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邮政业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46&run=13

函件、包裹清末时开始经办,包括信函、明信片、新闻纸类、印刷类、瞽者文书、
各类传单、保险信函、包裹、货样、快递邮件等,实行单双挂号。邮政代办所只允许
出售邮票、收寄信函。1945年奉胶东战邮管理局指示,开办了同国民党统治区、朝鲜
等少数国家的国内、国际信函,函件也增加了商务传单、贸易契约、代购货样、代收
货价、双挂号(即挂号回执)、查询退回或改寄等项目。是年秋,开办了欠资邮件、存
局候领。建国后,此项业务变化不大。1963年,邮电部颁布了《邮政业务使用规则》
和《各类邮件处理规则》,荣成依此进行业务修正。1964年曾一度停办挂号回执业务。
1966年开办邮资总付业务,邮件不贴邮票,加盖“邮资已付”戳记,月终按单一次收
费。“文化大革命”期间,国际邮件等业务鲜见,1978年后逐渐增多。1980年开办了
社、 队企业产品购销包裹和代发广告业务。1987年恢复了挂号回执业务。1988年5月
开办邮政快件业务, 有5个支局办理此项业务。自1989年1月1日起,对盲人读物、平
常邮件实行免费寄递,挂号和航空邮件分别收取挂号费和航空费。1990年7月1日,撤
销收件人总付邮资业务,停办挂号回执业务。1991年开办了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
片业务。是年12月,规定粮票、食油票、户口迁移证、粮食转移证、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团证或团组织关系必须作特挂寄递。 1993年4月,对邮路进行了调整,所收寄的
全部快件都能于次日到达指定转口局。荣成邮电局及各支局均能办理邮政快件业务。
汇兑清朝末期开办此项邮政业务,石岛为二等汇兑局。1928年,石岛电报局开始
收揽电报汇兑业务。荣成战邮的汇兑主要办理解放区内的机关、部队等单位和抗日军
人、家属及社会现金的汇兑。1946年12月, 根据胶东战邮分局发布的《邮政汇兑暂行
办法》,改邮寄现金为邮寄票汇。荣成属三等局,最多不超过300元(北海币,下同)。
1948年, 根据胶东战邮分局的指示,自7月16日开始,县邮局办理普通汇兑和简易汇
兑两种,城厢邮政营业处办理简易汇兑,票额不超过3万元,汇兑范围不超过胶东区,
向其他战区汇寄, 仍寄现款,汇费贴300元邮票。建国后,汇兑业务日渐增多,邮局
和银行同时承办。 1952年末,县局和石岛支局开始承办电报汇款。1953年2月,根据
国家规定,邮局和银行作了明确分工,以银行为主担负机关、部队、企业、学校、人
民团体等国家和集体单位的汇兑;以邮政为主担负私人和在银行无帐户的汇兑。1959
年改票汇为信汇,每笔限额1000元(人民币,下同)。1962年每笔限额又恢复为300元。
1983年每笔限额展宽到5000元。
1952年前,只有县局和石岛支局办理汇兑业务,用户不论远近,须亲自到局办理。
1953年9月, 经请示上级局批准,全县各支局都先后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用户可到
附近局(所) 办理。初办时,每笔限定不超过50元。1962年5月提倡送汇到户,邮递员
每天携带现金数千元,很不安全,1968年改为到局自取。至1995年,邮政汇款分为普
通汇款、快件汇款和电报汇款(电报汇款不办理加急业务)。
报刊发行中华邮政成立之前,报刊只作为印刷品寄转。自“战邮”建立后,报刊
发行遂成为邮政的主要任务之一,1942年10月设专人负责,正式发行。当时只发行少
量的《胶东日报》和不定期的宣传刊物,后来开始发行《大众日报》、《大公报》、
《妇女问题》、《整风参考》和《党报与党刊》等9种刊物。1944年,《大众日报》、
《群力报》 的发行量增至千余份,各类书刊多达177种。建国后,报刊发行量增多。
1954年,农业社订阅报刊1889份,私人订阅3125份。1958年,为了追求收订数量,层
层下达高指标, 完不成任务就硬性摊派,至3月份收订报刊6.8万多份,平均每6.5人
就有一份。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困难,纸张奇缺,有的报刊停刊,有的限额发行。全
