停止收兑。荣成共计收兑8764元。1976年12月8日,银
行对1955年版3元券只收不出。
1987年4月27日,第四套人民币在境内流通,计有主币1元、2元、5元、10元、50
元、100元6种,辅币有1角、2角、5角3种,与第三套人民币混合流通,其比价是1:1。
自1957年12月1日起,正式发行1分、2分、5分3种铝镁合金硬辅币;1980年4月15
日正式发行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铜锌、铜镍合金硬币;1992年6月1日起,又发行
新版1角、5角、1元硬币,与其他币种等值流通。
从1984年10月1日起, 首次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流通纪念
金属币,至1993年6月15日止,已发行了17套,27枚,在境内均有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