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2&run=13

马道镇
南马道河清初,刘姓沿马道河岸南北分建两村,该村按方位称南马道河。114户。
北马道河清初,刘姓沿马道河岸南北分建两村,该村按方位称北马道河。306户。
东庙院元皇庆年间建村,因村处玉皇庙之前,故名庙院。后村西又建一村,该村
遂更名大庙院。1934年按方位改称东庙院。322户。
西庙院元延年间,因村处庙院村西,故称小庙院。1934年按方位改称西庙院。
59户。
杏北台元末建村,因村处杏林沟北岸之高台上,故以方位称杏林北台。后简化为
杏北台。114户。
杏南台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处杏林沟南岸之高台上,故以方位称杏林南台。后
简化为杏南台。116户。
杏石硼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杏林沟北岸大石硼之北,故名杏石硼。103户。
小泊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杏林沟,且临泊地,故名杏小泊。后简化为小泊。
198户。
杏陈家元末,陈姓建村,地处杏林沟,故名杏林陈家。后简化为杏陈家。215户。
王家山明嘉靖年间,王姓建村,三面环山,故名。287户。
古里高家清道光年间,高姓建村,村临古庙钟鼓楼,故名古楼高家。后演变为古
里高家。119户。
香山前明弘治年间建村,因村处香山南麓,故名香山前。160户。
杏小桥清顺治年间建村,因村临小石桥,故名小桥。1981年以地处杏林沟更名杏
小桥。100户。
国家明正统年间,国姓建村,故名。193户。
燕泊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东泊地系冬季大雁栖息之地,故名雁泊。后演变为燕
泊。88户。
金角口元皇庆年间建村,因地处形似牛角的山口,村北有金银坑,故名金角口。
273户。
白云东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位于白云寺之东,故名。224户。
前神堂口明正德年间建村,因此处有一深塘,故名深塘口。后演变为神堂口。后
村北又建一村,该村遂改称前神堂口。249户。
后神堂口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位于神堂口之北,故以方位称后神堂口。256户。
曲家台明崇祯年间,曲姓徙至马道河北崖建村,地势较高,故名曲家台。100户。
东崮明嘉靖年间建村,因村东有崮山,故名东崮。135户。
烟墩角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处崮山西北角,山上有烟墩,故名烟墩角。544户。
东林村明洪武年间建村。后林村、姜家疃、西庄三村并一,称林村。1943年以道
为界分成两村,该村按方位称东林村。243户。
西林村清乾隆年间建村。后林村、姜家疃、西庄三村并一,称林村。1943年以道
为界分成两村,该村按方位称西林村。210户。
苍耳崖明隆庆年间建村,因村临苍耳崖,故名。67户。
沟崖张家明永乐年间,张姓建村,地处沟崖,故名。249户。
石山东清乾隆年间建村, 因村处群仙山之东, 故名仙山东。后演变为石山东。
154户。
东利查埠明嘉靖年间建村,因村处退滩地,蜊碴较多,故以方位命名东蜊碴埠。
后演变为东利查埠。153户。
西利查埠明嘉靖年间建村,因村处退滩地,蜊碴较多,故以方位命名西蜊碴埠。
后演变为西利查埠。182户。
凤凰崖清康熙年间建村,原名南庄。后以村临凤凰山陡崖之下,故更名凤凰崖。
6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