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14&run=13

柞蚕清前谓之山蚕,历史悠久。《晋书》载:“晋太康七年(286年) ,东牟山蚕
遍野,成茧可达40余里。”其时,境地属东牟,可见柞蚕之繁荣。境内温度、湿度、
光照及无霜期长的特点,为养蚕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清光绪年间,王连客岭村
蚕农培育出体大、茧厚、出丝率高的新蚕种,被命名为客岭庄。客岭庄千茧出丝8-13
两(16两制),深受蚕农欢迎,30年代前为山东省柞蚕中的主养品种。30年代后烟台蚕
丝专科学校从客岭庄中又选育出客青、客黄两个品系。1962年,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以
客岭庄为母本,通过杂交,培育出客岭庄改良种,1972年定名鲁青。后来新蚕种大量
引进。1990年,境内有青黄、杏黄、胶兰和杂交四个品种。青黄又名黄安东,蚁体色
黑, 幼虫色青黄,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全茧量7.6克,茧层率10.5%,春蚕幼虫生
命期45-50天,秋蚕38-42天,为境内当家品种。杏黄,蚁体色黑,二龄后呈黄杏色,
抗病力强于青黄,尤其天旱柞老时优于青黄,全茧量7克,茧层率10.5-11.5%,春蚕
幼虫生命期43天,秋蚕38天,但易受鸟害,产量低于青黄。胶兰为境内60年代当家品
种,个体发育不整齐,全期经过长,易生脓病,产量一般。但为培育杂交种的较好组
合之一。市黄窝寺蚕场以青黄×胶兰正反交,培育出杂交种为境内秋蚕最佳品种,高
产稳产优势明显,成绩好于青黄、杏黄。
桑蚕境内桑蚕饲养始于1925年。其时荣成县公署建设局提倡植桑养蚕,全县植桑
16770棵。 1931年,荣成县实业局由青州省立蚕业试验场引进意新圆支、五支、新原
蚕种各1张,由林业试验场繁育,共收茧23公斤,其中10公斤制种120张,向各区推广,
但成效甚微,未能形成生产。新中国建立后,陆续引进东四×华四、华合×东肥、苏
17×苏16等正反交等新品种。60-70年代,苏17×苏16正反交为境内主养品种,抗病、
稳产,80年代有所退化,产量低,茧质差。1983年,蚕果站推广苏5×苏6正反交,抗
病、好养、产量高,茧层率23-24%,成为境内主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