县报纸订阅量由1959年的3.9万多份,减至1960年的8千多份;杂志由4.6万份降到1.1
万份。十年动乱时期,不少报刊受到错误的批判,被迫停刊,报刊发行量锐减。粉碎
“四人帮”后,各类报刊竞相出版,报刊发行量大大增加。至1985年,全县订阅的报
纸增至321种,杂志增至1610种,报刊期发总数达18.1万份,全县平均每3.9人订有一
份报刊。为了方便读者,邮局除了按省局发布的《收订报刊目录》,采用窗口订阅和
登门收订外, 还在全县工厂、学校、机关设立义务发行站297处,形成了广泛的服务
网点。进入90年代,新闻出版事业更加繁荣昌盛,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在县境内都可
订阅到。1995年,全市报刊总发行量达7.8万份。
机要通信1940年,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除县交通科负责机要通信外,仍
保留了几条秘密交通线。1942年10月,县交通科并入战时邮局,县政府设交通班,负
责县以下机要文件的传递。县以上的机要文件,由邮局设专人负责管理。为了保证机
要文件的传递畅通,县战邮局每日与上级局和各区乡政府联系一次,以防断线。凡插
上鸡毛的紧急信件,战邮局及交通班必须火速转送,不得滞误分秒。战邮员除携带武
器外,还需取得地方武装及民兵的协助及保护。1944年10月,机要信件设专人直接送
达,实行黑白班对流交通制。稍后,又改为机要交通与运邮员偕同出发,以明护暗。
1945年荣成解放, 机要文件由战邮局设专人以红袋封装转送。1948年7月15日,概由
各同级党委交通部门统一收送。1957年4月1日,县邮电局又奉命办理机要通信业务。
1969年又转党委自办。1972年又重转邮局办理。邮局办理机要通信业务,实行按里程、
重量计费的办法,资费略高于邮政邮件的挂号标准。1985年,荣成县邮电局机要通信
服务对象达110多个单位, 邮路414公里,传递机要文件3267件。1986-1995年间,机
要文件业务量在1800-3200件之间。

部分年份邮政业务统计表
┌──┬─────┬─────┬────┬─────────┐
│年份│函件(万件)│包件(万件)│汇票(张)│订销报刊杂志期发数│
│ │ │ │ │(万份) │
├──┼─────┼─────┼────┼─────────┤
│1949│18.3 │0.5 │2329 │0.2 │
├──┼─────┼─────┼────┼─────────┤
│1950│20.3 │0.6 │3019 │0.24 │
├──┼─────┼─────┼────┼─────────┤
│1955│84.2 │3.9 │9032 │2 │
├──┼─────┼─────┼────┼─────────┤
│1957│101.4 │4.6 │12843 │2.2 │
├──┼─────┼─────┼────┼─────────┤
│1960│135.2 │6 │17977 │2 │
├──┼─────┼─────┼────┼─────────┤
│1965│119.6 │8.6 │29472 │3 │
├──┼─────┼─────┼────┼─────────┤
│1970│129.2 │10 │30898 │1.98 │
├──┼─────┼─────┼────┼─────────┤
│1975│158.5 │20 │36733 │3.3 │
├──┼─────┼─────┼────┼─────────┤
│1980│343.4 │31.4 │46937 │6.7 │
├──┼─────┼─────┼────┼─────────┤
│1985│466.3 │23.5 │50604 │18.1 │
├──┼─────┼─────┼────┼─────────┤
│1988│ │ │66194 │16.6 │
├──┼─────┼─────┼────┼─────────┤
│1990│ │ │55485 │9.7 │
├──┼─────┼─────┼────┼─────────┤
│1993│ │ │103769 │ │
├──┼─────┼─────┼────┼─────────┤
│1995│ │ │99204 │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