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33&run=13

1984年,水土保持工程转移到小流域的治理上。自1984年以来,共完成雷家
庄、王家山、西岚子、大山口、墩前、槎山、河口、朱埠、石山沟、虎台、大李
家、赵家、龙河、雨山、徐田庄、马草夼、胡家、郭家、马岭山、小李家、南夏
家、邵家22处小流域的治理,治理面积达106.14平方公里。
雷家庄流域位于伟德山南麓夏庄镇车道河上游,面积7.84平方公里。流域内
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出露岩石为燕山晚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南部车道河支流
马牙河中下游为第四系冲积洪冲层。流域内大小山头29座,大小山川56条,总长
39公里, 沟壑密度为4.9公里/平方公里,主沟5.5公里,平均坡度1/13。最高点
古迹顶海拔514米,最低点海拔32米,地表高程一般在300米以下,属低山丘陵区。
该流域处于伟德山暴雨区,水土流失严重。据建国初期调查,流域内侵蚀模
数为966吨/平方公里, 年平均侵蚀深度0.72毫米,水土流失面积10767亩,占流
域面积的91.6%。1984年该流域被列入全县治理的重点。治理原则是: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发挥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的优势,合理开发
农业资源。在保持水土的前提下,生物、工程、农业三者合理安排,实现生态良
性循环。至1995年已建成小(一)型水库1座,塘坝2座,谷坊96座,水平梯田2077
亩,水浇地面积1959亩,环山公路20华里,水土保持林8449亩,四旁植树5万株。
森林覆盖率达到72.8%, 林草郁闭度达0.9,水土流失面积除裸岩外全部得到控
制, 年侵蚀模数小于500吨/平方公里,年侵蚀深度由0.72毫米下降到0.3毫米,
百年一遇的洪水可削减洪峰57%。
王家山流域位于伟德山东麓马道河中游,马道镇辖区西部。流域内西高东低,
出露岩石为燕山晚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西部低山丘陵区
4.5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38.14%,多为较密林,平均坡度15度;中部丘陵区3.4
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28.8%,多为疏林和坡式梯田,平均坡度8度;东部河谷平
原3.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3%,多为水平梯田。流域内最高峰红山,海拔433.4
米,最低点海拔小于10米。流域内大小山头27座,大小山川70条,总长56公里,
沟壑密度4.8公里/平方公里。 主河道长7.4公里,平均坡度1/18,土壤母质发育
于花岗闪长岩,质地粗糙,结构松散,极易流失,并成广泛分布。流失主要形式
为水力侵蚀, 其分级为西区岩石裸露面积790亩,为六级,属剧烈侵蚀,占总面
积4.5%; 裸沙坡100亩,为五级,属极强度侵蚀,占总面积0.6%;疏林、道路
3492亩,为四级,属强度侵蚀,占总面积19.7%;较密林及坡式梯田4929亩,为
三级,属中度侵蚀,占总面积27.8%;中密林及水平梯田6287亩,为二级,属轻
度侵蚀,占总面积35.5%;平原及水域2102亩,为一级,无明显侵蚀,占总面积
11.9%, 坡耕地年均流失2.7吨/亩,年侵蚀模数达1120吨/平方公里。水土流失
使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1956年9月5日,一场大雨引起山洪暴发,山区径流
带着大量泥沙淤塞库塘河道, 冲毁民房农田,造成人畜伤亡。1984年4月,荣成
县水土保持办公室组织县、乡两级有关人员和技术工作者,对王家山流域进行全
面考察、规划,提出“以生态措施为主,管护好山林,辅之以工程措施”的方案,
同时提出各级政府在经济、技术上予以扶持,水土保持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专业
队常年干和群众性突击干相结合的方法, 每个劳力每年投工30-60个。至1995年
底已投工62万个,投资176万元,修建水库3座,塘坝7座,谷坊155处,赤松改黑
松1900亩,补植疏林500亩,发展混交林2000亩,条林852亩,果树2164亩,四旁
植树8.8万株,修环山公路22条,604亩坡式梯田全部建成活土层50厘米以上的水
平梯田,深翻整平梯田1393亩,实行粮油粮草轮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亩,
占总流失面积的80%, 平水年工程拦蓄量235万立方米,占径流量的56.9%,百
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7%,林草郁闭度0.8以上。
西岚子流域位于石岛镇政府驻地西侧石岛山东麓,地势陡峭,西高东低。西
起送将口, 东至石岛湾,南接土步山,北至分水岭,面积仅3平方公里,却有大
小山峰22座,沟壑30条,总长12.4公里,主沟长3.7公里,平均坡度1/7.5。流域
西部为低山高丘区,共1.75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58%,出露岩石为燕山晚期
细粒石英正长岩,平均坡度在25度;中部为中丘区,共0.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24%, 平均坡度20-25度;东部河谷平地0.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8%,平均坡
度8-15度。 最高峰为土步山,海拔411.9米。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流域南
北边沿岩石裸露面积170亩, 为剧烈侵蚀, 占总面积3.8%;交通用地和疏林等
1015亩,为强度侵蚀,占总面积22.6%;居民点及较密林2958亩,为中度侵蚀,
占总面积65.7%;水平梯田105亩,为轻度侵蚀,占总面积2.33%;水域密林252
亩, 无明显侵蚀,占总面积5.6%。1984年该流域被列为荣成重点流域治理。至
1995年底,修建小(二) 型水库1座,塘坝3座,谷坊27座,沟洫工程0.765公里,
改河道150米,修环山路450米,封山育林1400亩,补植水土保持林1400亩,四旁
植树7.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林草郁闭度达0.8,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
59%,年侵蚀模数小于1500吨/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