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路与投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45&run=13

邮路大清邮政时, 县内有南北步行干线邮路1条,由石岛经崖头、俚岛至城厢,
西去威海, 全长130公里。1927年后又增设西段邮路1条,即由城厢-埠柳-北崖西-荫
子夼。石岛邮差王德本、赵玉山二人,对行于石岛和城厢之间,其步行路线是:当日
下午由石岛起程,途经斥山、滕家,夜宿崖头;次日东赴寻山所、俚岛、林村、车祝
沟达城厢;第三天回返时,经埠柳、崖西、荫子,再宿崖头回石岛,行程约140公里。
初期步行肩挑,后用畜运,1931年后改用自行车。此后,由于邮政机构的不断增设,
又出现了由所至局、由信柜至所的支线邮路7段,150公里。战争时期,战时邮政局的
工作人员每夜西去文登县大水泊一带肩挑车推接取邮件, 邮路约30-40公里;县局通
往7处邮务点的干线邮路7条,约250公里。1945年1月25日,胶东战时邮政局开辟了由
莱阳经俚岛通往东北的邮路1条,用马车驮运,年余即撤销。是年8月,荣成全境解放,
开通了崖头-文登的干线邮路40公里, 由木轮小车推运。1950年后,开始委托客车代
运,之后县局与支局之间的邮件亦逐步由客车代运,只有镆铘岛代办所至宁津支局使
用摩托车运输。1962年,石岛、俚岛港开办轮船客运,至东北和青岛的邮件随船办运。
两年后, 客轮停运,此邮路停办。1965年,烟台邮局开辟逐日由烟台-荫子夼-滕家-
王连-斥山-石岛自办汽车干线邮路1条。1972年5月,自办汽车邮路逐日分南北两段运
行,全长210公里。至1985年,境内有省管邮路1条,64公里;自办汽车邮路219公里;
委办客车单程邮路21条, 641公里;摩托邮路1条,61公里。1981年12月1日起,将县
内邮件的运输方式,由过去的旺季自办、淡季委办改为长年自办,结束了邮运随客车
委办的历史。 自办邮路2条:以崖头为界分南北两段,逐日运行。南线从崖头-大疃-
上庄-邱家-黄山-人和-沙窝-东山-宁津-崂山-崖头,北线从崖头-夏庄-崖西-桥头-泊
于-埠柳-成山卫-龙须岛-马道-俚岛-城西-崖头,全长233公里。1993年4月,烟台-石
岛的邮路调整为烟台-崖头, 原沿线支局的邮件改为自办,并增开荣成-威海的自办
邮路1条。
投递清代和民国时期,代办所附设在私商号里,信柜是由当地的村董或富户经理,
邮件到所(柜)不到村,所(柜)只负责挂号邮件及驻地机关、商号的邮件投递,农村邮
件需转带或自取。“战邮”时,邮件投递到点,由村政府或学校转交,挂号亲投。建
国后,投递分为按址投递和窗口投递2种。
按址投递即投递到点(村委或学校),由村委或学校转交收件人。后大村都设立了
供销社门市部,邮局委托其代理收发。但这一时期,邮政业务量猛增,因管理不善,
投递中捎转、损坏、错投、漏投等问题严重。1953年冬,以局长为首成立了乡村邮政
整顿领导小组,将全县所有的农村投递线路重新进行丈量,实行“五定” (定人、定
时、定路、定班期、定责任)制度。经过整顿后,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差错率由原来
的4%下降到1.5%。 1955年,在农业社中设1名义务投递员,1959年取消。1960年,
在全县180个乡普设乡投递员各1人,负责本乡邮件的投递。随着邮局自办机构的增加,
撤销了乡投递员,分别在全县设立农村投递点697处,在机关、学校设立投递点703处。
自1961年起,投递可到达每个村、单位。
窗口投递建国后,县局和支局(所)即开始办理这项业务,种类包括存局候领或因
故必须本人到局会同拆验的邮件、代收货价邮件、保价邮件等。1992年6月1日,代收
货价邮件停办。
投递工具建国前,投递靠步行。建国后,为提高投递速度,上级规定,允许私人
购买自行车,公家补贴修理费,至1954年乡邮投递全部使上了自行车。1972年,一次
性购进摩托车43辆,实行投递摩托化。因耗费太大,1977年又恢复使用自行车。
投递班期战邮时,规定邮件当日到区、二日到乡、三日到村,因受战争的影响,
很难做到照章办事。建国初期为三日班,1952年改为二日班,1954年实行投递逐日班,
1970年开始,实行周六班期。
特快专递1993年2月8日,荣成邮电局和石岛分局为威海邮电局代办特快专递邮件
业务。 1993年7月15日,经省局批准为正式开办局。是年12月17日,根据业务发展的
需要,设立速递站。准寄范围:文件、资料、货样、商品及符合寄递条件的物品,均
可按特快专递邮件交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