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造林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89&run=13

海滩造林荣成地濒黄海, 海岸线长5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荒沙连绵,沿海居
民深受其苦,尤以成山卫一带为最。自清乾隆五年(1740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
成山卫所领8832亩粮田,被流沙淹没的即达3471亩,占所领粮田的39.3%。因此,历
代官员都以植树固沙为急务。清光绪二年(1876年),知县陈懋发动全县商号、富户捐
款购置树苗,贫户出义务工,在卫城北部荒滩植柳树近千亩,但栽后无人管理,一年
后全部枯死,时人叹曰:“官能创其始,而不能守其终,惜哉。”1920年,于卫城东
北设林业试验场, 占地300亩,但因权属不清,激起林业纠纷,毁林事件日益严重。
1929年,张裕良出任荣成县长,责令建设局雇用民工和利用囚犯在县城周围植树,并
于原林业试验场建成近万亩的中山纪念林。日军侵入荣成,境内成片山林遭到日伪军
砍伐,近万亩中山纪念林所剩不足百亩。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给胶东行署的报告称:
“城厢林木原为旧政府第四科建造,虽有基础,但遭到敌人(指日伪军)的严重破坏,
连小树都被劈烧了。 ”1945年2月,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设立了成山滩护林委员会,
同时成立成山林场,专门营造海滩防护林。全县林场区域划为三片:东山片,即成山
卫城北部及东部,范围为16平方里;道南姜家片,即桑沟湾部海滩,面积9000亩;落
龙湾片, 即成山卫城西部、朝阳港东岸,面积5000亩,当年共植树4151亩,42.95万
棵。所植的树种有槐、柳、杨等,均不适宜海滩环境,或生长缓慢,或枯死,效果不
理想。 1945年8月,荣成县人民政府在成山设立营林所,组织起14人的封滩造林专业
队,经过10多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海滩栽黑松的成功之路。1945年冬至1946年春,
寻山区公所与县农场共同组织36个村庄720名主要劳力,在蜊江一带海滩植树300亩。
据荣成县实业科统计,1945年全县植树27.66万棵,成活25.75万棵,成活率占93%。
荣成林场仅4人,全年植树1.63万棵,压棉槐3.6万墩,1945年11月19日受到东海专署
通报表扬。1952年荣成县林业所成立后,总结了历史上海滩造林的经验教训,认识到
树种的适应性是海滩造林的关键,便从威海引进黑松树种,在成山卫城北部海滩植成
长7公里、宽2公里的黑松防护林带。一年后虽然大部分黑松枯死,但六村胡汝壮栽植
的4亩黑松, 成活率却达30%。实践证明黑松是海滩造林的理想树种,关键在于栽后
管理。林业所总结了胡汝壮的经验,提出“就地育苗、就地造林、深栽踏实”的造林
方法,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仅成山卫1953-1954年就繁育黑松苗14亩,1955-1957年
成功地建成成山滩防护林1万亩。 成山滩防护林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全县海滩防护林
的建设。 1958-1968年,各公社掀起建设海滩防护林的高潮,城厢公社党委、玄镇公
社党委、宁津公社党委等沿海部分公社党委组织群众在玄镇滩、纹石滩、泊于滩、宁
津滩、凤凰滩、龙门滩等海滩营造长178公里,林地面积53199亩的海滩防护林。海滩
防护林的建成,彻底制服了历史上为害的沿海流沙。
山地造林荣成现有的山林,除部分柞林属解放前遗留下来的以外,其他如黑松、
刺槐及经济林全部是解放后营造的。解放前,很少有成片林木,多为山草覆盖,零星
小面积的山林也只是柞树、山槐等无经济价值林木。人们有在山脚地堰种植楸树、臭
椿、柞树、山槐,在荒坡草场播种橡子,在河边压条护岸的习惯,1935年荣成造林面
积1474亩,其中公有林地占1324亩。新中国成立后,中共荣成县委、荣成县人民政府
重视山地造林建设,特别在合作化时期,县委、县政府发出“根治沽河水、大战伟德
山、绿化北海滩”的号召,每年春夏两季有万人上山下滩植树造林,山地造林发展较
快, 到1958年山地造林近20万亩。 但在“大跃进”期间,山地造林遭到严重破坏。
1962年荣成县人民委员会提出“统一规划,分线作战,全面行动”的造林方针,推动
全县治山造林活动。1963年,成立了荣成县伟德山造林联防委员会,县长孙传仁任主
任, 副县长张光郎任副主任,吸收崖西、夏庄、寻山、俚岛、马道、埠柳、桥头7处
公社的社长任委员, 每年召开2-3次会议,研究部署绿化伟德山的有关事宜。1964年
山东省林业厅推广了荣成县按山系设林业联防的做法。1965年春,县委副书记林基明
率400名机关干部组成治山工作队进驻夏庄公社, 发动群众,建造伟德山防护林,是
年植树34000亩。从1963-1968年,全县再次掀起造林高潮,先后建立林业联防组织54
个, 207人,林业专业队740个,4600人,经过6年努力,全县共造林248108亩,年均
41351亩,主要造林树种是黑松,间有刺槐、麻栎、朝鲜板栗等。1974-1984年,县政
