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50&run=13

市内电话1952年春开始市内电话(以下简称市话) 线路的建设,是年架设杆线6杆
公里,明线8对公里。1953年正式营业,时市话、农话(农村电话) 、长话(长途电话)
合用一部20门的磁石交换机, 3月,增装了一部50门交换机,是年用户55个。1959年
开始架埋电缆,交换设备不断增加,至1970年达400门,话机268部。1977年有交换机
8部, 800门,话机564部。1978年县局增置了JEHQ-Ⅰ型纵横制720门自动交换机,自
此, 市话、长话分设,是年用户317个,使用自动拨号话机,而磁石交换机话机锐减
为223部。 此后,为缓解市话的需求紧张状况,两种交换机并用,用户逐年增加。至
1985年,市话设施初具规模,有架空电缆28.7皮长公里,电缆芯线1918对公里,出局
电缆1730对, 磁石交换机6部,600门,用户话机303部;自动交换机1部,720门,用
户话机524部。但交换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1988年1月26日,开通使用了HJ921-
J型2000门纵横制交换机,是年增装电话390部。1990年实占门数达1469门,交换机又
处于超满负荷工作状态。1991年10月19日,荣成市邮电局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的数
字程控交换机在市区、开发区、石岛三地同时割接开通成功。1992年,荣成市实现了
市话、农话、长话联网,市话用户也快速增长,实占门数增至2572门。1993年,长途
直拨有权用户9479个。 1994年10月9日,威海市三市一区建成数字式本地网。1995年
市话总容量达29920门,年底实占容量为14865门,市话用户9780个,一户一线到位率
达到80%,并开放了“热线服务”、“转移呼叫”,缩位拨号”等9项新业务。
附:石岛镇内电话
1940年,日军侵入荣成,控制了石岛长途电话局。1941年春,在镇内架设单线回
路线路10公里,接在长话20门磁石交换机上,有20个官商用户。1945年石岛解放后,
接收了原日伪电话设备。1950年交换设备扩容至40门,有31个用户。1955年交换机增
容至100门。 1978年有磁石交换机3部,300门,用户242个。至1985年有交换机6部,
600门,用户298个,并有13个单位自装了小型交换机。1986年后,主要通过地下电缆
管道建设和合理调整电缆配线来提高市话通讯能力,明线增幅不大。1987年交换设备
更换成上海产HJ921型1000门纵横制交换机, 自此市话、长话分设,用户全部使用自
动拨号话机,实占门数427门,1990年达到705门。1991年10月19日开通使用1700门数
字程控交换机,原设备淘汰。1992年用户实占门数1243门,趋于饱和。1993-1995年,
4次增容7300门。 至1995年底,石岛镇内电话总容量9000门,实占容量4829门,用户
4772户。
农村电话荣成设立长途电话事务所之初,即架设线路252杆公里,有交换机5部,
43门,电话机19部,由县城城厢通石岛、龙须岛、俚岛、崖头、柳家、寻山、林村、
上埠头、埠柳等地,“惟因机器太劣……无直达线路,一处通话,各处响铃”。1936
年,城厢、石岛改为长途电话局,并先后在境内分设电话事务所11处,所里均安装了
4-10门的小型交换机1部, 用户可直通电话局,但所与所之间却无直达电路。中华电
政在荣成的电话设施, 后随战争毁灭殆尽,自此境内长达8年成为电话空白县。1953
年春,架起县、区之间干线线路98杆公里,有7个区可以勉强与县城通话,每个区只1
-2部电话安装在邮电支局里。 1956年县政府投资架设线路159杆公里,购买了小型交
换机9部、 话机108部,装在7个支局里。翌年末,全县15个区、192个乡、126个村通
上了电话。1958年,响应党的“大战三个月,村村通电话”的号召,全民动员齐上阵,
年末架设线路684杆公里,全县所有的区、乡、大队及292个生产队均通上了电话。但
这些电话线路质量很差,连群众晒衣服的铁线都用上了,交换设备是邮电局职工搞技
术革新自造的交换机。 1960年,支局共有交换机36部,762门。1961年,邮电支局的
农话机线员全部归村务农,乡至村的线路无人护理,不久便失修报废,勉强能用的,
