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保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402&run=13

保管单位粮食管理所既是基层粮食收购、 销售单位, 也是基层粮食保管单位。
1940年9月,荣成县粮食调剂委员会成立,设基层粮站3处。第一粮站活动在今俚岛、
寻山镇一带;第二粮站活动在今宁津、东山、斥山镇一带;第三粮站活动在今崖西、
夏庄镇一带。 1941年5月又增设第四粮站,活动在今崖头、城西、荫子镇一带。1947
年6月17日, 县粮食局成立,按区设站。崖头区粮站驻岗西;雨山区粮站驻东双顶;
伟德山区粮站驻甲夼马家;寻山区粮站驻冷家;俚岛区粮站驻林村集;凤山区粮站驻
上疃;成山区粮站驻城厢三村。1948年上述粮站改称粮库,又增设垛山区粮库。其时,
由于没有国有仓,无论粮站、粮库只负粮食储存检查、调拨之责,不负责具体的保管
业务。1956年10月,区粮库改为粮食管理所。此后随行政区划变更,各乡镇均设有粮
食管理所。粮食保管成为基层粮食管理所的主要业务。
保管设备仪器远自常平仓至建国初期,仓储观测唯眼看、手试、牙咬测定干湿。
1950年, 荣成县粮食局购进一台柴油机为动力的粮食水份化验仪,粗通此仪器者仅3
人。1962年后,随着保粮科技的发展,各种观测仪器普遍用于仓储,为安全储粮提供
了保障。1990年,全市拥有快速水份测定仪72台、测氧仪25台、吸式扦样器18台、铜
电阻粮温计500支、 长扦粮温计500支、谷物选筛31台、害虫选筛30台、显微镜1台。
此后,又投资购置了微机检测仪9台套、电子测温仪器28套等设备。
机械1958年前,“跳板麻袋,肩扛人抬”为储粮主要工具。1958年,先后研制出
挖粮机、码垛机、刷桶机等保管机械,这些“大跃进”中的产物,虽然粗制滥造,有
的实用价值不大,但促进了仓储机械化的进程,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奠定了基础。
不久,一些实用性的机械进入粮食仓储。1975年,输送机用于仓储保管,大大减轻了
劳动强度。1990年,全市粮食部门拥有输送机63台、清理设备3台、衡器800台、灭火
机238台件、消防泵26台。1990-1995年,又添置各种类型的输送机25台件、7.5千瓦
的通风机25台,同时改建空调仓2幢,总投资38万元。
保管方法抗日战争时期因无固定粮仓,粮食保管因条件而异,户存以户主为责任
人,集中点存粮则由村长、村指导员为责任人。由于保管条件所限,虫蚀鼠盗,损失
严重。1942年,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制订《管理救国公粮暂行办法》,对粮秣支取、
征收、 调运等作出明确规定, 但对公粮保管方法由于条件所限,仍沿袭原来作法。
1945年6月, 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颁布《保护抗日公粮暂行办法》,共五章十七条。
明文规定了存放手续、验秤查仓、存粮村长及存粮户主之责任、奖惩制度等,明确了
粮油保管方法。新中国建立后,国有仓建设为集中粮油储存创造了条件,也对保管方
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2年,荣成县粮食局与崖头粮库率先成立科学保管粮油推广
小组,采取观测粮库害虫活动规律、药物防治、倒仓翻晒及麦糠密闭封存等方法,取
得明显效果。与1951年相比,小麦、玉米、大豆虫蚀率分别降至2.6%、5%、0.8%。
1953年5月, 荣成县在全县各粮食保管单位开展“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
“四无”粮仓活动,并根据粮食储藏量逐年增加的特点,在保管方法上除专粮专库、
密闭封存外,重点抓住四道环节:清仓消毒,消除隐患;掌握标准,预防感染;定时
查仓, 力争主动;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进一步推动了“四无”粮仓活动的开展。
1965年, “四无” 粮仓综合率指标达到92.6%,1978年全县“四无”粮仓综合率达
100%。
随着农业的发展,国家粮食库存越来越多,粮油保管周期也越来越长。为确保储
粮安全,1986年以来推广应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防治害虫、稳定粮食品质、节省费
用等新方法。1983年开始以蜊江粮油储运站为基点,经过十年的反复研究,“环型供
热技术”试验成功。1993年此项技术应用于油脂加热,解决了在低温条件下的接收和
