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73&run=13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荣成县饮食业多为单一的包子铺、小吃铺等,主要经营水
饺、面条、熟肉等,但也有字号较大的饭馆,如成山卫的庆华成、文兴盛,崖头的乾
泰、万聚盛,石岛的永合居、同福楼、会新楼、瑞生园等。除经营小吃,面向大众外,
还能包办酒席兼办“班馆”,以接待官府士绅、富户商贾。饮食业比较兴盛的集镇,
主要分布在石岛、成山卫、俚岛、崖头等地。30年代中期,荣成县有饮食业55家,从
业人员229人。 1940年日军入侵,荣成县沦陷,除崖头的瑞生园继续营业外,饮食店
大多歇业倒闭,夫妻店、肩挑小贩也所剩寥寥。抗战胜利后,境内饮食业才逐步得到
发展,露天餐馆、布棚摊铺则异常活跃,仅石岛就有50余家。
建国后, 饮食业逐步发展。1955年,境内饮食业721户,从业人员1345人。1956
年,在对工商业私营改造中,饮食业成立合作饭店15处、供销社食堂25处、合作小组
64处, 从业人员985人。1957年3月至1958年4月,服务局下设饮食服务经理部,所辖
饮食业115户, 从业人员186人,其中集体办饮食业20家,从业人员105人。荣成服务
局撤销后,饮食业归县饮食服务公司统管,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八字方针,恢复和增设11处饭店、20处露天饭棚。尤其石岛、崖头两地6处国营饭店,
营业规模扩大,经营品种显著增加,并恢复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名吃。同时,个体
饮食业发展了30户。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个体饮食业被取消,国有饮食业
仅剩6家,从业人员120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0年以来,饮食业发展加快。到1983年,荣成
县国有、集体、个体饮食经营单位838个,从业1702人。1986年,全民饮食业6家,从
业109人;集体饮食业141家,从业人员1038人;个体有证饮食业308家,从业人员486
人。 1990年,国有、集体、个体饮食业达612家,从业人员达2057人,其中全民所有
制饮食业达612家,从业人员达205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饮食业有43家,人员达343人;
集体所有制饮食业有100家,人员达945人;个体有证饮食业发展到469家,人员达769
人。 1995年,国营、集体、个体饮食业达967家,从业人员2057人,其中个体饮食业
791户,从业人员1832人,营业额达5.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