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10&run=13

境内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建国前主要靠人工捕杀(包括摘除病果、铲除杂草等)和
自然天敌控制,病虫害相当严重。建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开始使用药物
防治、生物防治,应用预测预报技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贯彻“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有的放矢地防治好病虫害。至1995年,除部分果园
有红蜘蛛、黄蚜、桃小食心虫、轮纹病,斑点病、落叶病危害较重外,其他病虫害得
到了有效控制,基本达到了壮树、优质、丰产之目的。
预测预报1966年前,境内果树病虫害防治仅靠田间观察,往往防治失时,虽投入
大量人力、物力,但防治效果差。随着果园面积的发展,果品产量的提高,县果业技
术人员提出重在害前防治,并与各乡镇(公社)果业技术员、供销社果品技术员及基点
队果农,建起果树病虫害测报网。全县以不夜、碑鲁、小李家三处基点为主,共有29
个测报点组成网络,向全县提供防治数据。如桃小食心虫的预测是以笼养埋桃小茧,
结合大田观察进行,依据桃小越冬幼虫出土情况,向全县发布第一代卵、幼虫发生期
及防治适期,以提高防治效果。1976年开始使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雄成虫,进行
卵及幼虫期预报,效果很好。目前仍应用。
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果树病虫害历史悠久,即使到目前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已达到
很高水平,而人工防治仍不失为重要的防治手段。虫害人工防治,主要采用深翻园地、
清除杂草、刮树皮、树干绑草把、冬季摘茧等方法,达到减少和消灭虫害的目的。如
梨小食心虫、 山楂红蜘蛛等,于9月上旬在树干围绑草把,诱集越冬成虫,深冬解下
焚烧,或在冬季、早春刮下树干粗皮,清除落叶、杂草予以深埋,消灭潜藏越冬成虫,
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对于病害则采用刮除病灶,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如苹果腐烂
病、 轮纹病等,均在早春刮除病灶,然后用841康复剂或福美砷消毒;梨赤星病,除
喷药防治外,梨园周围5公里内不栽植桧柏(桧柏是赤星病菌的中间寄主) ,已栽植者
在3-4月上旬喷1-2次波美、1-2度石硫合剂先行防治。
药物防治1950年开始果农采用药物防治果树病虫害,当时推广使用的农药主要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六六六、砒酸铅、滴滴涕等,使用单管喷雾器喷洒农药。1956
年后,药剂增添了1605、1059等高效有机磷制剂及蒽油乳剂、退菌特、硫酸锌等,推
广使用踏板式手摇高压喷雾器。此时果树病虫害防治,已由人工防治为主转入药物防
治为主, 结果园每年喷药6-8次,病虫果率由人工防治的25%降为15%以下。采用涂
六六六泥浆法触杀绵蚜,到1958年绵蚜已在境内绝迹。1970年后,境内推广动力喷雾
器,药剂增添了敌敌畏、三硫磷、福美双、托布津、代森锌、代森铵等,果园喷药8-
10次, 病虫果率控制在8%以下。1980年推广崖头镇上宋家村果园管道输液喷药经
验, 喷一次药从需用三天半时间,缩短到只需六个半小时,提高工效3.3倍,好果率
达到95%以上。80年代,为维护人身安全,减少污染,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制剂
禁止在境内使用,增添了菊醋类农药及尼索朗、灭扫利、水胺硫磷、杀虫脒、粉锈宁、
多氧霉素、 代森锰锌等制剂,防治效果更为明显,病虫果率已控制在3%以下。到90
年代,逐步停用一部分剧毒农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灭杀毙、扑蚜净、
桃小灵等一批复配农药相继投入使用。至1995年,果园使用的复配农药多达23种。除
部分果园有红蜘蛛、黄蚜、桃小食心虫、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危害较重外,其他病虫
害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生物防治1974年前,境内果园的生物防治主要依靠自然天敌控制。随着农药投入
量的增加,自然天敌受到很大影响。1974年县农业局组织农技站、果树站、林业站等
单位协作,人工培养松毛虫赤眼蜂,每年推广使用面积6000-10000亩。松毛虫赤眼蜂
对梨小食心虫、 苹果小卷叶蛾卵寄生率达88-95.4%,平均为91.5%。至80年代后,
人工培养松毛虫赤眼蜂逐年减少,直至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