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个体与私营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41&run=13

境内私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尤以木业、铁业、刺绣、缝纫等较为兴盛。到清末,
私营手工业行业已发展到30余种。至辛亥革命增加到45种。产品除供当地百姓所需外,
亦有大量销往其他省地及国外。 为数众多的私营小手工业和零星的工业厂庄80%集中
在境内各港口, 石岛约占35%,俚岛约占25%,成山卫约占20%,其余则分布在内陆几
个较大的集市上。1918年,王永元于石岛创办震元铁厂,日产铁锅30口。1932年,石
岛成立大明电灯公司。1939年,全县有手工业者2120人,并在几个较大的海口地区建
起了工业厂庄。如成山卫的花边庄、新华纺织厂,俚岛的成衣局、木业庄,石岛的纺
织厂、鞋业、银匠等行业,其产品经常向上海、大连、天津、东北、烟台、威海和朝
鲜的南浦等地输出,换回一些新颖的原材料和设备,扩大再生产。当时全县有手工业
户163个,属于季节性油坊、海产品加工厂等占40%,余下的百余户属常年经营。在这
部分常年经营的手工业工厂中,有半数是商业资本家兼营的规模很小的糕点业、酱菜
业和纺绳业等。1940年,日军入侵境内,海口均被封锁,境内的私营工业遭受日伪政
权的经营掠夺, 部分厂庄被迫关闭,工业及手工业逐步衰落。1945年8月,荣成全境
解放,荣成县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政策,对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了大力扶持,
手工业又有回升。 到1949年,全县有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865户。1955年底,荣成
县贯彻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 》,1956年1月,开展了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底,全县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任务,全县成
立40个手工业合作社, 入社2478人,资金62万元,接受改造的工商企业927户,占总
数的96%。 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私营所有制工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规
模较大的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并入集体工业,只存在极少数服务行业。到1958年,全县
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全部取缔。此后,全县私营工业、手工业停止多年。到1982年后,
各种专业户、承包户、联合体纷纷出现,逐渐产生了一大批私营工业、手工业户。到
1995年底,全市有个体和私营工业户1710个,从业人员17046人,年完成总产值17.52
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新规定),实现利润1.8亿元。全市拥有联合体106个,从业人员
1497人, 年完成总产值9645万元,实现利润923万元。这些私营工业成为发展荣成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