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车站港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31&run=13

汽车站1930年,烟台至石岛客运班车正式开通。1932年,境内崖头、石岛两地设
汽车站。 1937年,因客运班车停车,两车站关闭。1946年4月,胶东工商局开辟烟石
客运线,石岛设立汽车分站,崖头、小落设代理站,但通车不足半年即停业。1949年
3月, 胶东分公司改称烟台分公司,12月开辟了烟石线,设立崖头、石岛汽车站,以
货车代替客车,每日两车对开。1952年,设立城厢汽车站。1954年设立俚岛汽车站。
1956年设立滕家、斥山汽车代办站。1959年设立黄山、上庄汽车代办站。1980年,全
县设汽车站、 汽车代办站22处。1990年5月,崖头汽车站新站建成投入使用。该站位
于南山南路1号, 占地面积11716平方米,客运楼建筑面积3578平方米,工程造价200
万元,属二级站。1992年4月8日,荣成市社会客运服务管理站成立,是年还成立了石
岛社会客运管理站。 1995年底,全市共有汽车站3处。同时个体客运业发展迅速,旅
客沿途可以随时上下车。
港口县内海上航远历史悠久,可上溯到秦代。明洪武五年(1372年),命靖海侯吴
祯,总舟师数万,由登莱转运饷辽。此后海运成为转运军粮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因航
海凶险,一段时间内被朝廷罢停。特别是南船北运必须经过的成山头,更为险中之险。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登州府学生员田士龙上疏请于成山头西,在朝阳港至养鱼池
之间开凿成渠以通海运,可避成山之险,因明朝灭亡而无法实施。清朝罢海运,但民
间的海运却逐渐开展起来,特别是清朝中叶,宁波、福州等地的商业资本流入石岛,
促进了石岛商业、渔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附近海口商贸运输的繁荣。
到清末,境内通航的大小海口有石岛、俚岛、八河港、沙窝岛、龙须岛、朝阳港、五
里岛、涨港、朱家圈、张家埠等。
石岛港位于石岛湾内, 即北纬36°53′22″,东经122°25′06″。港口向东南
敞开,宽约2.7海里,航道长3公里,水域面积20.8平方公里。石岛港为山东省客货港
口之一。清乾隆年间,曾建91米(在今荣成市第一造船厂大门处)和70米(今码头处)的
简易石码头各1座。 1941年,侵华日军为掠夺财富,威逼石岛各商号出资,将原70米
码头扩建为突堤式石砌码头, 全长165米, 宽8米, 前沿水深2.5米。建国后,曾于
1965年、 1985年、1989年3次对码头进行扩建改造。现已形成客货两用码头,总延展
305米,共有4个泊位,其中5000吨级客货泊位1个,1000吨级泊位2个,500吨级泊位1
个。码头前沿水深6.4米,码头高程4米。港区现有仓库3座,3000平方米,货场5万平
方米。 有各种装卸机械17台,其中40吨电动轮胎吊车、25吨电动轮胎吊车和8吨电动
轮胎吊车各1台,16吨吊车4台,ZL-50装载机4台,钗式装卸机2台,扒舱机4台。港口
设计吞吐能力75万吨。主要助航标志有:港口水域设灯浮8个,炮台嘴设信号台1座,
港湾东北暗礁设有红色灯浮,“先生石”设黑色立标。港口东镆铘岛设灯塔、雾笛和
无线电指向标。港湾西涨潮西流,落潮东流,流速1.5-2海里/时;港湾内涨潮时西北
流,落潮时东南流,流速1-2海里/时;码头附近流速0.5海里/时。石岛港于1989年9
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 为一级开放港口。 1995年港口吞吐量达46.3万吨, 总收入
567.1万元。
俚岛港位于俚岛湾内, 即北纬37°15′05″,东经122°33′35″。港口向东敞
开,口阔9海里,湾内水深3-9米,外遮岛、内遮岛分据港湾东、南水域,岛周围多岩
礁。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建木栈桥式码头1座。1934年,俚岛商会捐资修建岸
壁石砌码头1座, 长26米, 宽10米, 可停靠5吨帆船。建国后,于1957年、1958年及
1971年先后3次对码头进行扩建改造,现有突堤式码头134.9米,有3个泊位,其中500
吨级泊位2个, 200吨级泊位1个。码头前沿水深4米。俚岛港现有陆域堆货场13000平
方米, 库场1座800平方米。拥有各类装卸机械30台,最大起重能力8吨。港口设计吞
吐能力27万吨。助航标志有:外遮岛顶端设灯桩1座,航道两侧设浮标4个。潮汐涨潮
流向西南, 落潮流向东北,流速0.2-0.3海里/时。每年4-8月多雾,多南风,秋冬
北风则强,但无冰冻。1995年港口吞吐量11.4万吨,其中进口5.4万吨,出口6万吨。
蜊江港位于桑沟湾北岸, 即北纬37°09′25″,东经122°30′。港口向东南敞
开,南北阔达3海里,水域面积90平方公里,水深5-10米,可泊巨轮。蜊江港内为不
规则半日潮型,涨潮流向西北,流速0.75海里/时;落潮流向东北,流速0.8海里/时。
蜊江港原为俚岛港下属站,1949年始建桥式木码头1座,水深2米,可停靠小型木帆船。
1958年将原桥式木码头加长至28米。 1980年开始正式建港,将原码头拆除,筑围堰1
条,长500米,宽300米,周长1300米。围堰西侧建渔业码头1座,水深2.5米。围堰南
侧建突堤码头1座,长344米,水深5米,可停靠1000吨级货轮3艘。1979年烟台打捞局
荣成救助站在围堰东侧建引堤1条,长957米,引堤弯曲部建有202米长的混凝土码头1
座。1992年12月10日,山东省政府鲁政函(1992) 191号文批准其为石岛港一级口岸开
放作业区。 港口码头总延展130米,码头前沿水深5米,1000吨级泊位2个,货场3000
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9台,最大起重能力16吨。1990年5月12日,该港划归山东省石
岛港务局管理, 1993年9月18日下放威海市管理,隶属威海市航运管理局。1995年蜊
江港的货物吞吐量为20.6万吨,实现利润78万元。
龙眼港位于黄海北部龙眼湾, 即北纬37°25′02″,东经122°38′24″,为二
类对外开放口岸。港池面积5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2米。潮汐属于规则半日潮,最高
潮位3.02米,平均海面1.12米,平均高潮位1.96米。潮流流速为0.1海里/时,最大流
速不超过0.2海里/时。湾内不受任何风向的影响,主航道受东北方向波浪影响较大。
主航道东西宽800米, 水深在10-14米之间,港口航道向东北方向延伸。龙眼港始建
于1990年, 一期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199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码头全长700米,货
场4万平方米,有万吨级泊位2个、千吨级以上泊位5个。拥有50吨、25吨起重设备各2
台, 25米输送机3台,及各种铲车、装载机、运输车等设备。为保证到日本神户、大
阪集装箱航线正常运转,由半月一个航班改为一周一个航班,先后在香港购置集装箱
浮吊船,一次性可在锚地及码头装卸40英尺集装箱50个、20英尺集装箱80个,成为到
韩国、日本、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航线的商业性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