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柳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21&run=13

埠柳镇
埠柳宋末建村, 因村前一片蒲草, 河边柳树成行,故名蒲柳。后演变为埠柳。
701户。
南港西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祖籍北港西之南,故名。248户。
凤头建村年代无考,因村临凤山,面背半岛,故名凤岛。后以村处凤山西头,更
名凤头。830户。
坎地明崇祯年间建村, 因村三面环山,地势坎坷,水源丰富,故命名坎地。141
户。
营洛建村年代无考, 李姓建村, 因村处莺落山之西,名莺落。后演变为营洛。
256户。
蓦驾山清顺治年间建村,原名没价山。后有买家山和麦穗山之称。清末以吉祥言
更名蓦驾山。95户。
学福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处豆山东麓,故名东豆山。1945年为纪念胶东特级战
斗英雄梁学福,更名学福。415户。
西豆山明隆庆年间建村,因村处豆山西南麓,故名西豆山。382户。
西初家庄元至元年间,初姓徙此分东西同时建两村,该村以方位称西初家庄。89
户。
东初家庄元至元年间, 初姓徙此分东西同时建两村, 该村以方位称东初家庄。
216户。
梁南庄元泰定年间建村,因村处梁王城之南,故名梁南庄。323户。
沙楼庄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处河畔沙丘之上,故名沙楼庄。373户。
不夜春秋时期,莱子置不夜古城。据史料记载,有两种传说,一是莱子立城之时,
“有日夜出”,故名不夜;二是“以其近于日出,沐光最先,故直谓之不夜”。后废
城为村,以不夜名村。895户。
河西车家元大德年间, 车姓建村, 村处埠柳河西岸,故以姓氏命名河西车家。
123户。
上疃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埠柳之北的丘陵土坡上,故名上疃。219户。
车古明洪武年间,车姓建村,地处不夜古城驿道之旁,得名车古。410户。
杭上明洪熙年间建村,因村处柳树成行的河流上游,故名行上。后演变为杭上。
147户。
东下庄元至正年间,毛姓建村,村处柳树成行的河流下游,名下庄,后演变为夏
庄。1981年以方位更名东下庄。400户。
汉章泊建村年代无考,刘、章两姓建村,以刘为“汉”,村近泊地,命名汉章泊。
150户。
西张格明建文年间,张姓建村,名张格。清康熙年间分成两村,该村以方位称西
张格。60户。
东张格明建文年间,张姓建村,名张格。清康熙年间分成两村,该村以方位称东
张格。69户。
东姚家山清康熙年间,姚姓建村,名姚家山。清雍正年间姚姓在村西又建一村,
亦称姚家山。后前村以方位改称东姚家山。67户。
西姚家山清雍正年间,姚姓建村,名姚家山。因村位于东姚家村西,故以方位改
称西姚家山。50户。
杜家明崇祯年间,杜姓建村,故名。203户。
汤家明永乐年间,汤姓建村,以编制筛子为业,名筛子汤。后称汤家。80户。
孔家明洪武年间,孔姓建村,名孔家。420户。
万家河明嘉靖年间,万姓建村,地处河岸,故名万家河。96户。
南蓝格明洪武年间,蓝姓建村,名蓝家庄。后分为南、北蓝家庄。1940年南蓝家
庄更名南蓝格。330户。
北蓝格明洪武年间,蓝姓建村,名蓝家庄。后分为南、北蓝家庄。1940年北蓝家
庄更名北蓝格。180户。
上埠头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夼地,故名宅夼。清末以地处白龙河上游河畔,
更名上埠头。368户。
黄沟明万历年间建村,因地处黄草顶山北夼地,故名黄沟。334户。
邹家明建文年间,邹姓建村,故名。338户。
虎台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东有一高大石硼,称老虎台,故命名虎台。300户。
小虎台1958年因修水库,由虎台迁出部分户另建一村,名小虎台。属虎台村委会
辖。
大梁家建村年代无考,丁姓建村。明成化年间,梁姓徙此定居,名梁家。后梁姓
在村北又建一村,该村遂更名大梁家。130户。
小梁家明隆庆年间,梁姓在梁家村北又建一村,故名小梁家。110户。
石桥明弘治年间建村, 因村东有一天然石桥, 故名石桥子。1981年更名石桥。
107户。
现都明崇祯年间建村,因始祖在明朝为官,明亡不愿称臣于清,隐居此地,故命
名现都。15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