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西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4&run=13

崖西镇
北崖西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处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称北崖西头。后简化为北崖
西。415户。
南崖西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处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称南崖西头。后简化为南崖
西。234户。
管家清康熙年间,管姓建村,故名。105户。
前庵清乾隆年间,吴姓徙至山前建庵定居,故命名前庵。70户。
后庵清乾隆年间,吴姓徙至山后建庵定居,故命名后庵。70户。
上观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临上清观,故名上清观。后简化为上观。52户。
西柳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此处原系柳知府安驾之地,故名留驾厂。1958年以位于
北柳之西,更名西柳。107户。
北柳明洪武年间,柳姓建村,名柳家。明万历年间更名柳家场。清末分为北柳家
场。后简化为北柳。231户。
南柳明洪武年间,柳姓建村,名柳家。明万历年间更名柳家场。清末分为南柳家
场。后简化为南柳。342户。
林道沟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处山林之夼地,故名。81户。
林家庄清乾隆年间,林姓建村,故名。136户。
车家庄明嘉靖年间,车姓建村,故名。69户。
朱埠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临朱山,故名。260户。
大山口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临百丈口,故名。172户。
小山口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临百丈口,故名。570户。
卧龙戴家明正德年间,戴姓建村,因此地三山一水形似蟠龙,故名。232户。
詹家庄明建文年间,詹姓建村,故名。164户。
北新庄清顺治年间建村,以吉祥言名新庄。1981年以方位更名北新庄。166户。
潘家沟明嘉靖年间,潘姓迁至沟夼建村,故名。94户。
丛家庄清顺治年间,丛姓建村,故名。166户。
朱家夼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朱家寺沟夼之地,故名。105户。
东双顶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双顶山之西,故以方位称东双顶。319户。
西双顶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双顶山之西,故以方位称西双顶。165户。
崖后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处高崖之后,故名。155户。
院东明隆庆年间建村,因村处庙院之东,故名。54户。
上庄明万历年间建村,原名东碾。后村迁至西,名上庄。289户。
大蒿泊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临蒿草丛生之泊地,故名蒿泊。后村南又建一村,
该村遂更名大蒿泊。236户
小蒿泊明万历年间建村,村临蒿草丛生之泊地。因村位于蒿泊村南,故名小蒿泊。
46户。
山河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临河傍山,故名山河。102户。
小刘家明万历年间,刘姓建村,以户少,名小刘家。77户。
隆峰村明弘治年间建村, 因村处伟德山主峰南麓, 山峰隆起,故命名隆峰村。
232户。
戴家庵清康熙年间,戴姓建庵,故名。75户。
石硼子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临大石硼,故名。62户。
五甲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五座山之中,故名五甲。101户。
万马庄明宣德年间建村,因村临万马寺,故名。172户。
前高家庄明洪武年间,高姓迁此同时分南、北建两村,以南称前高家庄。152户。
后高家庄明洪武年间,高姓迁此同时分南、北建两村,以北称后高家庄。173户。
上张家清顺治年间,张姓迁至高上建村,故名。属后高家庄村委会辖。
埠东夼清顺治年间建村,因村临河东岸,地势低洼,故名埠东夼。1958年简化为
埠东。1981年复原名。97户。
于家台清乾隆年间,于姓迁至南台建村,故名于家南台。后简化为于家台。28户。
山河吕家明嘉靖年间建村,吕姓迁至依山傍河处建村,故名。265户。
桥南头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处古石头桥之南,故名。155户。
东埠前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傍小河边,故名小埠前。1958年因修水库,迁后分
建两村,按方位称东埠前。242户。
西埠前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傍小河边,名小埠前。1958年因修水库,迁后分建
两村,按方位称西埠前。56户。
松里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近松林,故名松里。111户。
庄上王家明崇祯年间,王姓徙此看管田庄,故名。142户。
西藏村1961年修水库,由藏村迁出部分户在村西定居,故名。135户。
后苏格明末清初,苏姓迁至苏氏庙之北定居,故名后苏格。88户。
北苑庄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临庙苑,名苑庄。后因修水库,迁后分建三村,以
方位称北苑庄。30户。
北岔河崖清嘉庆年间建村,因村处河岔汇合之岸,名岔河崖。后因修水库分迁两
村,此村居北,名北岔河崖。25户。
龙床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临龙床石,故名。26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