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其他服务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74&run=13

旅馆业清末民国初期,境内无专营旅馆业,遇有过往客人住宿,多由饭馆接待,
无床铺、无设施,以睡火炕居多。1940年前,成山卫的福盛园、石岛的庆华楼、俚岛
的裕顺元、崖头的乾泰和万聚盛等有名的饭馆内设有简陋住宿铺位,接待过往旅客的
投宿。 日军侵占荣成后,旅馆业衰落。1945年8月荣成全境解放。1946年境内仅有石
岛一家私人开设的旅馆,无床铺、无被褥,只是在地下铺些稻草,接待过往旅客住宿。
1956年才由崖头、 石岛供销社设专营旅馆3处,搭木板通铺,备有简单的铺盖,可容
纳150人。1970年通铺撤销,床位总数达到208个,并设有少部分单人床铺和4人房间。
1978-1979年国有商业分别在崖头和石岛两地建成了3750平方米和5500平方米二幢四
层旅馆大楼,床位数量达到955个,设有2人单间、4人房间和八九人房间,并在2人房
间配有沙发椅、写字台、电视机等设施,内设食堂、餐厅、小卖部,楼层设有中小型
会议室,以接待各种小型会议。
80年代初期,供销社相继在各公社驻地建起了旅馆,大多以平房为主,部分公社
也建有两层以上楼房。1986年荣成的宾馆、酒店、招待所、旅馆遍布城乡各地,达到
58家, 人员274人。1990年荣成市旅馆业达51家,人员1418人。到1995年,荣成市旅
馆业达48家,从业人员960人。
理发业民国初期,荣成各集镇均有个体理发店或流动理发摊贩,仅成山卫、俚岛、
石岛、崖头就有理发馆17家,从业人员45人。1940年,日军入侵,荣成县沦陷后,理
发业不景气而大部分停业。抗战胜利后,个体理发业开始逐步恢复,理发业达12户,
从业人员24人。建国后,各集市个体理发店纷纷建立,一些流动理发户亦开始走乡串
村,上门服务。1956年,个体理发户或流动理发摊户走上了合作道路,成立了合作理
发店,有理发店15家,理发员30人。当时,营业场地和设施狭小简陋,使用手推子理
发, 服务项目也只限于推平头、光头和分头。各大集镇都设有合作形式的理发店2-3
处, 理发人员3-4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个体理发业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
路而受到批判和限制发展,个体理发业被取消,而国有理发业发展也不快。1980年后,
国有、集体、个体理发业迅速发展,到1983年达到120家,从业人员253人。国有理发
业拆迁改造兴建了综合服务大楼,增上了新的服务项目:男女各式吹风、女宾各式烫
发等。 1986年理发业达到131家;1990年理发业发展到241家,人员253人。到1995年
荣成市理发店达582家,从业613人。
照相业民国初期, 荣成境内共有3家私人照相馆,从业人员11人,分别分布在成
山卫和石岛两地。当时,照相设备极为简陋,以室外照相居多。
1956年, 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成山卫、石岛等5家私营照相业过渡
到供销合作社,后转由饮食服务公司领导。同时,崖头集镇也正式成立合作照相馆,
采用玻璃房照相,并先后增加艺术照、生活照,冲洗胶卷着水色和着油色等营业项目。
“文化大革命”期间,照相业也同样受到冲击,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到1967年,开始
采用电光摄影新技术。1982年,崖头集镇新建综合服务大楼投入使用,设有艺术、普
通、化妆三类照相,增加野外照相、彩色照相和广告照相等项目,兼经营照相器材,
为各方来客留影服务。1985年,全县主要乡镇一般都设有照相馆,共达到28家,从业
人员达65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业逐步
扩大,1990年达到35家,从业人员90人。此后,个体照相业纷纷兴起,越来越多的个
人家庭购买照相机。国有、集体照相业受到冲击而减少,大部分国有照相业,多以冲
洗、彩扩、拍摄婚照为主,并兼营销售摄影器材。1995年,荣成市有照相业60家,从
业人员达170人。 市区以市饮食服务公司辖属的彩色摄影扩印部、友谊宾馆辖属的海
天彩扩摄影服务中心,石岛饮食服务公司辖属的快图美彩色扩印中心等照相业比较闻
名。
浴池业清末民国初期, 荣成浴池业主要分布在石岛、成山卫、俚岛等3处集镇,
个体浴池业达5家,从业人员47人。以石岛镇宝泉塘、中华池、鸿兴楼等3处为当时规
模较大的浴池, 从业人员达32人,各浴池一般有40多个床位,可同时接待100多人洗
浴。当时条件比较简陋,无供暖设施,浴水只靠人工用大锅烧水。为招徕顾客,各浴
池均设2-3名接待人员,负责安排床位、倒茶、敬烟,同时还专门配有3-4名池内服务
人员,负责给顾客搓澡、擦身、修脚等服务项目。1940年日军入侵后,境内的浴池业
基本倒闭,只剩下石岛的中华池勉强维持生计。1956年,中华池过渡到供销合作社。
1958年由县工会接管,并对原址设施进行整修扩大,改称工人浴池,有床位80余个,
后转归商业局领导。 是年,由商业局出资在崖头开设浴池1处,设床位50余个。1972
年, 石岛饮食服务公司建成800平方米的浴池楼,原工人浴池停止营业,新浴池男女
分设, 设大池和盆池两种,共有床位200余个。1982年,崖头浴池拆除,在原址建起
新浴池, 楼上设男池, 楼下设女池,共有床位200余个,可同时接待200余人洗浴。
1990年,由于宾馆、酒店的大量兴建,馆内服务设施齐全,高低档次的洗浴设施与高
低档次的房间相配套;再是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兴起,城乡民民逐步用上了太阳能热
水器及电热水器、液化汽热水器,对国有专营浴池业的冲击很大。到1995年底,全市
仅有石岛和崖头两处小型浴池,而全市已安装各类热水器的居民近4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