府在全境组织低产林改造活动, 共改造低产林8.3万亩,年均7545亩。1983年春,山
东省政府在荣成召开全省治山造林现场会,推广了荣成改造低产林的做法。在治山造
林活动中,夏庄公社、俚岛公社始终走在前列,主要领导亲自勘察现场,制订规划,
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整山,专业队植树,林场化经营,实现了一次治山造林一次成功。
1991年,荣成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广东,十年绿化山东的决议”
精神,组织20多人的林业技术人员,在全市进行全面的林业资源调查和规划,将“八
五”绿化达标的计划落实到山头地块,市、镇、村层层签订绿化责任状,并提前两年
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1991年3月, 荣成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
进单位”称号。1993年,荣成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提前实现“‘八五’绿化达
标先进单位” 称号。1993年3月,荣成市被林业部、人事部授予“1990年至1992年三
年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 称号。1995年3月,埠柳镇凤头村、崖西镇大山口村被全国
绿化委员会、林业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荣成市市长林乐信获全国绿
化奖章。
义务植树60-70年代, 境内每年春季都组织学校学生到公路、荒山、海滩进行义
务植树。1979年2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义务
植树节, 是年3月12日,全县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带头参加第一个义务植树节活动。
到1995年,每年这一天,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荣成市(县)主要林业资源变化情况表
┌──┬───┬─────┬─────┬────┐
│年份│林地 │林木蓄积量│林木覆盖率│备注 │
│ │(万亩)│(万立方米)│(%) │ │
├──┼───┼─────┼─────┼────┤
│1949│9.5 │7.1 │4.5 │ │
├──┼───┼─────┼─────┼────┤
│1955│11.7 │7.4 │6.3 │ │
├──┼───┼─────┼─────┼────┤
│1957│17.2 │7.6 │7.5 │ │
├──┼───┼─────┼─────┼────┤
│1959│24.1 │3.8 │9.9 │林资调查│
├──┼───┼─────┼─────┼────┤
│1962│21.4 │2.3 │8.8 │林资调查│
├──┼───┼─────┼─────┼────┤
│1965│25 │4.3 │11.6 │ │
├──┼───┼─────┼─────┼────┤
│1970│37.8 │8.1 │12.5 │ │
├──┼───┼─────┼─────┼────┤
│1975│36.8 │23.4 │15.4 │林资调查│
├──┼───┼─────┼─────┼────┤
│1980│39.7 │24.3 │14.5 │ │
├──┼───┼─────┼─────┼────┤
│1981│40.5 │25.3 │15.1 │ │
├──┼───┼─────┼─────┼────┤
│1982│41.8 │25.6 │16.4 │ │
├──┼───┼─────┼─────┼────┤
│1983│34.9 │40.7 │16.7 │区划调查│
├──┼───┼─────┼─────┼────┤
│1984│46.2 │42.5 │17.9 │ │
├──┼───┼─────┼─────┼────┤
│1985│46.5 │43.5 │19.7 │ │
├──┼───┼─────┼─────┼────┤
│1986│48.2 │47.2 │23.5 │ │
├──┼───┼─────┼─────┼────┤
│1987│51.2 │48.8 │25 │ │
├──┼───┼─────┼─────┼────┤
│1988│51.2 │48.7 │26.5 │ │
├──┼───┼─────┼─────┼────┤
│1989│53 │49.8 │27 │ │
├──┼───┼─────┼─────┼────┤
│1990│53 │52.9 │27.6 │ │
├──┼───┼─────┼─────┼────┤
│1991│42.7 │77.8 │27.6 │ │
├──┼───┼─────┼─────┼────┤
│1992│55.3 │78.7 │31.1 │ │
├──┼───┼─────┼─────┼────┤
│1993│57.9 │82.6 │33.4 │ │
├──┼───┼─────┼─────┼────┤
│1994│58.7 │85.3 │33.5 │桥头、泊│
│ │ │ │ │于除外 │
├──┼───┼─────┼─────┼────┤
│1995│59.9 │88.7 │34.7 │ │
└──┴───┴─────┴─────┴────┘