输出,经威海科委鉴定,获科学进步三等奖。1987年应用机械通风降低玉米水份试验,
历时2年, 获得成功,并推广应用。1989年在崂山粮所试验用太阳能结合排风扇处理
高水份玉米,有推广价值。是年研究试用有机硅防水剂解决仓库墙面阴雨透水、露天
垛底反潮、篷布阴水等问题,已在全市推广。是年试用“仓虫净防治储粮害虫”在国
家“七五”攻关鉴定会上得到了肯定,在国家粮库和农房储粮中推广应用。1990年试
用“生石灰防治储粮螨类”方法取得成功。1987年以来,大力推广机械通风,并应用
“三低”、电子、微机和空调等储粮新技术。到1995年底,“三低”储粮74.2万吨,
机械通风储粮18万吨,约计节约费用137万元。
1986年以来, 县粮食局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连续9年被威
海市评为仓储管理先进单位; 1989年、 1990年被省粮食局评为仓储管理先进单位;
1991年获商业部仓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搞好国有粮仓保管的同时,还指导农民妥善保管粮油产品,开展无形粮田活动。
1989-1995年累计指导农民储粮105万吨,减少损失约6.3万吨。1990年9月商业部在荣
成市召开了全国农村储粮技术研讨会。

荣成市(县)部分年份粮油保管费用统计表
单位:万公斤、元
┌──┬────┬─────┬────┬──────┬───────┐
│年份│总经营量│平均储存量│职工人数│万公斤保管费│人均活动量 │
│ │ │ │ │ ├───┬───┤
│ │ │ │ │ │经营量│保管量│
├──┼────┼─────┼────┼──────┼───┼───┤
│1959│4278 │1101 │232 │11.02 │18.44 │4.75 │
├──┼────┼─────┼────┼──────┼───┼───┤
│1965│9963.5 │2625.5 │265 │11.92 │37.6 │9.91 │
├──┼────┼─────┼────┼──────┼───┼───┤
│1975│19937 │2743 │504 │24.26 │39.56 │5.44 │
├──┼────┼─────┼────┼──────┼───┼───┤
│1980│29358.5 │5264 │484 │83.76 │60.66 │10.88 │
├──┼────┼─────┼────┼──────┼───┼───┤
│1985│32106.5 │6556.5 │520 │43.36 │61.74 │12.61 │
├──┼────┼─────┼────┼──────┼───┼───┤
│1990│27051.2 │8206.6 │1150 │90.4 │23.52 │7.14 │
├──┼────┼─────┼────┼──────┼───┼───┤
│1991│27976.8 │9066.6 │1147 │82.5 │24.39 │7.9 │
├──┼────┼─────┼────┼──────┼───┼───┤
│1992│31089.1 │7199.2 │1147 │76.9 │27.1 │6.28 │
├──┼────┼─────┼────┼──────┼───┼───┤
│1993│22549.2 │4414 │984 │52.1 │22.92 │4.49 │
├──┼────┼─────┼────┼──────┼───┼───┤
│1994│16676.4 │4345.3 │893 │132.8 │18.67 │4.87 │
├──┼────┼─────┼────┼──────┼───┼───┤
│1995│18598.3 │5417.9 │1152 │170 │16.14 │4.7 │
└──┴────┴─────┴────┴──────┴───┴───┘

国代民储 鉴于三年灾害的教训,荣成县粮食局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藏
粮于民”的指示,自1964年人民公社建立储备粮制度起,积极开展“国代民储”的活
动。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储备粮越积越多。为此,1983年,国家粮仓代储的
储备粮523万公斤全部作为加价超购粮转入国库。

1964-1995年荣成市(县)国代民储统计表
单位:万公斤
┌──┬────┬────────────────┐
│年份│原粮合计│其中 │
│ │ ├───┬──┬──┬───┬──┤
│ │ │小麦 │稻谷│大豆│杂粮 │薯类│
├──┼────┼───┼──┼──┼───┼──┤
