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集体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56&run=13

供销合作社1940年,为了支援抗日战争军需,中共荣成县党组织先后在崖头、楼
下(今黎明)、茂柞、石岛等地帮助开展供销合作经济活动。1944年在荣成县还不十分
公开的建立了8处油业合作社,分设在崖头、垛山、雨山、俚岛、荣山、滕家、斥山、
甲子山。1949年上半年县内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有石岛县的群生祥,住址石岛;群兴社,
住址东山柳树;新生社,住址东山石头河;余经社,住址宁津。荣成县的群利社、众
成社、协成社,住址崖头;元纪社,住址夏庄青埠岭;群众社,住址俚岛;群生社,
住址崖头马鞍屯;万兴社,住址夏庄藏村;新民社,住址荫子夼;新兴社,住址滕家;
公兴成,住址崖西北柳;荣新社,住址马道林村;同生社,住址埠柳;第四油石,住
址寻山牛口石,共17处,有脱产干部、职工600余名。截至解放前夕,全县(包括石岛
县)有小型村社400处,有半脱产和义务代办干部千余人。
1950年全县发展基层社14处,零售店327个,入股社员14.5万人,股金244.7万元,
入社社员占总人口的34%, 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农村消费、生产、医药、信用等在内
的较强大的合作经济体系。1958年,全县1305个自然村,设零售单位的村庄达542个。
1964年供销社先后组织集体副业生产组6325个,参加生产5400余人,是年全县副业生
产总值1012.3万元, 平均每户46.24元。1976年,25处基层社普遍建立委托门市部、
木材议购议销站,把旧货、新旧木材、土陶器、条苇草制品、铁木制农具、家具等商
品纳入社会主义流通渠道,全年完成购销额563万元。农村代购代销点发展到651处,
有“双代员” 799人。1995年,市供销社已发展成拥有市直公司28个,基层社24处,
年商品销售额6亿元的国家二级企业。
荣成市供销社成立48年来,始终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1987年全国县级供销社主
任培训班在荣成大酒店举行, 并在全国推广了荣成供销社的改革经验,连续9年被威
海市供销社和山东省供销社评为先进县级社,1994年夺得全国百强县级社桂冠,名列
江北第一。
集体商业企业荣成市华侨商行于1984年11月正式成立。1995年拥有集体职工53人,
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300万元,经营品种达560种。今归华侨供应集团
领导。
荣成县红星综合商店建于1978年12月。 1983年3月商业改革,机构撤销,所属三
个门市部归商业局基层股领导;是年12月,又划归县百货商店领导。1989年5月撤销。
荣成县饮食服务总店建于1979年11月,以原县饮食服务公司辖管的合作集体性质
的企业为基础组建机构。1980年10月撤销,并入县饮食服务公司。
荣成县石岛饮食服务总店建于1979年11月,以原石岛饮食服务公司辖管的合作集
体性质的企业为基础组建机构。1980年10月撤销,并入石岛饮食服务公司领导。
其他集体商业1956年,个体商摊贩走上合作化道路。1961年,对集体商业进行整
顿, 集体商业发展缓慢。1978年,全县有其他集体商业758个,从业人员1045人。此
后,公社(乡镇)、生产队(村)、工厂、学校纷纷办商业。比较典型的是工业系统所办
商业,大都由原管物资科室随市场经济发展转化而来。1995年,荣成市有其他集体商
业机构1848户,5604人,商品零售额12.4亿元,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