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提水工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28&run=13

戽 建国前个体农业的提水工具,多用于灌园。戽圆斗型,柳条编制,底部
及一侧拴绳各一条,二人操作,各执绳于一端,从河、湾将水戽进园里灌溉。
槔杆又称桔杆,井上汲水工具。或在井房树上,或在井旁竖以高杆。高杆顶
上搭一横杆,横杆靠井一端以绳吊水桶,另一端坠以大石。汲水时按下水桶一端,
待汲满水后,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轻轻用力即可将水提上地面。多用于灌园。
辘轳 架在井上,利用绞盘原理汲水。辘轳由架子、辘轳头和摇把组成。架
子,木制,安在井的一侧,其横轴伸向井的上方。操作时,将辘轳头套在横轴上,
辘轳头缠绕长绳,下拴水桶。摇把与辘轳头相连,汲水时,松手使桶下滑,汲满
后摇动摇把,绳即缠在辘轳头上,将水桶绞上地面。
水头即手压机井。建国前偶见富户安装,多铸铁制造。由水斗、摇把、连杆
和气阀组成。操作时,先将水斗灌水摇动,排出管中气体,然后利用气压汲水的
原理将水提上地面。
“解放”牌水车铸铁制造。1951年由文登引进,其后,荣成建大铁工厂仿制
生产, 为建国后政府推广的农田灌溉提水工具。1952年境内即拥有383部,浇地
2400亩。1953年,农业合作化后,“解放”牌水车取代了原始的提水工具,成为
境内农田灌溉的主要提水工具。至1958年人民公社化前,境内拥有“解放”牌水
车500余部。至60年代中期淘汰。
水泵1956年引进。农业高级合作社的成立,土地归集体所有,原有的“解放”
牌水车不能满足变化了的生产方式的需要,县水利部门开始引进水泵,以柴油机
为动力,年底即发展到80台,动力机械96马力。但当时多从井中汲水,受水源制
约,发展不快。1958年大修水利,境内建成水库、塘坝近千座。1964年又修筑了
灌区配套工程,为农田灌溉准备了充足的水源。作为现代化的提水工具,水泵得
以迅速发展。动力也由单一的机械驱动,改为机械、电力两种驱动方式,使农民
有更多的选择自由。1995年全市拥有排灌机械20387台,11.21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