│1964│58 │ │ │ │ │ │
├──┼────┼───┼──┼──┼───┼──┤
│1966│167.5 │26 │0.5 │3 │73 │88.5│
├──┼────┼───┼──┼──┼───┼──┤
│1967│253 │40.5 │1 │2.5 │120.5 │62.5│
├──┼────┼───┼──┼──┼───┼──┤
│1968│253 │37 │1 │2.5 │130 │72.5│
├──┼────┼───┼──┼──┼───┼──┤
│1969│248.5 │38 │1 │2.5 │134.5 │68 │
├──┼────┼───┼──┼──┼───┼──┤
│1970│240 │36.5 │1 │3 │131 │181 │
├──┼────┼───┼──┼──┼───┼──┤
│1971│626 │92 │1 │7.5 │344 │67.5│
├──┼────┼───┼──┼──┼───┼──┤
│1972│613 │95.5 │1 │2.5 │441 │67.5│
├──┼────┼───┼──┼──┼───┼──┤
│1973│613 │95.5 │1 │2.5 │441 │74 │
├──┼────┼───┼──┼──┼───┼──┤
│1974│929.5 │363 │3.5 │2.5 │485.5 │62.5│
├──┼────┼───┼──┼──┼───┼──┤
│1975│1051.5 │427.5 │4 │2.5 │471 │67.5│
├──┼────┼───┼──┼──┼───┼──┤
│1976│1119.5 │549.5 │8 │2.5 │492.5 │58.5│
├──┼────┼───┼──┼──┼───┼──┤
│1977│1125.5 │590 │7 │2.5 │467.5 │79 │
├──┼────┼───┼──┼──┼───┼──┤
│1978│1219.5 │665.5 │7 │2.5 │465.5 │70.5│
├──┼────┼───┼──┼──┼───┼──┤
│1979│1115.5 │623 │7.5 │2 │462 │70.5│
├──┼────┼───┼──┼──┼───┼──┤
│1980│1171.5 │621.5 │7 │2.5 │470.5 │69 │
├──┼────┼───┼──┼──┼───┼──┤
│1981│1122.5 │588.5 │7 │2.5 │455.5 │46 │
├──┼────┼───┼──┼──┼───┼──┤
│1982│743.5 │401 │3 │1.5 │291 │34 │
├──┼────┼───┼──┼──┼───┼──┤
│1983│521.5 │295 │1 │1 │190.5 │0.5 │
├──┼────┼───┼──┼──┼───┼──┤
│1984│11 │1.5 │ │ │8.5 │ │
├──┼────┼───┼──┼──┼───┼──┤
│1985│4.5 │1 │ │ │3.5 │ │
├──┼────┼───┼──┼──┼───┼──┤
│1986│206 │34 │ │0.5 │131.5 │30.5│
├──┼────┼───┼──┼──┼───┼──┤
│1987│590 │155 │ │0.5 │384 │34.5│
├──┼────┼───┼──┼──┼───┼──┤
│1988│439.5 │80.5 │ │0.5 │318 │9.5 │
├──┼────┼───┼──┼──┼───┼──┤
│1989│342 │70.5 │7 │1 │234 │7.5 │
├──┼────┼───┼──┼──┼───┼──┤
│1990│441 │106.5 │7 │8.5 │272 │7.5 │
├──┼────┼───┼──┼──┼───┼──┤
│1991│1772.5 │686.5 │0.5 │10.5│1060.5│14.5│
├──┼────┼───┼──┼──┼───┼──┤
│1992│1211.5 │983 │0.5 │3.5 │224.5 │ │
├──┼────┼───┼──┼──┼───┼──┤
│1993│169.5 │150 │0.5 │3 │16 │ │
├──┼────┼───┼──┼──┼───┼──┤
│1994│789.5 │775.5 │0.5 │0.5 │12.5 │0.5 │
├──┼────┼───┼──┼──┼───┼──┤
│1995│499.5 │495.5 │0.5 │0.5 │2.5 │0.5 │
└──┴────┴───┴──┴──┴───┴──┘
注:杂粮中90%为玉米;原粮合计为年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