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附属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315&run=13

码头石岛盐区盐资源丰富,原盐产量高,民国期间就成为盐的集散地。1926年,
中日两国达成原盐输出协议,曾修筑木质码头,供运盐专用。1940年,日军为掠夺石
岛原盐,也曾修筑木质桥面式运输码头,后因失修报废。建国后,石岛盐转站筑岸壁
码头1座,但这些码头不能满足石岛原盐输出和境内原盐集港的需要而被废弃或淘汰。
1980年5月12日, 山东省一轻厅为便于境内原盐输出,组成石岛盐业运销站,负责烟
台东部原盐对外运销结算业务, 拨款31万元,购地19000平方米,与渔业码头衔接,
筑起运盐码头。
公路荣成原盐外调及集港,历史上以木帆驳运,既受天气影响,又受潮汛限制,
甚至造成严重的海难事故。1966年6月15日4时,五柳村唐传德等为五柳盐所运盐,因
潮大流急, 造成盐船沉没,淹死2人。因此,70年代起,改海运为陆运。但盐区皆处
偏僻沿海,交通闭塞。为改变这种状况,荣成县人民政府及山东省一轻厅自70年代起,
连续拨款, 修筑运盐专用公路。至1995年已建成运盐公路4条,全长16公里,与县内
主要公路相衔接。
通讯1955年架设通讯线路106杆公里,至1995年有总机2部、单机30部,通话里程
100公里。
供电1969-1995年, 盐场共有高压线路8公里、低压线路5公里,变压器11台,县
属三大盐场电力供应全部解决。
气象站从古代煎盐到近代滩晒,制盐工业都是在大自然制约下进行,因此,气象
工作成为制盐工业的基础工作之一。1954年,山东省盐务局确定文、荣两县盐业天气
预报由海军青岛观象台提供,盐管处收报后或派员或电话通知各盐场,但由于时间仓
猝,路途较远,常常失去时效。1960年,荣成盐务局决定建立涨盐业气象站,1976
年开始编发单站补充预报。1982年,应用天气图预报方法,确立了独立自主的预报系
统。1995年有办公用房134平方米,观测场660平方米,水银气压计、干湿球温度表、
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雨量计、日照计、电接风向风速仪、雨
量器、蒸发皿、气象传真机等气象仪器近30台。
工房工房为盐民在盐田操作休歇及存放工具场所。灶煎时即建有灶舍,供灶场守
护灶锅。滩晒后,由于个体经营,资金有限,仅建有遮风避雨的窝棚,盐田中看不到
正式建筑物。1956年,随着盐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各盐场首次建设制盐所需的工房。
至1995年,仅姜家、涨、大泊子三大盐场即建筑工房2152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