也转作广播线;自造的交换机,也因质量问题而报废不少。1962年支局的交换机减少
到16部, 538门。1966年,上级局拨给荣成一批塑料电缆进行试用,县局对部分线路
进行更换,后因质量不过关而全部报废。1968年开始使用载波机,至1972年达10端,
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电话的通信质量。此后,农村电话建设步伐加快,大规模地进行线
路建设,增加交换机等设备。至1985年,县农话台有供电式交换机6部(备用2部),各
种型号载波机78端。各邮电支局农话交换机40部,3290门,实占2201门,机关、学校、
厂矿、村庄等单位自装小型交换机36部,1820门,全县共有农话话机2337部,自装分
机717部。 全县28个乡镇、1045个村庄都安装了电话,形成系统的农村电话网。1987
年, 全县共有交换机总数126部,9020门,话机3590部。1988年10月和12月,龙须岛
和城后邮电支局先后开通360门自动交换机, 年末,除兰家邮电支局外,都实现了农
话与市话的半自动交换。 1990年,宁津支局首先开通了数字程控交换机240门。1991
年,荣成有史以来第一条光缆线路--荣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至石岛的38公里光缆线路
架设开通, 年末通电话的行政村达819个,占自然村总数的79.5%。至1992年,全市
共有11条连接乡镇驻地的光缆干线建设完成,淘汰了所有杆线,实现了支局楼房化,
传输光缆化, 交换程控化,拥用180个电话用户的龙须岛镇成为山东省首位有国内长
途电话直拨权的乡镇。 年末,全市通电话的行政村91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0.3%。
1993年,乡镇驻地线路向管道化方向发展,共铺设管道14管公里,布设管道电缆20皮
长公里。为满足群众安装电话的迫切要求,荣成农话不断增容,是年总容量14238门,
实占6830门,全市1008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电话。1995年加强了乡镇驻地一户一线建
设,年末农话交换机总容量27884门,实占容量14242门。
长途电话1931年4月,城厢局有交换机3部,30门;石岛局有2部,20门。1932年,
架起经文登通省线路一条,县内简易线路70公里。日军侵入荣成后,长途线路中断。
1953年荣成邮电局正式开办长途电话业务, 有交换机1部,20门,有西通文登、南达
石岛(时石岛独立为市) 2条电路。1966年始用载波设备2端,开通直达烟台载波电路1
条。1974年有载波机6端,磁石交换机2部,120门,实线电路11条,载波电路9条,通
达烟台、济南、青岛、威海、文登,石岛也可通达烟台。1978年,县局长话与市话分
设, 长途电话专用JT508供电式交换机2台,20门,载波机4端。1985年全县共有实线
电路24条,载波电路24条,增加了通达莱阳、牟平、乳山的电路,石岛通文登电路各
1条。1987年4月,石岛长途电话与市内电话分设,专用JT508供电式交换机2部,10门
办理长话业务。 1988年12月23日,县局新增DD14长途电话半自动对端设备和DD16-Ⅱ
型长途电话全自动对端设备各1端,首次实现了国内直拨,载波机总数达7部,实线电
路43条, 增开通达黄县、蓬莱、栖霞、张店、潍坊电路各1条,石岛至青岛、威海电
路各1条。1991年10月,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并新增长途自动交换机330线,光端机、
电端机各2端,原有设备淘汰。1993年4月30日,长途电路全部实行自动化,年末,长
途设备有程控交换机330线,三次群电端机2端,光端机2端。
1956年,只县局、石岛设有长途电话服务点,打长途电话很困难。1958年各支局
先后开办长话业务, 服务网点增加到30多个, 打长途电话困难的局面有所缓解。自
1978年开始, 可通过113人工台打长途电话。1989年开始发展长途直拨有权用户,年
底达89户。1991年数字程控交换机开通后,开始发展国际直拨有权用户,是年达60户。
至1993年,市话用户全部实现国内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